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应用写作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编
选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应用写作案例一般源于实践,近似真实,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随便虚构夸张。应用写作案例可以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报纸、网络信息及杂志等渠道进行选择。不管是通过何种渠道所选的案例都必须真实、生动、典型,具有针对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空洞的写作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当然,教师应注意,不是所有真实、生动、典型、有针对性的案例都可以纳入课堂教学,还必须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对其进行筛选,或做文字修改和删节,或做图像截取或补充,使其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满足教学需要。应用写作所选的案例最好是和学生的阅历有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案例和他本人的经验以及日常所见所闻有关。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事迹材料或表扬性通报的案例选编,就要从那些平凡中蕴藏着高尚、感染力强的“平凡人”、“身边事”中提炼思想,确立主题,进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应用写作案例的教学实施
应用写作中的案例教学以案例讨论为主,即以学生为主角,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发挥群体功能。其基本步骤如下:第一、呈现案例。介绍背景,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将事先印制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或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教师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背景及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学生的才情,生发学生的洞察力。如,讲授事迹材料的理论后,引入×××事迹素材,并介绍引入案例的背景情况,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诸多疑问并激发其思考,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
第二、学生阅读,认真思考,分析案例
这是学生进一步熟悉案例、“进入角色”、开始独立思考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序以及教学时间的整体安排,教师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进入角色”,阅读案例所涉及的每一个情节和案例提供的相关资料,深入思考案例的整个过程、具体细节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运用议论文论证的方法分析“跑官要官”现象与个人素质的关系。分析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三、课堂发言,集体交流,讨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的高潮阶段,也是确保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中,在不同思路的启迪下,在不同角度的论证中。取得对案例的深刻认识,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掌握学生分析案例活动全面进展的基础上,先请较好完成案例分析的学生走上讲台,作为全班交流的引玉之“砖”。接着请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如冷静听取别人的意见、努力挖掘案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尽可能地组织和吸引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使所有学生都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既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总结归纳,深化认识,完善案例
案例讨论完毕,一般应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主要是对学生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缺点。当然,教师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予以表扬,对平时发言不够积极而此次讨论中有进步表现的学生,更要注意正面激励。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对学生在讨论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思路,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应给予肯定的评价。要给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出的事先未设定的新问题、新思路、新看法等充实到案例当中,及时完善教学案例,使之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三、应用写作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因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归纳、推理。因而较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进行科学地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而要科学地运用该教学法。就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实施应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学生素质,而不少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敢大胆采用此法,正是担心学生素质差而使得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无法配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即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进一步训练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待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师便可渐渐放手。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将案例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如此,则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第二、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
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来确定,切不可自始至终采用单一形式,从而影响到其教学效果。例如,要突出学生机关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应较多地采用小组作业形式,使学生交流更加频繁,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
第三、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学生讨论之前,与案例相关的理论要讲深、讲透。为学生独立思考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进入案例讨论时,走到学生中间,成为案例讨论中的一员,消除与学生的界限。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选择适合学生口味,易于接受的案例。二是课堂上要引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三是要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如果案例不作更新,多年不变,那么,学生也只能处理几年前的事情和获得陈旧的知识。
总之,科学地选用案例进行应用写作教学,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它又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应用写作课的教学质量。
选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应用写作案例一般源于实践,近似真实,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随便虚构夸张。应用写作案例可以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报纸、网络信息及杂志等渠道进行选择。不管是通过何种渠道所选的案例都必须真实、生动、典型,具有针对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空洞的写作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当然,教师应注意,不是所有真实、生动、典型、有针对性的案例都可以纳入课堂教学,还必须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对其进行筛选,或做文字修改和删节,或做图像截取或补充,使其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满足教学需要。应用写作所选的案例最好是和学生的阅历有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案例和他本人的经验以及日常所见所闻有关。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事迹材料或表扬性通报的案例选编,就要从那些平凡中蕴藏着高尚、感染力强的“平凡人”、“身边事”中提炼思想,确立主题,进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应用写作案例的教学实施
应用写作中的案例教学以案例讨论为主,即以学生为主角,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发挥群体功能。其基本步骤如下:第一、呈现案例。介绍背景,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将事先印制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或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教师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背景及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学生的才情,生发学生的洞察力。如,讲授事迹材料的理论后,引入×××事迹素材,并介绍引入案例的背景情况,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诸多疑问并激发其思考,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
第二、学生阅读,认真思考,分析案例
这是学生进一步熟悉案例、“进入角色”、开始独立思考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序以及教学时间的整体安排,教师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进入角色”,阅读案例所涉及的每一个情节和案例提供的相关资料,深入思考案例的整个过程、具体细节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运用议论文论证的方法分析“跑官要官”现象与个人素质的关系。分析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三、课堂发言,集体交流,讨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的高潮阶段,也是确保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中,在不同思路的启迪下,在不同角度的论证中。取得对案例的深刻认识,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掌握学生分析案例活动全面进展的基础上,先请较好完成案例分析的学生走上讲台,作为全班交流的引玉之“砖”。接着请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如冷静听取别人的意见、努力挖掘案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尽可能地组织和吸引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使所有学生都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既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总结归纳,深化认识,完善案例
案例讨论完毕,一般应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主要是对学生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缺点。当然,教师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予以表扬,对平时发言不够积极而此次讨论中有进步表现的学生,更要注意正面激励。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对学生在讨论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思路,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应给予肯定的评价。要给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出的事先未设定的新问题、新思路、新看法等充实到案例当中,及时完善教学案例,使之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三、应用写作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因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归纳、推理。因而较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进行科学地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而要科学地运用该教学法。就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实施应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学生素质,而不少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敢大胆采用此法,正是担心学生素质差而使得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无法配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即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进一步训练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待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师便可渐渐放手。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将案例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如此,则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第二、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
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来确定,切不可自始至终采用单一形式,从而影响到其教学效果。例如,要突出学生机关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应较多地采用小组作业形式,使学生交流更加频繁,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
第三、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学生讨论之前,与案例相关的理论要讲深、讲透。为学生独立思考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进入案例讨论时,走到学生中间,成为案例讨论中的一员,消除与学生的界限。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选择适合学生口味,易于接受的案例。二是课堂上要引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三是要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如果案例不作更新,多年不变,那么,学生也只能处理几年前的事情和获得陈旧的知识。
总之,科学地选用案例进行应用写作教学,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它又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应用写作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