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鸣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sha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从大处来说,家庭和睦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础。从小处说,一个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所在的家庭是否和美。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从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到成年人闯荡四海、建功立业,家庭如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当高比例的问题少年是出自残缺畸形的家庭,而许多事业有成者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有力的“贤内助”。


  由此可见,家庭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程度,在家庭的诸多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关系。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笔者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浅见——重视夫妻关系的核心作用
  “五经”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经典,几乎每一经中都有大量对家庭、夫妻关系建设的思想。
  被称为五经之首的《周易》,该经的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名叫《家人卦》,就是专门谈家庭夫妻之道的。
  本卦的卦辞,也就是总纲,只有短短三个字:“利女贞”。意思是,有利于女人坚守正道。由此可见古代圣贤特别注重女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主妇在家中的作用,认为如果她能够坚守正道,将会非常有利。
  在后人(古代认为是孔子)为本卦卦辞所作的解释《彖》里面谈到:
  把男女的位置摆好,是天地的大义所在。把家庭治理得走上正轨,天下就安定了。(“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正家,而天下定矣。”)
  同样在《周易·序卦传》则说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夫妇关系成了连接天地万物和父子君臣的重要枢纽。
  另外,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诗经》中,三百多篇诗歌一开头就是讲男女相恋相爱的《关雎》,当年的编辑者是不是有深意呢?


  后世一般认为是有的,比如在《毛诗序》里面就说:国风部分的诗歌从《关雎》这篇开始,就是蕴含着教化天下,必须摆布好夫妇关系的深刻寓意。(“《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由上面的论述可见,夫妻之道在古代圣贤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人眼中,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伦理建设,而夫妇是人伦之始。也就是《中庸》中的那句话——“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做君子,必须从处理好夫妇之间的关系开始。如果夫妻关系都处理不好,就是不能“齐家”,那么“治国”和“平天下”就失去了根基。
  夫妻要各正其位
  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对《周易》之《家人卦》进行了分析阐释,一般认为,在《家人卦》中,六二的阴爻(下卦,也就是离卦的中爻)居阴柔中正之位,九五阳爻(上卦,也就是巽卦的中爻)居阳刚中正之位,这体现了古人的家庭理念,男主外,女主内,也就是要各正其位,才能家业隆盛。《家人卦》《彖传》中说的:“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周易》的规矩是下卦為主,上卦为客,这样以来本卦就透露出这样一种信息,在家庭之中,女性的位置看似比男性卑下,但实际要占主导地位的寓意。《红楼梦》中的贾府,贾母、王熙凤才是这个庞大家庭日常运转的实际操控者。《红楼梦》虽是小说,但正如前贤所说“文学比历史更真实”,因此这种模式应当是古代大家庭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模式,一定有其深层的原因。
  印光大师说:“现在大家提倡男女平权,谓为抬高女人的人格。殊不知男女之身体既不同,而责任亦各异。圣人所谓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正位乎内者,即实行烹饪纺织,相夫教子之事也。今令女人任男人之事,则女人正位之事荒废矣。名虽为抬高女人的人格,实则为推倒女人的人格。愿女界英贤,认清自己的人格所在,则家庭子女,皆成贤善,天下岂有不太平之理乎?以治国平天下之要道,在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母任多半。以在胎禀其气,生后视其仪,受其教,故成贤善,此不现形迹而致太平之要务,惜各界伟人,多未见及。愿女界英贤,于此语各注意焉。”
  大师要言不烦,他认为,因为男女身体天然差异,因此在社会家庭中担负的角色应该不同,如果一味认为,男女平等就是女人做男人的事,那么有一部分唯有女性才能更好承担的社会家庭职责就荒废了,特别是在子女的教育、对丈夫的匡扶方面,提倡男女平权近百年来,所导致的弊端有目共睹,所谓男女平等真的就是我们理解的这种模式吗?大师的话是否值得我们再度深思呢?
