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结晶氯化铝(AlCl3·6H2O)、结晶氯化镁(MgCl2·6H2O)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配成溶胶之后,控制溶胶的pH值,加入氨水进行共沉淀得到氢氧化物胶体.对共沉淀粉末进
【机 构】
:
国家教育部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基金委重大资助项目(59995520-6),天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基金(2000X)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结晶氯化铝(AlCl3·6H2O)、结晶氯化镁(MgCl2·6H2O)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配成溶胶之后,控制溶胶的pH值,加入氨水进行共沉淀得到氢氧化物胶体.对共沉淀粉末进行热处理,在1300℃得到了堇青石超细粉体(平均粒径20 nm~50 nm).研究了溶胶-共沉淀法制备MAS粉体的工艺参数对粉体性能的影响,为溶胶-共沉淀包覆其它陶瓷粉料(Si3N4)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用综合热分析仪对沉淀粉料进行DTA和TG分析,对煅烧料进行XRD分析,电子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以及ED
其他文献
以NiCl2 和NH4HCO3为原料, 探讨了采用常温合成-水热改性-中温焙烧工艺制备分散性纳米NiO的可行性.常温条件下制备的产物主要由NiCO3·Ni(OH)2和Ni(OH)2微晶相组成且团聚
采用适当热处理工艺得到择优取向Ni片,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100〉择优取向BST薄膜,并对薄膜的铁电性及漏电流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三氟乙酸代替冰醋酸、以异丙醇
研究了铝板表面前处理以及阳极氧化过程中电解液温度对阳极氧化膜层抗热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机理.选择合适的前处理及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理想
采用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MA-SPS), 在200℃~600℃之间制备了纳米晶CoSb3合金块体材料.采用XRD和TEM对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烧结前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了两亲嵌段共聚物P(St)-b-P(HEA),用TEM观测了其在5/95(V/V)THF/H2O混合溶剂中的胶束化特征,用其作分散剂,通过氨水和硫酸铝水溶液反应,
以Mg(NO3)2·6H2O和Al(NO3)3·9H2O为原料,分别采用尿素和柠檬酸为燃料,NH4NO3为燃烧助剂,用溶胶凝胶自燃合成(Sol-gel Auto ignition Synthesis,SAS)法制备MgAl2O4
以Sm和Sm2S3为靶材,采用双靶子溅射系统,于单晶Si基板上成功制作了S-SmS和M-SmS微晶薄膜,并采用XRD,AFM和RBS及光学性能测定等测试手段对薄膜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基板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