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原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等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认真分析了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和完善对策。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西方经济学成立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主要以实现有限的资源在无限的生产中的最大价值为研究目标,满足了社会的生产需求以及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涉及的理论较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困难,从而阻碍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因此,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抽象,学生接受困难。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以及经济市场的结构和失灵问题,而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内容,可见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繁多且较为抽象,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中,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常常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刚刚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这就更加重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困难程度。
(二)教学没有结合实际。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目前高校大部分采用的是直接翻译过来的教材,理论性较强但是缺乏与实际的联系。西方经济学起源于欧洲国家,因此教材中涉及的教学案例大部分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主,并没有具体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脱离了与实际的有效联系,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空泛,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西方经济学的现实价值。
(三)教学方式落后。目前,许多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进行灌输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式死板,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另外高校的各种学科课时有限,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也只有一到两个学期,高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课堂安排的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繁重,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理论的传授,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这样就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打击,降低了教学效果。
(四)考核机制不够完善。高校对西方经济学的考核主要采取试卷考试的方法,考试内容多为客观题,包括理论分析、简答、填空等,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考察,而忽略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考察。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背诵、记忆课本内容就能轻松通过考试,不能够充分去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忽略了西方经济学的真正内涵,使得教学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实施案例教学,便于学生接受。西方经济学涉及的理论偏多,主要通过大量图形、数据、模型来进行展示分析,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的经济问题或时下的热点问题作为经济学课堂上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结合周边的问题对经济学展开讨论、研究,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学生通过案例的解读总结出经济发展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在选择西方经济学教材时,应该选用中国经济学家编写的教材,这种教材在注重西方经济学整体的逻辑结构的同时,大量引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案例,符合中国国情,比较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比如以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为课题,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理解程度,制定更合适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更新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法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求,必须结合现代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经济理论以数理逻辑为基础,如果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制作一个模型就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却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利用有限的课时,将教学内容精化、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四)完善考核机制。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通过试卷的成绩来判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一种极不科学的考核方式,因此必须完善考核制度,重视过程考核,增加平时成绩在考核中占有的比例,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同学增加一定的奖励分值。在考核的内容上,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主观题,例如可以增加国内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考核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的经济知识较多,理论较为抽象,使得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重要工作,要结合西方经济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和经验,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旺霞,夏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改革研究新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1:102-106.
[2]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02:52-54.
[3]彭东.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48-249.
[4]邢彩霞.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03:123-125.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西方经济学成立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主要以实现有限的资源在无限的生产中的最大价值为研究目标,满足了社会的生产需求以及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涉及的理论较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困难,从而阻碍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因此,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抽象,学生接受困难。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以及经济市场的结构和失灵问题,而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内容,可见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繁多且较为抽象,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中,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常常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刚刚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这就更加重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困难程度。
(二)教学没有结合实际。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目前高校大部分采用的是直接翻译过来的教材,理论性较强但是缺乏与实际的联系。西方经济学起源于欧洲国家,因此教材中涉及的教学案例大部分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主,并没有具体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脱离了与实际的有效联系,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空泛,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西方经济学的现实价值。
(三)教学方式落后。目前,许多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进行灌输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式死板,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另外高校的各种学科课时有限,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也只有一到两个学期,高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课堂安排的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繁重,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理论的传授,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这样就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打击,降低了教学效果。
(四)考核机制不够完善。高校对西方经济学的考核主要采取试卷考试的方法,考试内容多为客观题,包括理论分析、简答、填空等,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考察,而忽略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考察。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背诵、记忆课本内容就能轻松通过考试,不能够充分去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忽略了西方经济学的真正内涵,使得教学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实施案例教学,便于学生接受。西方经济学涉及的理论偏多,主要通过大量图形、数据、模型来进行展示分析,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的经济问题或时下的热点问题作为经济学课堂上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结合周边的问题对经济学展开讨论、研究,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学生通过案例的解读总结出经济发展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在选择西方经济学教材时,应该选用中国经济学家编写的教材,这种教材在注重西方经济学整体的逻辑结构的同时,大量引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案例,符合中国国情,比较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比如以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为课题,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理解程度,制定更合适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更新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法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求,必须结合现代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经济理论以数理逻辑为基础,如果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制作一个模型就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却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利用有限的课时,将教学内容精化、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四)完善考核机制。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通过试卷的成绩来判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一种极不科学的考核方式,因此必须完善考核制度,重视过程考核,增加平时成绩在考核中占有的比例,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同学增加一定的奖励分值。在考核的内容上,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主观题,例如可以增加国内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考核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的经济知识较多,理论较为抽象,使得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重要工作,要结合西方经济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和经验,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旺霞,夏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改革研究新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1:102-106.
[2]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02:52-54.
[3]彭东.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48-249.
[4]邢彩霞.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0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