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渗透情感因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指的是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正所谓“在口为语,在纸为文”;人文性指的是语文教学要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仔细体会文章的韵味和情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因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本文旨在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是怎样把情感因素渗透到课堂当中去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渗透 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68-01
  情感反映了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就语文学习来说,好的情感可以推动初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阅读完文学作品之后,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既然情感因素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就要将它充分融入到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识和态度。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渗透情感因素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感人肺腑的诗歌、富有韵味的散文及饱含哲理的小说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超强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情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当中的情感因素,比如初一教学任务主要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学生的心灵,可以采用朗读引发、再现情境、导入背景、艺术烘托等教学方式,像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在山的那边》、《紫藤萝瀑布》等激发了学生对生活事物美的享受,让学生置身文学与生活的海洋。同时教师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导入要适时恰当,在学生情感出现变化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情感道路思考下去。比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寄母亲》一文,教师可以运用配乐诗朗诵的办法,先让初中生体味浓浓的亲情,感受意境;再介绍冰心及写作背景,加深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想到自己的母亲,感受真挚的母爱。又如朱自清《春》的教学,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进度,把《春》的教学时间尽量安排在草木繁盛的季节,让学生留意身边的美景。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课件,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春景,然后让学生描绘春天的特点,最后让学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够激发初中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事物。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情感
  情感是语文最本质的东西,大量文学著作都体现了作者浓郁的情感,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挖掘文本,领会作者的深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好的情感经历和生活阅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语文写作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因此,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积累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适当引导。比如提到“激动”这个词语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对这个词是什么感受啊?可能大部分学生无法表达清楚,只能用“很”、“非常”等副词形容,但如果借助“竞赛法”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就会说出“按捺不住”、“爽快”等感受。可见,教师利用课堂实践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此外,还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情感经历,像多做课外阅读、观看文学题材电影等,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感
  语文的特点在于其主观性和情感性都很强,学生自身的情绪、态度、审美意识、价值取向等情感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尤其人教版语文教材更加看重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要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感。一方面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教育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些不仅有助于初中生学好语文,尤其是阅读和作文,还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也体现了情感教育的作用,比如《背影》、《行道树》等,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刚开学时,给学生注入情感因素,像课前讲成语、说典故、读美文,课后做摘抄等教学形式,用新颖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以上这些方式可以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出乐趣、讲出感情、讲出道理,从而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感受语文、热爱语文。
  总结:
  由此观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将情感因素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我国“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将单纯的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情感因素得到充分体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有渊博的文学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情感经验,这样才会让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完美融合,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合理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光辉.煽情与移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语文,2009(03)
  [2]曾力.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3]崔星菊.情感——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J].文理导航(下旬),2010(11)
  [4]许永.营造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语文学习氛围——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教学随感[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03)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须建立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从三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学目标、确立适当的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收获了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关键词】有效课堂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48-01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0-01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语文教学如果能和多媒
期刊
蓝舌病作为一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必须上报的烈性动物传染病,主要危害牛、羊等家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均将蓝舌病列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的重点,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渐渐被淘汰,新的时代呼唤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如何科学而又系统地总结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营造好的课堂氛围,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追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是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课堂氛围 教学模式 兴趣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系列论文,项目名称:《产学研合作教育对高职教育模式影响的应用研究—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
禽流感(Al)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烈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预防禽流感最为广泛的疫苗是全病毒油乳剂灭活苗,但是这种疫苗严重影响了病毒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控制
【摘要】古诗词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提高当代中学生文学鉴赏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因此古诗词教学必须落到实处。而在一系列的古诗词阅读学习过程中,释词解句、理解大意仍是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必要基础。  【关键词】古诗词 落到实处 释词解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9-01  2010年12月曾
【摘要】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己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各个层面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既是新世纪、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在新的技术环境下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进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分别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以及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几个方面谈谈。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课堂
【摘要】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有着很强的学科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激情,以景陶情,从而达到以文教人,以情感人,以健康、柔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的目标。同时,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情感 渗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语文历来就提倡听、说、读、写全面练,而且是一门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性学科。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必须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读带说,以述练说,以写促说。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口头表达 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