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式教学法”是贯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高中化学课的“问题式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情境 问题设计 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經济时代。需要大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接受和抽象思维的培养,结果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降低。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高中化学新课程进行了改变,所以改变教学方式也势在必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问题式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1.问题式教学法的涵义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会质疑、学会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过程,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问题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主动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2.问题教学法实施的一般程序及原则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经过不断探索,我们认为“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实现从重教转向重学,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从重知识掌握转向重三维目标协调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践行新课程的良好载体。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小结升华,巩固提高。即学生根据老师预设的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然后由一个学生向全班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学生再进行纠错、补充。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起管理及引导作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反思,达到巩固和提高。
  3.问题教学法的设问策略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材,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问题。
  3.1角度要新颖,难度要适当。
  教师要从学生兴趣所在处切入问题,在有广泛联系的地方设置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的现实,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思有所得。对浅显的问题设问时,可浅中求新,以激发学生的问答热情。将难题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小问题,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坡度,一步步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3.2层次要清楚,并具有针对性。
  在课堂上不能把问题一下子全部展现给学生,要按照教学程序和问题层次逐渐推进。另外设置问题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问题的解决中有所思,有所获。更重要的是设计问题要针对教材,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如原电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出示各种电池,并提出问题:这些电池为什么能提供电能?为什么有些电池使用一次而有些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4.1从化学教材中创设问题。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例如:在做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演示实验时,为什么两根玻璃棒只能靠近,而不能接触?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那么镁条能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气体中燃烧吗?在铜和浓硝酸的演示实验中,生成的溶液为什么不显蓝色,而显绿色?
  4.2从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创设问题。
  学习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学以致用,用中求新”。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无处不在,我们必须细心观察,留意分析,由现象探求本质,从而提炼出有关问题。例如:在讲盐类水解时提出纯碱为什么可以洗掉油污?为什么用热水易洗干净?
  5.利用问题的辐射,让知识达到迁移、延伸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利用问题的辐射,能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活动中,达到知识的迁移、延伸和拓展。例如:分析教材中一道习题时,在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问有何种金属析出?学生思考后答:加盐酸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有过剩的硝酸银,那析出的金属只能是Ag。这时将问题进一步延伸,设想:①如在滤液中滴入盐酸无沉淀产生,析出的金属肯定是什么?可能还有什么?②如在滤渣中滴入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有哪些金属离子?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加盐酸如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无硝酸银,Ag肯定被析出,而Cu的析出又无法证明,不能肯定,但也无法排除不被析出。若在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Fe粉过量,则析出的金属肯定有Ag和Cu。像这样的例子在化学中屡见不鲜。教师如能适当发掘和延伸,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思维不断发展、发散和延伸,则对学生学习上的提高大有裨益。
  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尝试,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
  课题批准号:【2012】GSZ73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使教師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对有效教学的背景、内涵及有效教学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相较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缺乏可供借鉴的现有经验。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如何平衡两极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一种颇受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把学生放在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当前的新课程理念刚好契合。在本文中,作者就结合自己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体会,就如何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探究式教学 学生主体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模仿科学
摘 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知识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怎样进行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大有学问的重要环节。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提问策略 有效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交流。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学习地理对自己成才的重要作用,还要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教师要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各种激趣方法,展现地理知识的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姜黄水、醇提取液对冰乙酸损伤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识别鉴定出其与抗UC相关的细胞因子,以期从氧自由基(OFR)反应角度揭示姜黄水、醇提取液抗UC的
摘 要: 在新课程视野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习题特点,注重学习方法,进而实现学生物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进而分析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改革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优化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物理教学 习题教学 功能  长期以来,充分发挥高中物理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勇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究精神,是创新的萌芽。爱因斯坦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动力、起点,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封闭的、僵化的、教条的、缺乏活力的教学模式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核心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容量不大,思维跳跃的层面不高,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高中化学
摘 要: 高中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化学课堂,有效的化学课堂使教师教得高效,体验教的幸福,使学生享受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是高中阶段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如果教师忽略了课堂导入,或者课堂导入不合理,枯燥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则很容易让学生对化学产生畏惧心理,长此以往,会严重降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