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简介及办学模式
沙溪中学创建于1982年,位于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沙溪,占地面积110556平方米,师生2300多人。学校有27年办学历史,在创建特色学校的道路上经历了摸索、尝试、实践和选择等阶段,最终确立了以和谐校园为学校办学特色,并融入中国传统的鹤文化元素。
二、和谐教育的内涵
沙溪是著名的文化之乡,自古有鹤。600多年前,沙溪镇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申明亭村向学风盛,文武科举上榜者众;而村头有池,常有鹤翔集,乃名为“鹤池”。因沙溪方言“鹤”与“学”谐音,遂以“鹤盛”为“学盛”征兆,给“鹤”注入“劝学”“学成”的元素。沙溪人自古爱鹤,“鹤”舞历经几百年传承衍化,成为沙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地方文化之一。至今流传在沙溪的跳“鹤”舞、唱“鹤”歌,不仅深受全镇老百姓喜爱,而且我校的学生也广为崇尚。
沙溪中学选择学校师生熟知且又喜爱的“鹤”来承载“和谐”精神,认为“鹤”是学校最佳形象大使,围绕鹤的核心本质和象征意义开展和谐校园特色建设工作。针对学校的发展历史、生源现状和受沙溪镇文化内涵影响,“鹤”表达的核心本质就是和谐,在和谐的前提下“鹤”还代表着尚学、合作、求美、坚韧、进取和创新等精神外延。
依托“鹤”创建和谐学校,象征着我们师生以平凡的基础在平凡的日子里不断追求卓越。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就是以良好的合作状态,开展和谐教育;以尚学、求美的办学思想引领师生坚韧、进取、创新。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实践
1. 和谐管理,倡导合作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确立了“民主治校”理念,优化运行机制,努力构建科学和谐的管理文化。一是通过进一步完善“十一五”发展规划,创建有特色的优质学校,着力打造“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的教师群体,培养“全面素质较高,艺体特长明显”的学生。二是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基础上,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层级管理和“三位一体、分层负责”的管理机制,做到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三是重新制定了教师业绩评价体系,强调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教师的工作,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四是依托教代会,尽可能让所有老师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同时充分利用工会组织,对需要帮助的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是依托学校优质化工程,举办专家讲座、邀请上海专家举办“名师课堂”、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培训、开展“师德教育年”“教学质量年”“快乐体艺年”“德育管理年”等系列活动。二是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计划,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学校管理论坛、举办学校教学论坛、开展教学反思、举行教学基本功比赛和选派优秀教师到教育先进省市及兄弟学校参观考察等,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加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针对我校名教师比较缺乏的实际,通过定好培养对象、确定培养目标、外出跟班学习、加强校本培训、承担教学公开课与观摩课、承担科研实践任务等,加大教育教学领军人物和人才梯队的培养。四是组织教师参加军训、联欢和外出旅游等活动,积极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
面对学生,要求以班为单位对学生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落实人文教育理念,并开展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掌握“鹤”文化核心本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和谐德育,进取创新
利用影视素材,培养师生道德素质。如:我们利用《放牛班的春天》和《热血教师》为蓝本开展班主任培训,“优秀是教出来的”成为班主任们的共识;我们利用《一个都不能少》为蓝本开展感恩教育,同学们在一个月之内就为贵州山区的孩子捐献了价值三万元的图书与文具,成立了沙溪中学“爱心书屋”;我们利用《门徒》开展禁毒教育,效果令人震撼;我们利用《小孩不笨》为蓝本开展家长学校教育,广大家长赞不绝口等。利用影视素材开展队伍培训、学生德育和家长学校教育成为我校德育的一大亮点。
对学生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我们开发了《我是女生》《我知我师》和《非诚勿扰》素材型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以此为蓝本组织开展了“青春期教育主题研修”,广泛调查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并进行重要性排序,录像展示三节课的教学过程,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细节。这既培训了班主任对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又推动了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实际效果。
以和谐为原则,创建“绿色班级”。“绿色班级”的涵义是师生平安、关系和谐、氛围积极、全面成长、持续发展和特色鲜明的班级。为了在学校全面推进“绿色班级”建设,我校德育处制订了“绿色班级”建设(评价)内容,明确了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环境建设、师生精神面貌、班级管理条例、班级文化标志建设、班级和谐人际关系和班级良好的教风学风”等评价内容与标准。我们公布“绿色班级”评价方式,组织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进行学习。围绕创建“绿色班级”评价体系,每月开展实践评比,公布月评结果,组织师生交流对话,学期末根据月评结果和期末总成绩进行总评。学期初再让“绿色班级”的班主任、学生干部作经验介绍、谈体会说认识,校园广播也宣传“绿色班级”事迹,在全校积极营造创建“绿色班级”氛围。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德育处曾先后组织开展了“白鹤晾翅”校园风采大赛、“鹤”舞“鹤”歌团体与个人展示赛、颂鹤诗经典校园朗诵比赛、校外实践活动“寻找鹤的家园”等。德育处还开展了“名人有约”活动,邀请中山市社会知名人士与我校学生面对面交流,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学校大力开展榜样激励教育,设立学生奖励月评、季度评、学期评机制,鼓励宣传学生闪光点,所有荣誉证书一律由班主任亲自送交家长手中,并在社区广为宣传。举办沙溪中学社区文化广场活动,将我校教育成果与师生的文艺作品展示到广大社会群众面前,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扩大学校影响。
