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82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是学习科学技术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产生活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一生受用。
  一、构建和谐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
  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愿意学习数学,首先教学要让学生感到有意思,有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直观教学通常形象生动,这些具体形象的东西非常容易被低年级儿童所接受,更易引起他们的兴趣,由此,直观教学是小学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圆柱与球的认识时,我采用了实物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准备圆柱和球形的物体,让学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在这样的实物直观的教学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圆柱和球的特征。低年级儿童还是非常喜欢游戏,让有意义的游戏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应该也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具有情节性的游戏,常会让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投入极大的情感,由此产生愉快的情绪。心理学上明确指出,学龄儿童对独立参加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但其独立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足,因此,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儿童的这种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新学的知识,而且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游戏活动中学会了运用知识,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产生了愉快的心境,由此而来,学生不知不觉而且轻而易举地学到了比较抽象的知识。
  二、利用教材情境图提供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问题解决的过程,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应是:进入情境,收集、整理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借助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题—提炼思路,反思解题过程。教学时教师比较重视提炼思路和反思解题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怎么想的”,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考。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尤为重要。能够准确把握、理解已知的信息,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投飞镖比赛《谁的得分高》(连加),教材以图文形式呈现了如下这样的信息。
  文字信息是:淘气,第一次投中24分,第二次投中30分,第3次投中41分。
  图画信息是:笑笑,第一次投中23分,第二次投中44分,第3次投中29分, 问题是谁得最高分。
  對于二年级的学生,便对如此多的信息,真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教学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收集、整理信息,具体做法如下:认真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真棒,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谁最高分)想一想,要解决谁最高分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淘气和笑笑分别投中多少分)要想知道淘气投中多少分,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投了几次、分别得多少分)。要想知道笑笑投中多少分,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投了几次、分别得多少分)三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淘气一共得了多少分?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计算的?接着提问:谁能把关于笑笑的信息连起来说一说?整理信息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这样教学,学生把这么多的图文信息逐条收集起来、并整理起来,有利于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并逐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脑海里还不知努力学习这一概念。但是如果你的课能吸引住他的话,那学生就会认真去学。为了能吸引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故事等教学情境,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情境激趣是我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中,在认识了几元、几角、几分后,我事先创设买卖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几个学生当售货员,让其他的学生当顾客来买东西,最后还要让学生看看谁用最少的钱,买来最有用的东西。学生很想在实际的操作中表现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这样兴趣的指使下自觉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在课堂上我也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尽量鼓励学生多说,并且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在鼓励的氛围中,更好地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责任编辑 罗峰
其他文献
开展品德课,有助于师生相互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拥有更高尚的品德。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创设情境,这些情境须包含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或者需要回答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之。  一、在模糊处追问──“黑云翻墨未遮山”  叶澜老师曾把课堂比喻成旅程,不知前路是何方,但我们要勇敢向前,因为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道路和无与伦比的美丽风景在等着你,这种意外的惊喜
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已成为目前许多师生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笔者认为这与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旧框框”不无关系。为此,我通过近几年的反复实验,逐步探索了小学作文教学打破“旧框框”的几点做法,效果明顯。  一、打破题材选择的“旧框框”  近年来,有的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几乎统一题材,设置“框架”,学生被无形地禁锢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学生们缺乏真实感受,硬着头皮去写,作文显
针对低年级智障儿童语言障碍类型及特点,教师可将语言训练有机贯穿和渗透到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日常生活等活动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活动体验,促进了他们的语言发展。  一、生活化教育,获得丰富、真实的声音刺激  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把孩子拉进生活的每个情景,让他们去感受、体验,获得丰富而又真实的声音刺激。将“全语言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智障儿童的生活活动之中,让智障
此研究探讨抑郁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有效途径,以促进抑郁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以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对50名抑郁情绪大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学校支持干预训练。结果:两组被试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腾飞,社会处于剧烈的变革中,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由于过快的经济增长,爆炸的信息辐射,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处在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心理卫生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处在特殊时期的学生群体,尤其是懵懵懂懂的中职学生。近些年来,因为各种心理卫生问题而导致恶性事件不断见诸报纸,中职学生由于处在特殊的教育体制背景和特殊的年龄阶段,再加上面临未来的就业问题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针对诗歌诵读曾有过这样的论述:“读诗就是再作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的,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一成不变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如此,没有创造就不能有欣赏。”可见诵读对古诗词鉴赏和古诗词创作的影响非常大,诵读使古诗词有了生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春天。那么,教师首先要掌握一些诵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才能引导好学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