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追求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7216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抽象反省与自我观察,有利于形成教师合作与动态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通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写教学反思案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作行动研究者等方法培养反思型教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反思 教学反思 反思型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196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文件中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因此,本文从教学反思来论述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 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较早是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索,后来泛指对某些事物或过程的重新回顾和认识。西方学者笛卡尔(Descartes,R.)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将思维分为三个类型:对思维的“直接地认识”或“直接地意识到”、思维本身和关于思维的“反思地认识”。洛克(J.Locke)认为反思是指“观念”的反思、反省,也就是“心”对自身观念活动的反省、觉察与反思。黑格尔(G.W.F.Hegel)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是跟随在事实之后的反思思考,其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根据。总之,“反思”在西方哲学中一般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
  二、 教学反思的价值
  (一)有利于教师合作与动态的学习环境的形成
  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教师的合作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如研讨会、课后的教学评价、观摩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等。这种在合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合作,彼此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需要处于持续、动态的变化发展中。因此,教师之间的不断学习与交流分享。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种自我调控、自我学习的方法,这种自我意识的行为促使教师更积极主动承担起专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教师的教学反思如教学日志、心得体会、观摩教学、分析他人的典型案例、与他人的交流对话等,都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丰富的、正确的教育理念。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培养反思型教师
  (一) 反思型教师的特征
  对于反思型教师具有什么样特征,国外学者杜威认为,反思不仅需要理性还要情感,应具备开放的心态、责任心、执着。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反思型教师应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与广泛性。反思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思维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在思维过程中,人们以存储的知识信息作为基础,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对所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师面对的群体是一个身心不断变化发展的人,教师特殊的工作性质需要教师具有多元与开放的思维方式。反思型教师要善于使自己由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转变、单一思维向全方位思维的拓展、直觉思维向理想思维渗透、个体思维与向群体思维结合。
  2. 积极开放的心态与强烈的师爱情怀
  反思型教师要拥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即要包含一种愿望,倾听多方面的意见,留心各种与教育相关的事实,注意各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敢于通过反思实现自我超越。拥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就不畏惧挫折、敢于剖析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教师积极乐观的心态,能促使教师更饱含热情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育活动永远是复杂的,处于动态当中。
  3. 善于分享的对话者
  反思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以主体身份出现的主动的参与者和建构者。教师的教对学生起引导、辅助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主动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用理解而不是僵硬的教案和法则对待学生才能达到理想状态。教师不仅要融入到教师群体当中,通过相互观摩教学、研讨会、备课分享等形式,相互借鉴,共同成长。
  (二) 培养反思型教师的策略
  1.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实施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教师只有将这些教育理论的价值标准内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观念,从而使其教学行为科学化和有效化,并促进其专业上的自主发展。而只有当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真正找寻到问题的根源,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反思,自身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和扩展。
  2. 写教学反思案例
  反思案例是教师记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或内心受到很大触动的事例。教师通过总结,分析自己的经验、教训,结合相关教育理论知识,以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反思。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为自己创造一个心灵释放、倾听自己心声的空间,使思想、行动此刻得到了深入的剖析,同时也加强了自己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3.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作行动研究者
  在教师的反思过程中,将反思的结果运用到行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实现“实践—反思—行动”是教师观念、行为改变与内化的重要一环。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运用之后进行观察。所以,行动研究能有效促进反思与行为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
  [2]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4-26.
  [3]吕达,刘捷.超越经验:在自我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J].教育学报,2005(4):66.
其他文献
在艺术的百花园中舞蹈艺术是其中的一朵小花,然而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人们内心情感,即是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文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对高校
一节“有效”课的评价方式有多种,用“以学论教”的评教观评析一节看似简单的课会发现其不简单所在,同时会发现简单课堂未必不是“有效课堂”。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要求。十七大报告中体现了许多新的理念,在社会建设方面有六大理念值得我们深入领会: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全面建设的理念;三是“平等”的理念:四是和谐发展的理念;五是开拓创新的理念;六是着力改善民生的理念。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薄弱问题尚未从根本上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被广泛的重视。教师在高等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道德教育的建设者。因此,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对高等院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等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等院校 师德师风建设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社会上各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经济管理行业,社会及企业对经济管理型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关键词】民办 经济管理 实践 教学    前言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环境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就我国目前的民办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教学中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地位并不十分明显,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