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坚持党委集体领导,落实“十六字”方针,必须妥善处理好党委书记和委员的关系、委员个人与党委会集体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端正思想与履行组织程序的关系。
  关键词:党委 集体领导 会议决定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A
  
  党委集体领导,是指凡属本单位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由党委会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集体作出决定。党委会决定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坚持好党委集体领导,落实“十六字”方针,在党委会中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书记和委员的关系
  这是在坚持党委集体领导方面最难处理好、最容易出问题的关系。一个单位的党委书记、副书记一般都是本单位的主要领导,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党委研究问题的时候,书记、副书记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行政领导的口气讲话,使其他委员陷入有不同意见也不便或不敢发表的境地。还有的书记、副书记在开会时只喜欢听与自己相同的意见,不愿听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一听到不同意见就立即顶回去。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必须明确,在党委会中,书记和副书记都同其他委员一样是平等的一员,都只有一票的权利,在党委会研究问题必须充分发扬民主,高度尊重其他委员的平等权利。书记和副书记一般不要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而应首先让其他委员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通过充分讨论来集思广益。如果多数人的意见同自己不一致,那就必须暂时保留自己的意见,尊重和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确,虽然书记和副书记和其他委员一样都是平等的一员,只有一票的权力,但书记或副书记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又承担着不同于其他委员的特殊责任。这种特殊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前在征求听取其他委员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和提出会议议题。二是在讨论时要及时正确地进行引导,保证紧紧围绕议题进行讨论,防止在无关紧要的直接问题上进行无谓的争论。三是在讨论到一定程度时,适时地对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提出决议案,让大家最后表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形成决定。
  二、委员个人与党委会集体的关系
  每个党委委员,都必须以对党委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党委会中平等一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党委会的集体领导,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在党委会研究决定问题时,一方面,必须敢于和善于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发表自己的独立意见,无论对书记、副书记的意见还是其他委员的意见,都不能一味地迎合,那种察颜观色、见风转舵、不积极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做法,是对党委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另一方面,又要虚心听取和高度尊重其他委员的意见,当发现其他委员与自己的意见不同时,要通过认真分析思考,努力发现和积极吸取对方意见中的合理因素,反思自己的意见中是否具有考虑不周之处,及时对自己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如果每个委员都一味地固执己见,不注意虚心听取其他委员意见中的合理因素,那就势必会形成各执一端、争论不休的局面,既不利于集中正确意见,又容易影响团结。在党委会作出决定后,每个委员都必须以对党委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集体的决定,切实保证决定的贯彻落实。无论是谁,都要杜绝在会下违背党委会的决定另搞一套的现象。
  三、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党委会讨论和决定问题,经常遇到少数人与多数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就要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一方面必须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无论是谁,当自己处于少数地位时,都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党委会;另一方面,处于多数地位的同志,也應当注意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允许处于少数地位的同志充分发表意见和申述理由,充分考虑和尽可能地吸收少数人意见中的合理因素,而不能不经过充分讨论,就简单地进行表决。应当明确,党委会发扬民主、实行集体领导,本身就包含着容许少数人发表与多数不同的意见,并充分尊重少数人的意见的意思。有时,少数人的意见与多数人的意见分歧较大,涉及到的又是重大原则性问题,只要时间容许,也可以暂时休会,在会下再通过个别交流来充分地交流思想,增强相互了解和理解,以求得思想比较接近或大体一致后,再开会作出决议。如果在会上仍然不能达成意见一致,属于少数地位的同志可以声明保留自己的意见,也有权向上级党组织反映自己的意见,但只要党委会已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定,就必须服从和认真执行。
  四、端正思想与履行组织程序的关系
