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诗歌翻译浅谈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k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杜甫诗作《房兵曹胡马》的两个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化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诗歌翻译方法,以实现广泛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 文化语言学 诗歌翻译
  一、前言
  美国人类语言学家帕尔默所开创的文化语言学是认知语言学的继承和发扬,在其著名的《文化语言学理论》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1996)一书中,帕尔默指出“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根本上都是大脑意象理论”。在研究了认知语言学和人类学的波厄斯派语言学、人类语义学及言语人类学的三个传统分支过程中,帕尔默提出了文化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新途径。文化语言学的核心内容是意象、语言、文化。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意象包括人们从各种感觉器官所获取来的具体意象,包含相关于具体意象但更为抽象的认知概念;语言是语言符号基于意象的排列;而意象则是由文化决定的。因此,意象的理论是文化语言学的根本所在,它试图通过各种相关意象来研究人们是如何使用并理解语言的。
  本文主要以杜甫诗作《房兵曹胡马》的两个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化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诗歌翻译方法,以实现广泛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二、《房兵曹胡马》英译文本中的文化解析
  原诗为: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本诗的英译本选取的是许渊冲版(简称许译)和任治稷与余正合译版(简称任译)。许译:General Fang’s Steed (Du Fu) /The steed from the barbaric west/Has angular frame and strong chest./Like pointed bamboo its sharp ear/As swift wind its fleet hoofs, O hear!/The way it runs will never end/Life or death on it may depend/When you have such a fiery steed/You can ride where you will indeed. 任译:Sergeant Fang’s Tartar Horse (Du Fu) /The tartar horse, a famous breed from Dawan/Sharp and pointed joints set our by a bony frame/Its whittled bamboo-stick ears spirited and steep/And the four winged hoofs light in flat-out sprints/It charges as if no space is ever spacious/A truly trusted friend through life and death/Such a brawny-powered and swift steed/Tyrannizes in and around ten thousand li.。
  (一)音律与韵律
  黑格尔曾说过:“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快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说赋予意象的词藻还重要。”(黑格尔, 1981:68)黑格尔把诗的声律置于意象的词藻之上,还是从诗的美学特征着眼的。
  比较本诗的两个译文,不难看出,许译非常注重诗歌的音律和韵。许译采用了英诗中常用的四音步抑扬格(tetrameter),将这个五言律诗译成了具有目的语读者比较熟悉的音律的英诗,按照四音步抑扬格的规律,可以将译诗划分为:The steed/ from the /barba/ric west, Has an/gular /frame and /strong chest. Like poin/ted bam/boo its/ sharp ear, As swift /wind its/ fleet hoofs/, O hear!The way /it runs /will ne/ver end; Life or /death on /it may /depend.When you /have such/ a fie/ry steed, You can /ride where/ you will /indeed. 每个音步都呈现了轻重格律,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如音乐般朗朗上口,凸现了诗的美学特征。
  同时,许译还注重了诗的韵律。原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讲究在二、四、六、八(即偶数句)的尾字上押韵,还要押平声韵,不押仄声韵,中间也不许换韵。从本诗的两个译文来看,许译注重了译诗的韵律问题。许译采用压尾韵,形成了AABBCC的押韵方式。当然,为了能够押韵,许译还故意增加了一些词汇,如,O hear 和indeed,这些词不会影响整诗的风格和意义,反而却增加了诗的气势和乐感。
  相比来说,任译的译文读起来没有许译的朗朗上口,也没有故意要符合英诗的某音步格律,也没有明显的押韵。
  (二)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是文化记录的语言符号,它凝聚着人类的经验和智慧,是世界各民族观察、分析外部世界的心灵果实,是各民族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结晶。
  本诗中的文化意象有:房兵曹、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竹批双耳、四蹄轻、骁腾、横行等等。