3. 和谐教学,协作共进
持续发展,追求和谐。上世纪80年代末,我校以艺术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来促进整体发展,先后承担“四性三类型”课程改革实验、经济发达地区后进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索、开发学生的非智力潜能、创建“三美一体”素质教育模式等课题研究。2001年,沙溪中学正式提出“合作课堂”理念。2003年“生态课堂”建设在沙溪中学正式展开。2008年学校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现在我校师生正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引领下紧密配合,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师生相处融洽,合作教学进展良好。
课程设置科学和谐。我校积极开发并使用校本课程。一是注重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个性化。教师在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和拓展等,对现有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计算能力的提高与实践》《计算能力阶段测试》《中学生阅读教学》等校本教材。二是学校结合沙溪地域的文化语言特点,开发出具有沙溪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学校体育科组编写了校本课程《篮球》;语文科组精选了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小说名篇,编写了校本课程《小说欣赏》;英语科组编写了英语版的校本课程《魅力沙溪》。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发了《人与自然》《隆都渊源》《礼仪与实践》《手工》《英语与中山饮食》等校本课程。
构建“七个带进”和谐课堂。即教师要把微笑、实践、鼓励、竞争、民主、幽默和公正带进课堂。微笑,要求教师做到在课堂45分钟精神饱满,用和蔼可亲的面孔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实践,要求课堂坚决杜绝教师满堂讲,一定要讲练结合,让学生借助适当的练习去巩固所学知识。鼓励,要求课堂中教师运用好表扬艺术,用发现的眼光鼓励学生学习、提问。竞争,要求教师教学环节设计有激情,用充满竞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乐于求知、善于求知。民主,要求教师传授知识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营造民主的课堂学习气氛。幽默,要求教师教学语言幽默,让学生接受新知的过程中能有开阔、豁达的学习心态。公正,要求教师公平待人,认真待事,严格传道,给学生支撑一个公正的学习空间。为了落实好“七个带进”和谐课堂,学校不仅采用定时和不定时两种方式巡视课堂,还向各班级发放课堂记录表,要求值日生将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从而达到监督落实的目的。
沙溪中学创建于1982年,位于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沙溪,占地面积110556平方米,师生2300多人。学校有27年办学历史,在创建特色学校的道路上经历了摸索、尝试、实践和选择等阶段,最终确立了以和谐校园为学校办学特色,并融入中国传统的鹤文化元素。
二、和谐教育的内涵
沙溪是著名的文化之乡,自古有鹤。600多年前,沙溪镇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申明亭村向学风盛,文武科举上榜者众;而村头有池,常有鹤翔集,乃名为“鹤池”。因沙溪方言“鹤”与“学”谐音,遂以“鹤盛”为“学盛”征兆,给“鹤”注入“劝学”“学成”的元素。沙溪人自古爱鹤,“鹤”舞历经几百年传承衍化,成为沙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地方文化之一。至今流传在沙溪的跳“鹤”舞、唱“鹤”歌,不仅深受全镇老百姓喜爱,而且我校的学生也广为崇尚。
沙溪中学选择学校师生熟知且又喜爱的“鹤”来承载“和谐”精神,认为“鹤”是学校最佳形象大使,围绕鹤的核心本质和象征意义开展和谐校园特色建设工作。针对学校的发展历史、生源现状和受沙溪镇文化内涵影响,“鹤”表达的核心本质就是和谐,在和谐的前提下“鹤”还代表着尚学、合作、求美、坚韧、进取和创新等精神外延。
依托“鹤”创建和谐学校,象征着我们师生以平凡的基础在平凡的日子里不断追求卓越。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就是以良好的合作状态,开展和谐教育;以尚学、求美的办学思想引领师生坚韧、进取、创新。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实践
1. 和谐管理,倡导合作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确立了“民主治校”理念,优化运行机制,努力构建科学和谐的管理文化。一是通过进一步完善“十一五”发展规划,创建有特色的优质学校,着力打造“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的教师群体,培养“全面素质较高,艺体特长明显”的学生。二是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基础上,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层级管理和“三位一体、分层负责”的管理机制,做到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三是重新制定了教师业绩评价体系,强调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教师的工作,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四是依托教代会,尽可能让所有老师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同时充分利用工会组织,对需要帮助的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是依托学校优质化工程,举办专家讲座、邀请上海专家举办“名师课堂”、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培训、开展“师德教育年”“教学质量年”“快乐体艺年”“德育管理年”等系列活动。二是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计划,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学校管理论坛、举办学校教学论坛、开展教学反思、举行教学基本功比赛和选派优秀教师到教育先进省市及兄弟学校参观考察等,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加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针对我校名教师比较缺乏的实际,通过定好培养对象、确定培养目标、外出跟班学习、加强校本培训、承担教学公开课与观摩课、承担科研实践任务等,加大教育教学领军人物和人才梯队的培养。四是组织教师参加军训、联欢和外出旅游等活动,积极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
