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最好的载体。活动课程是数学课程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既有技能操作,又有情感体验,直接影响着学科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初中阶段实施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学生亲历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活动课程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知识联系紧密,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数学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生自发的学习活动,它应该是有范围、有目的、有要求、有内容的,教师要增强教学的计划性与系统性,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巧妙构思、精心设计。
2.自主性。有效的数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索,教师要摒弃包办活动、干预学生的做法,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要引领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课题、制作计划、参与活动、实施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等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感受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4.开放性。传统数学教学方式都是机械灌输、模仿记忆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的探索能力难以得到发展。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数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实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1.搜集资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室和网络教室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并及时做好笔记并加以分类整理。如《勾股定理》、《黄金分割》等学习活动中,学生借助于网络探索背景知识、证明方法、应用价值等内容。教师还可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如用FLASH软件模拟掷骰子算概率,用几何画板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用EXCEL计算折纸的厚度。
2.自编教材。教师要注意收集与数学活动课相关的素材,联系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自编数学活动内容,如《月历中的数学》、《设计包装纸箱》、《数格点,算面积》、《折纸》等内容。设计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模式,一般包括课题、时间、活动方式、材料准备、过程设计等内容。教师设计时要力求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发现、亲身体验,从而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形式
1.问题研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争辩等活动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使问题全面得到解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要选择有价值、值得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能倾听别人的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在学生疑点处、关键处、疑虑时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巧妙地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2.指导探索。教师要善于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社会现象,并据此提出活动课题,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调查,通过自主观察、搜集素材、数据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针对网友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教者设计了“行人闯红灯的调查研究报告”,将学生分组,通过走访交警部门、在人行道旁观察分别完成人流量的统计、交通事故统计、闯红灯的年龄分析、不同天气情况下的闯红灯数据统计等任务。学生完成自主搜集素材后,要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教师可相机点拨引导,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3.数学实践。数学学习以“做”为根本,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美国流行“木匠教学法”,学生在找找、量量、剪剪、拼拼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1)几何模型制作。初中生处于半幼稚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因而,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足球、魔方、三棱镜、笔筒、漏斗等实物或用模型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的几何图形世界,让学生感知立体几何图形来源于生活之中。教师要倡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图形,利用提供的展开图让学生制作长方体、四棱锥,圆柱、圆锥等立体几何图形,促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模型的变化过程。(2)学会测量。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高程以及角度,如用卷尺测量、计算不规则土地的面积,用平板仪测绘校园平面图,用测斜仪测量办公楼的高度。(3)绘制图形。学生要会绘制基本的几何图形,并会运用基本图形设计图案。如在“设计轴对称图案”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多边形、圆及圆弧等为“环保专栏“设计一个报头,并简述图案的含义。
4.游艺活动。数学游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数学魔术、数学相声、数学谜语、接力赛等内容,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学习了知识、熏陶了思想、掌握了方法,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游艺活动既要有娱乐性、趣味性,但也不能脱离于数学知识之外。如设计谜语如下:①2,4,6,8,10(打一成语);②数学虽小去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③医生提笔(打一数学名词);④八分之七(打一成语)。教师要对游艺活动的优胜者发一些诸如文具、书签等纪念品,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总之,数学活动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数学教材,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土桥中学)
一、数学活动课程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知识联系紧密,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数学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生自发的学习活动,它应该是有范围、有目的、有要求、有内容的,教师要增强教学的计划性与系统性,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巧妙构思、精心设计。
2.自主性。有效的数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索,教师要摒弃包办活动、干预学生的做法,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要引领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课题、制作计划、参与活动、实施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等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感受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4.开放性。传统数学教学方式都是机械灌输、模仿记忆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的探索能力难以得到发展。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数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实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1.搜集资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室和网络教室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并及时做好笔记并加以分类整理。如《勾股定理》、《黄金分割》等学习活动中,学生借助于网络探索背景知识、证明方法、应用价值等内容。教师还可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如用FLASH软件模拟掷骰子算概率,用几何画板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用EXCEL计算折纸的厚度。
2.自编教材。教师要注意收集与数学活动课相关的素材,联系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自编数学活动内容,如《月历中的数学》、《设计包装纸箱》、《数格点,算面积》、《折纸》等内容。设计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模式,一般包括课题、时间、活动方式、材料准备、过程设计等内容。教师设计时要力求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发现、亲身体验,从而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形式
1.问题研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争辩等活动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使问题全面得到解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要选择有价值、值得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能倾听别人的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在学生疑点处、关键处、疑虑时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巧妙地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2.指导探索。教师要善于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社会现象,并据此提出活动课题,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调查,通过自主观察、搜集素材、数据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针对网友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教者设计了“行人闯红灯的调查研究报告”,将学生分组,通过走访交警部门、在人行道旁观察分别完成人流量的统计、交通事故统计、闯红灯的年龄分析、不同天气情况下的闯红灯数据统计等任务。学生完成自主搜集素材后,要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教师可相机点拨引导,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3.数学实践。数学学习以“做”为根本,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美国流行“木匠教学法”,学生在找找、量量、剪剪、拼拼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1)几何模型制作。初中生处于半幼稚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因而,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足球、魔方、三棱镜、笔筒、漏斗等实物或用模型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的几何图形世界,让学生感知立体几何图形来源于生活之中。教师要倡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图形,利用提供的展开图让学生制作长方体、四棱锥,圆柱、圆锥等立体几何图形,促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模型的变化过程。(2)学会测量。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高程以及角度,如用卷尺测量、计算不规则土地的面积,用平板仪测绘校园平面图,用测斜仪测量办公楼的高度。(3)绘制图形。学生要会绘制基本的几何图形,并会运用基本图形设计图案。如在“设计轴对称图案”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多边形、圆及圆弧等为“环保专栏“设计一个报头,并简述图案的含义。
4.游艺活动。数学游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数学魔术、数学相声、数学谜语、接力赛等内容,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学习了知识、熏陶了思想、掌握了方法,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游艺活动既要有娱乐性、趣味性,但也不能脱离于数学知识之外。如设计谜语如下:①2,4,6,8,10(打一成语);②数学虽小去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③医生提笔(打一数学名词);④八分之七(打一成语)。教师要对游艺活动的优胜者发一些诸如文具、书签等纪念品,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总之,数学活动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数学教材,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土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