  诗的题目“房兵曹胡马”中,房是兵曹的姓,兵曹是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许译和任译中:“general”指“将军”,“sergeant”指“中士、士官、军士”,这些称呼是目的语的文化意象,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胡马”是指西域的马。许译为“steed”,意思是“a strong fast horse”强壮善于奔跑的马;任译为“tartar horse”,“tartar”意思是“someone who has a violent temper”,脾气暴躁的马。显然,这两种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是不同的意象。根据原诗的文化意象,大宛马应是善于奔跑、体魄强健的良驹,用“steed”要好于“tartar horse”。   原诗的首联“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表现了大宛马出身不凡,傲骨铮铮。大宛是指汉代西域,盛产良马。在两个译文中,许译将“大宛”译成“barbaric west”,其中“barbaric”意思是“very cruel and violent”非常粗鲁暴力的西部地区。任译则直接译成汉语拼音“Dawan”段。对比这两个译文,在目的语读者的脑中会对许译产生出头插羽毛,赤裸身体,脸上涂鸦,手持长矛的野蛮部落的意象,而对任译则没有任何意象。笔者认为,汉代西域的确是一个没有被文明化的地区,西域人是游牧民族,生性刚烈,但是,与西方人头脑中的意象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若译成“barbaric west”只能表现原诗中所表现的西域人的性情,却不能帮助目的语读者形成真实的不同于本国文化的意象。然而,任译直接译成“Dawan”, 没有屈就目的语文化意象,符合了中国文化意象,其好处是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国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的表达方式,并使目的语读者了解更多的异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三、翻译方法
  对于文化意象的英译应考虑在用词、句式、韵律上的对等,当然,根据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意象是由文化决定的”,因此,文化因素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意象形成的特点,考虑直译、意译等方法。
  (一)直译法
  在意象转换中,当源语文化(source language culture)和目的语文化(target language culture)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意象,这些意象可以使目的语读者产生和源语读者相似或相同的想象,此时,可采用直译法。
  (二)目的语意象取代源语意象
  如马致远的 “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一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痛苦可以用“心碎”、“断肠”等词;但是在目的语文化中,并没有“断肠”来表现心里痛苦的,如若将“断肠”翻译成 “intestine-wrenching pains”,那么会使目的语读者形成“肠断血流”的恐怖意象,根本体会不到中国诗词的优美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翻译此句时,只能用目的语文化的表达法“broken heart(心碎)”来替代源语“断肠”了。
  (三)意象省译法
  省译主要是由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不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意象,源语文化的意象不能使目的语读者产生和源语读者相似或相同的想象,像词牌名。如《清平乐·六盘山》一词的词牌名《清平乐》对于译者是比较难于转换成目的语文化意象的,因为词牌名蕴含着中国深远的传统文化,目的语读者是要经过更多的学习才能理解的文化现象。因此,对于译者一般会采用省译的方法。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比杜甫的诗作《房兵曹胡马》的两个英译文本中的文化意象的翻译处理,意在表明诗歌翻译中要了解中、英诗的特点以及源语文化意象和目的语文化意象,这样才能准确的运用翻译策略,以实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艾治平. 古典诗词艺术探幽[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2]丛滋杭.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3]黑格尔. 美学第三卷下册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4]任治稷,余正. 从诗到诗[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5]许渊冲. 唐诗三百首[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外语系)
其他文献
儿童绘本作为一种针对儿童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读物,能够陪伴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源自一种对“人的成长”的关注.法国的卡特琳·多尔托(Catherine Dolto)博士
高温浓烟演习是专业矿山救护队为了更好地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和适应井下各种恶劣环境的需要而进行的一项摸拟实战训练.《煤矿救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64条规定,矿山救护队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出现,我国的教育部门更改了对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再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极易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上.在声乐教
21世纪的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早已融入现存的国际体系,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古与今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应以传统“和而不同”的辩证思维为基础
摘 要 建设全民参与的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关键词 全民素质 学习型 社会建设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加强和改进全社会的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整个社会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使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积极学习环境,促使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学习
期刊
期刊
摘 要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举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的抄写作业,甚至是惩罚性的作业,使英语成为死记硬背的学科,就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立逆反心理,仇恨英语学习,将使英语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  关 键 词 兴趣 轻松 和谐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