  是否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集体作出的决定都正确呢?也不尽然。如果党委会在研究一个重大问题时,大多数委员的思想都不端正,集体作出的决定就必然是错误的,因此要处理好端正思想与履行组织程序的关系。既要坚持集体领导的制度,严格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又要特别注重加强党委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把一班人的思想搞端正,确保党委会在研究决定问题时,大家都能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和本单位建设全局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委会形成的决定建立在正确思想的基础之上,防止错误思想在党委会决定问题时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教室)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物权法》第21条第2款规定: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但承担赔偿责任。此条明确了不动产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但对赔偿责任的性质的认定,错误登记是何种归责原则,登记错误的事实认定等问题没有规定,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 错误 赔偿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分析  关于不动产登记行为的性质,国
期刊
摘要:“和而不同”是和谐化刑法的基本要求,在保障人权前提之下追求刑法的和谐是当前刑法发展的必然要求。犯罪构成理论作为我国刑法学的基石性理论范畴,从犯罪构成的原论视角看待,其兼顾实体规范意义和程序保障价值,长期以来犯罪构成被仅从实体刑法的角度加以研究, 从而导致其程序价值的忽略。因而,应对现行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进行结构性的重新反思,以期指导该理论在司法层面的实践价值,实现刑法
期刊
摘要:关于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均对此问题存在争议,虽然“诈骗说”在其中占有通说地位,司法实践中也同样大部分认定诉讼诈骗行为为诈骗,但是诉讼诈骗行为并非完全符合诈骗罪的三角诈骗特殊形式的构造。法律漏洞问题不应依靠有争议的结论来解决,而应由完善法律来得到问题的澄清。  关键词诉讼诈骗:诈骗罪 争议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2003年 9月,某
期刊
摘要:自然搁置物、悬挂物致人损害案件的责任归属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以来都存有很大争议,本文解析了建筑物责任理论以及损失分担理论和公共安全理论的适用在法理上和司法实践上都极不精确。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由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全体使用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做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也违背了法律逻辑。这类案件的真正解决之道是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制度,健全与之相关的法律规定,以达到对受害者的最大救济。  关键词:自
期刊
摘要:研究民商法的目的和价值体现问题,能为为我国民商事立法的现代化和审判实务的科学化提供科学的法理基础,提升我国民商法理论水准,培养民商法理论人才。民商法的价值所在,就是在诚实信用,对等交易的原则下,解决交易双方的冲突,协调民事关系。民商法来源于社会,为社会群体服务,因此,人本思想,是民商法的根基,也是其内涵最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民商法 人本思想 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D913
期刊
摘要:共同侵权行为作为侵权法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对共同侵权行为的研究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法律对共同侵权行为的规定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拟针对有关共同侵权行为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共同侵权 构成要件 法律效果  中图分类号:DF529 文献标识码:A    一、 共同侵权行为的简述  我国《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
期刊
摘要:随着大学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 部属高校在面对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挑战。本文在借鉴美国留学生录取工作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从建设高素质招生队伍,设置特色专业和加大宣传力度等角度论述了如何完善我国部属高校留学生的录取工作。  关键词:部属高校 外国留学生 招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美国对留学生要求概述  美国是当今世界教育
期刊
摘要:构建设社会主义法律援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举措。本文将从法律援助体系的定义谈起,阐述,目前在构建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法律援助体系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法律援助体系 和谐社会 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A    一、法律援助的定义及构建法律援助体系的意义  (一)法律援助制
期刊
摘要:诉的利益是诉权的基础,是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重要概念,科学界定诉的利益是研究诉权理论的前提。在民事诉讼中,诉权与审判权总是并行不悖的,法院审判权的作用范围也是诉权的空间范围。本文对诉的利益予以介绍,再分析审判权的作用范围,进而对我国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诉的利益 审判权作用范围 现状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一、 诉的利益概述  (一)诉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物权法》中新增担保物权为着眼点,分析其给银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挑战,并结合银行业自身特点寻求化解风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物权法 银行业 风险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一、物权法新增设的担保物权及其相关概念  (一)引入浮动抵押制度。  《物权法》中首次引入浮动抵押制度。浮动抵押指以企业并不固定的全部或部分财产为标的的抵押。该制度肇端于英美法的上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