  夫妻要养道德、修和气
  教育是家庭众多职能中一个重要的职能。
  我们对一个人印象好,常会说,这人真有教养。而如果对一个人观感不好,常会说,这人真没家教。
  可见家教是人生的根基,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很多没有文化的父母一样教育出非常优秀的子女,但有些学历很高的父母也会教育出问题儿童,可以说,家教关键在于德教。
  我们还是回到《家人卦》,古人在解释本卦的卦象时说,这卦是风自火出,也就是下离上巽,因此《家人卦》象征着外部风的大小来自于本身火的强弱,因此道德高尚的人在家庭中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要有根据、有内容,行动要有准则、有恒心,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父母长辈要给儿女晚辈做出好榜样,以德服人,以德感召人,这样才真正能有影响力,才能引导儿女晚辈向上向善,尽好家教的职责。
  另外,古人在夫妻关系中特别强调和谐。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中有这样优美的诗句——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有人这样翻译这四句诗,就着美味来饮酒,恩爱生活百年长。你弹琴来我鼓瑟,夫妻安好心欢畅。
  我们都熟悉的《关雎》中也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琴瑟是古代的乐器,两者联合演奏,声音更加动听,可以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因此古人以此比喻夫妻相处之道,两人互帮互助,一唱一和,才能走出最优美的人生乐章,达到“琴瑟和谐,鸾凤和鸣”的幸福人生境界。
其他文献
黄梅戏《天仙配》中,天上的七女下凡,欲配董永,请土地公主婚,只缺一位媒人,七女让董永喊话槐荫树:槐荫树,槐荫树,我与这位大姐结为夫妇,请你为媒,你开口讲话!  七仙女悄悄把羽扇轻摇,瞬间槐荫树眯着眼睛乐呵呵唱道:  槐荫开口把话提、把话提啊  叫声董永哎 你听知  你与大姐成婚配  槐荫与你做红媒、做红媒!  至此方名正言顺,槐荫树下喜氣洋洋,拜堂,成亲。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男
期刊
先秦时期的爱情与婚姻较汉以后的时代要自由,女性可以与男子到野外去约会,出嫁的女子也能得到最美好的祝福。就前者而言,《野有蔓草》可为代表。其诗云:“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人所吟咏的美人,与他不期而遇,这是一次两人期许的、美好的约会。  而《桃夭》则是一首祝贺新娘出嫁的诗,开篇即以桃起兴,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上古文学
期刊
有关画家张择端的记载  《清明上河图》有多种版本,真本《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张择端所画,历史并没有张择端的记载,我们所能知道的唯一材料是金代张著在《清明上河图》卷尾题跋所提供的:“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 《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
期刊
我国的中医中药文化丰富而博大,包罗万象,蔚为壮观。有趣的是,中药里也有十二生肖。  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指的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实,中药里也要十二生肖,而且,中药里的十二生肖一样不少。  中药十二生肖里的子鼠是鼠妇虫,它又名鼠姑,有破血瘀、利尿的功效。  中药十二生肖里的丑牛是牛膝,它有强壮腰肾的功效。  虎杖是中药十二生肖里的寅虎,它具
期刊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跟用脚尖站着的人是站不长久的;跨大步快走的人是走不远的;固执己见的人不会把事情真正看清楚;自以为是的人不可能把是非弄明白;自我夸耀的人创建不了伟大的功业;自尊自大的人不会被人拥戴成为君长。这些急躁炫耀的做法,从道的方面来说,可以说是剩饭和赘疣骈枝,都是多余
期刊
10月10日这一天,一篇来源于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微信文章《当小学生遇见苏轼》刷屏了。这些刚刚小学6年级的“熊孩子”,像模像样地用大数据分析苏轼,还写了长长的论文。举凡人文、地理,旅游、美食,朋友圈、影响力等等,这些小学生用相对专业的研究,完成了对成人经验世界的一次全面辗轧。服不服?不服!很多人惊呼,这些孩子们想干什么?我们这些家长们又能干什么?  有不适感,不奇怪。毕竟,这样一份小学生“作业
期刊
中篇·清晨早起,小阁遥山翠。颒面整冠巾,问寝罢、安排菽水。随家丰俭,不羡五侯鲭,软煮肉,熟炊粳,适意为甘旨。中庭散步,一盏云涛细。迤逦竹洲中,坐息与、行歌随意。逡巡酒熟,呼唤社中人,花下石,水边亭,醉便颓然睡。  ——宋·吴儆《蓦山溪·清晨早起》  宋朝文人心中自有山水;宋朝人往往比今人更清楚什么是美,什么是生活;如果活在宋朝,你会更懂得追求生命的意义吗?  宋朝有大美,且奇。  自古说“美”,似
期刊
春秋时代的息夫人,姓妫,是当时有名的美女,出生于陈国宛丘,系陈庄公之女。因为嫁给了息侯,被称为了息妫,楚文王灭息,将她据为己有,息妫入楚后,终日默默不语,楚王问她原因,息妫回答说:“我一个弱女子,先后侍奉两个丈夫,而不能以死相对,有什么可说的呢?”清代詩人邓汉仪有感于她具有独特的妇女个性,写下了有名的《题息夫人庙》诗曰: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息
期刊
《十里红妆女儿梦》,封面封底包括书脊均为大红,书页为铜版纸,各式各样精雕细刻的大红木质器具立于其中,带着质感,沉沉的大红色,贯穿了整部书,和着岁月的亮光与味道,在眼前展开,美丽,诱惑,那鲜艳的红透过时光尘雾,灼灼耀眼。  这艳艳的红,透出的更是旧时浙东宁绍地区富家闺阁中的女性的一生,那十里红妆的婚俗以及婚后的生活。无限风光,也无限沧桑。  五六岁的小女孩,天真烂漫的时节,就要忍受痛苦缠脚,大红色的
期刊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  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  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  ——《十里紅妆女儿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