面对学生,要求以班为单位对学生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落实人文教育理念,并开展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掌握“鹤”文化核心本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和谐德育,进取创新
利用影视素材,培养师生道德素质。如:我们利用《放牛班的春天》和《热血教师》为蓝本开展班主任培训,“优秀是教出来的”成为班主任们的共识;我们利用《一个都不能少》为蓝本开展感恩教育,同学们在一个月之内就为贵州山区的孩子捐献了价值三万元的图书与文具,成立了沙溪中学“爱心书屋”;我们利用《门徒》开展禁毒教育,效果令人震撼;我们利用《小孩不笨》为蓝本开展家长学校教育,广大家长赞不绝口等。利用影视素材开展队伍培训、学生德育和家长学校教育成为我校德育的一大亮点。
对学生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我们开发了《我是女生》《我知我师》和《非诚勿扰》素材型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以此为蓝本组织开展了“青春期教育主题研修”,广泛调查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并进行重要性排序,录像展示三节课的教学过程,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细节。这既培训了班主任对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又推动了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实际效果。
以和谐为原则,创建“绿色班级”。“绿色班级”的涵义是师生平安、关系和谐、氛围积极、全面成长、持续发展和特色鲜明的班级。为了在学校全面推进“绿色班级”建设,我校德育处制订了“绿色班级”建设(评价)内容,明确了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环境建设、师生精神面貌、班级管理条例、班级文化标志建设、班级和谐人际关系和班级良好的教风学风”等评价内容与标准。我们公布“绿色班级”评价方式,组织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进行学习。围绕创建“绿色班级”评价体系,每月开展实践评比,公布月评结果,组织师生交流对话,学期末根据月评结果和期末总成绩进行总评。学期初再让“绿色班级”的班主任、学生干部作经验介绍、谈体会说认识,校园广播也宣传“绿色班级”事迹,在全校积极营造创建“绿色班级”氛围。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德育处曾先后组织开展了“白鹤晾翅”校园风采大赛、“鹤”舞“鹤”歌团体与个人展示赛、颂鹤诗经典校园朗诵比赛、校外实践活动“寻找鹤的家园”等。德育处还开展了“名人有约”活动,邀请中山市社会知名人士与我校学生面对面交流,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学校大力开展榜样激励教育,设立学生奖励月评、季度评、学期评机制,鼓励宣传学生闪光点,所有荣誉证书一律由班主任亲自送交家长手中,并在社区广为宣传。举办沙溪中学社区文化广场活动,将我校教育成果与师生的文艺作品展示到广大社会群众面前,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扩大学校影响。
3. 和谐教学,协作共进
持续发展,追求和谐。上世纪80年代末,我校以艺术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来促进整体发展,先后承担“四性三类型”课程改革实验、经济发达地区后进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索、开发学生的非智力潜能、创建“三美一体”素质教育模式等课题研究。2001年,沙溪中学正式提出“合作课堂”理念。2003年“生态课堂”建设在沙溪中学正式展开。2008年学校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现在我校师生正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引领下紧密配合,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师生相处融洽,合作教学进展良好。
课程设置科学和谐。我校积极开发并使用校本课程。一是注重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个性化。教师在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和拓展等,对现有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计算能力的提高与实践》《计算能力阶段测试》《中学生阅读教学》等校本教材。二是学校结合沙溪地域的文化语言特点,开发出具有沙溪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学校体育科组编写了校本课程《篮球》;语文科组精选了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小说名篇,编写了校本课程《小说欣赏》;英语科组编写了英语版的校本课程《魅力沙溪》。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发了《人与自然》《隆都渊源》《礼仪与实践》《手工》《英语与中山饮食》等校本课程。
构建“七个带进”和谐课堂。即教师要把微笑、实践、鼓励、竞争、民主、幽默和公正带进课堂。微笑,要求教师做到在课堂45分钟精神饱满,用和蔼可亲的面孔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实践,要求课堂坚决杜绝教师满堂讲,一定要讲练结合,让学生借助适当的练习去巩固所学知识。鼓励,要求课堂中教师运用好表扬艺术,用发现的眼光鼓励学生学习、提问。竞争,要求教师教学环节设计有激情,用充满竞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乐于求知、善于求知。民主,要求教师传授知识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营造民主的课堂学习气氛。幽默,要求教师教学语言幽默,让学生接受新知的过程中能有开阔、豁达的学习心态。公正,要求教师公平待人,认真待事,严格传道,给学生支撑一个公正的学习空间。为了落实好“七个带进”和谐课堂,学校不仅采用定时和不定时两种方式巡视课堂,还向各班级发放课堂记录表,要求值日生将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从而达到监督落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