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提升路径

来源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hxum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开展品牌特色创建、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等三条路径的实施,能有效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
  党的十九大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基层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领导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最基本单元[1]。
  1.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执行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会一课”制度作为组织生活的重要制度,近年来高校党委经过巡察巡视,学校党委层面做得比较规范和到位,但基层党支部执行 “三会一课”制度仍存在着平淡化、随意化的倾向,组织生活缺乏周密安排和精心谋划,并且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情况的督查部分还停留在检查会议记录的层面。组织生活会前,党员间谈心谈话不全面,党员相互交流不深入;组织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不够,出汗不多,工作上问题谈得多,个人思想等深层次、根源性问题剖析得少。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提升,对一些参加组织生活不重视、交纳党费不及时、完成党组织交办任务不尽心的党员形不成约束。
  1.2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不深入,形式缺乏创新。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较多,形式以传达文件、会议精神为主,宣读文件学习方式仍有不少,支部书记说的多,普通党员讨论发言的少,身体力行贯彻文件精神的活动组织的更少。
  1.3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不够,存在“两张皮”现象。基层党支部参与重要事项决策机制不健全,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不到位,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不够,存在为党建而抓党建现象。
  1.4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务工作队伍,由于工作繁重冗杂且缺乏额外的政治经济待遇等激励机制,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普遍缺少正式的党务工作人员[2],大多数由业务骨干兼任,导致党建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党建经验不足、工作不深入、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
  2.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主要路径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就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对高校基层党支部提出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等“七个有力”的具体要求。全面实现基层党组织“提质强基”建设,是贯彻习近平书记关于教育和高校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实施“抓院促系、整校建强”铸魂行动的具体举措,是解决当前高校党建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基层党支部“提质强基”以实施标准化建设、开展品牌特色创建、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引领作用为主要路径。
  2.1实施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根据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包含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引领发展、创优成效等多方面的《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和《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考核办法》,形成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党支部“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采用达标一个验收一个的方法,实现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全面地总结梳理发现的问题和有效的做法,从而促进基层党支部真正做到“七个有力”。
  2.2开展基层党支部品牌特色创建。基层党支部要结合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的基层上,开展品牌特色创建,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深入挖掘党建工作亮点,精准提炼黨支部党建工作品牌特色。党支部品牌特色创建要根据支部自身特色、特点去凝练和打造,要具有品牌辨识度。通过党建品牌特色创建,能有效的解决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部门业务工作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做到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部门业务的深度融合,真正起到党建统领作用,实现基层党支部全面建强,党建统领促发展,争先创优育人才。
  2.3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先进模范的评选,选树一批理想信念坚定,模范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业绩突出、事迹感人的先进代表,并进行大力宣传和组织学习。先进模范不仅限于“两优一先”,还可以是“三育人”、“优秀科研工作者”等学校工作方方面面分先进模范。身边先进模范的事迹,更能获得广大党员和普通群众认同和产生共鸣,激发创业干事热情,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将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开展品牌特色创建、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等三条路径的实施,能有效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参考文献:
  [1]蒋龙魁,程 革.“双创”视域下高校党支部“四联党建工作法”探索[J].科教文汇.2021,(18):33-36.
  [2]彭海英,杨子生.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途径探析[J].高校思政.2020,(2):162-164
  作者简介:林繁昌(1981.12-),男,汉族,浙江平阳人,本科,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摘要:跨境电商作为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当中的占比不断攀升,而且增速很快。杭州综合保税区在探索“保税加工、保税研发”新业务,创新“保税进口+深度加工+对内销售”的新模式(简称“保税进口+零售加工”)做出了创新,充分发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积极作用,带动扩大优质商品进口,更好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跨境电
期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妥善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的确立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大方向的确定,如何有效化解矛盾和将冲突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缓和甚至化解矛盾和冲突,使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损失最小,就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刑事司法活动一方面要严格依法办案,充分发挥司法机关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
摘要:供应链金融为商业银行深入开拓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增加业务收入、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以真实贸易为前提,商业银行得以在面临较低风险的情况下为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供应链金融呈现出更明显的跨地区、跨行业、多主体特征,在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风
期刊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人权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宪政则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依法治国的价值是维护正义和保障人权,其功能是在坚决否定专制权力存在的同时有效地规范国家权力,在形式上它要求一个国家以宪法为基础的所有法律制度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的转换,可以说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和谐社会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和谐,其中政治领域的和谐体现为宪政自身的和谐。
   因此走出目前宪政建设的困境,提出构建和谐宪政的设想,以
摘要:党史学习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载体,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务,在大学生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引导学生成长为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本文旨在从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生思政工作、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应如何做进行讨论,探索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工作  一、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互联网+”的环境的不断优化,在“互联网+”环境下,为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推动技工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就需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机遇,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更加优质的教学方式开展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市场所学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主要阐述在“互联网+”环境下,技工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一体化”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重要性,为高校法语专业的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以此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性外语人才。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外语人才;高校法语;实践性  1.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与法语国家及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关系日益密切,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因此,高校法语教学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基础进行改革。“一体化”模式的出现,无
期刊
摘要: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德树人的思想,引导学生证确理解和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魅力,注重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课程的设计上更加科学和细致,确立了立德树人,自然渗透;保护天性,幼小衔接;务实基础,全面发展;难度适宜,梯度合理;强化运用,联系生活;引导发展,倡导自主的理念。从阅读教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