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认知能力,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历史教学的优化。要以忧患意识教育为重点,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忧患意识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忧患意识;应对措施
  一、 引言
  在初中教学中,初中历史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历史素养、理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忧患意识是我国的特有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融入忧患意识教育,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分离忧患意识教育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必须要依据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模式三者间的调整,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忧患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历史感、忧患意识。
  例如: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相关知识教学中,就《明朝的统治》相关知识教学,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锦衣卫”“东厂”的视频与图像,明朝在统治上是采取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统治手段与统治方式,明太祖废除了中书省、丞相,并设置了三司、六部,集中了皇权,使得明朝君主专制集权得到了奠定。明朝通过采取这一措施,巩固了王朝统治,构建了安定的政治局面。就如当前社会相关部门需要健全职责,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进行欧美、经济、文化等知识的讲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全面的历史观念,使得学生始终以良好的心态,开展历史学习。不管是爱国主义精神、还是责任感教育,均需要重视学生责任感、忧患意识的培养。凸显出初中历史教学的社会效益与价值,从源头开展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 历史课堂实践紧密结合忧患意识教育
  结合相关资料,当前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忧患意识教育难以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形成有效衔接。在这类情况下,无法确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甚至忧患意识教育水平也不高,难以满足实际历史教学需求。初中历史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将历史材料、知识框架作为主要依据,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现历史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抗日战争》教学中,教师可先从1937年发生的卢沟桥事变开始讲解,协助学生理清全面抗日战争发生日期,也就是194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英雄、红色革命根据地、著名战役等。为确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合理应用各类视频、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激发自身的责任感与爱国意识,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在学习《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相关知识,教师可引入女娲造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适当引入早期人类相关知识,接着分析当前地球生存环境,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全方位地开展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地域内的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强化初中历史教师忧患意识的培养,以此确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应用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忧患意识的结合,逐步提升学生的忧患意识。
  四、 历史课外延伸教学紧靠忧患意识教育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育目标与忧患意识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偏离现象,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正确认知忧患意识教育工作,针对其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同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外知识宣传,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落实学生忧患教育培养目标,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的强化》相关内容教学,教师应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清朝的君主专制条例,清朝君主的一些事迹。此部分的内容可以与前面的中国古代奴隶制相关知识结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充分融入忧患意识。在奴隶制、封建制教学中,在相关知识讲解过程中,可以从各类历史遗迹、历史文物入手,实现学生优越感、自豪感的提升。教师可借助视频,介绍相关的历史知识,接着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针对生活中的缺陷与不易,需要居安思危,不断实现自身忧患意识的培养,使得自身可形成良好的民族忧患意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忧患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为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忧患意识之间的结合,在历史教材内容的支持上,要实现课外延伸,积极开展历史竞赛,构建历史展览、讲座的形式。促使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强化历史知识学习,不断培养自身的忧患意识,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忧患意识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融入忧患意识,可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工作中,为确保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强化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针对当前教学中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学生后期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莉.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2).
  [2]姜轶平.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7(12).
  作者简介:
  查吉英,江苏省南京市,南京鄭和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好的课堂,教师只需要起引导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常态课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遇到枯燥的理论知识时,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很少有积极的反馈。当灰色的理论和彩色的生活结合起来的时候,理论之树便是常青的。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以理论讲理论,而应用生活实践讲理论,这样才能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
摘 要:实践证明,体育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很好地保证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要在体育课上更多地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之中加以研究,以让其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就要采取适当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现实、很有实效的一种方法选择。
摘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现阶段各大高校的主要任务,因此体育教育重要性逐渐突出,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结合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合理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逐渐提升高校体育教育质量,为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基于信息时代背景,本研究将着重分析微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体育教学;运用  一、 引言  信息时代背景
摘 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是大学生身体与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否具备一定强大的心理素质一直是被公众所关注的。体育训练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课余休闲的主要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身体与心理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具备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体育训练  本文通过对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
摘 要:体育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自身课程的特殊性,不仅能够与一般的文化课一样向学生传递体育知识以及运动技巧,更能够使学生在不断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使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品德素养得到有效的培育,进而实现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进行培育的重要目标要求。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受到了来自社会环境、教学体系、思想认同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导致长时期以来体育在高中体育课
摘 要:在现代高中教育教学阶段,高中历史课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背景下,为能够使高中历史教学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应当结合信息技术通过有效策略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以实现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及水平,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更好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信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将其应用于高中历史通史复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历史;通史复习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通史复习是否行得通呢?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建构者呢?是否真正可以提高学生复习备考的效率呢?带
摘 要:初中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对于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国家在初中生政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创新;参与意识较差,政治意识淡薄;师生互动性缺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制约着政治教学工作。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变思想,与现实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式;以德为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实践,优化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