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对尖锐的矛盾。要改变这种状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
一、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指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学生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也就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如,我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1.任务完成:A能在别人帮助下理解一种探究的方法,并识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B识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理解两种探究的方法并能运用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C能够理解多种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并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交流表达:A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别人帮助下会表达探究的结论;B在别人帮助下会表达探究结论;C能清晰准确地表达探究的过程、结论及注意事项。3.参与组内合作:A不参与小组活动,自己单独完成任务;B能在组长带领下,完成任务;C能积极配合组长完成任务,还能帮助其他同学。
二、实行分层次辅导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我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我主要强调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等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简而言之,我对学生的分层辅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扎实掌握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
三、课堂练习分层次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与运用,它能及时地反馈出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及时反映出教师这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采用不同层次习题的练习,既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一种激励效应,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如,八年级分解因式中有这么一道例题:分解因式16(a-b)2-9(a+b)2。对于C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而B等学生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这道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因式(1)x2-y2;(2)16x2-9y2;(3)16(a-b)2-9(a+b)2, 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了,第一、二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B、C层次的学生在A层次学生的帮助下也尽可能掌握。由于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堂提问不太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掌握有不同,因此, 对提的问题不太了解,无从答起。所以,课堂提问也应该分层次,这样才能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
四、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数學课外作业除布置一些常规的习题外,再提供一些选做题,有兴趣的学生在完成常规习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择解答,并另外加分予以鼓励。
总之,教无定法,具体怎么实施,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想法,科学、合理、正确地将理论融于实践,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好处。
一、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指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学生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也就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如,我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1.任务完成:A能在别人帮助下理解一种探究的方法,并识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B识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理解两种探究的方法并能运用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C能够理解多种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并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交流表达:A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别人帮助下会表达探究的结论;B在别人帮助下会表达探究结论;C能清晰准确地表达探究的过程、结论及注意事项。3.参与组内合作:A不参与小组活动,自己单独完成任务;B能在组长带领下,完成任务;C能积极配合组长完成任务,还能帮助其他同学。
二、实行分层次辅导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我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我主要强调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等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简而言之,我对学生的分层辅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扎实掌握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
三、课堂练习分层次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与运用,它能及时地反馈出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及时反映出教师这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采用不同层次习题的练习,既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一种激励效应,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如,八年级分解因式中有这么一道例题:分解因式16(a-b)2-9(a+b)2。对于C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而B等学生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这道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因式(1)x2-y2;(2)16x2-9y2;(3)16(a-b)2-9(a+b)2, 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了,第一、二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B、C层次的学生在A层次学生的帮助下也尽可能掌握。由于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堂提问不太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掌握有不同,因此, 对提的问题不太了解,无从答起。所以,课堂提问也应该分层次,这样才能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
四、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数學课外作业除布置一些常规的习题外,再提供一些选做题,有兴趣的学生在完成常规习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择解答,并另外加分予以鼓励。
总之,教无定法,具体怎么实施,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想法,科学、合理、正确地将理论融于实践,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