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康语文教学思想的实践运用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永康教授的许多语文教学思想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思想中的精华。比如“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师,就必须既是专家,又是杂家。”从刘教授这些教学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不是技术,而是艺术。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读刘教授语文教学思想后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刘永康;语文教学思想;实践运用
  一、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刘永康教授有一句金玉良言是“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这句话,实际上说的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性评价的教学思想。
  激励性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是要最能够捕捉最佳教育时机的一种评价。成年人在一些领域需要被赏识,对学生来说,“被赏识的渴望”也绝不亚于成年人。语文教师的一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语言,若能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往往是学生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教师通过运用恰当的评价,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激趣的途径、方法很多,包括:①活动激趣法,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汇报会等。②竞争激趣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加自主自觉的学习,给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③媒体激趣法,利用多媒体,是学生从视觉、听觉去感受语文的美感。④幽默激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比较难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开始厌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语文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语文教师对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评价机制,学生就能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并且提出有价值问题。而且不仅在学习方面,在美术、体育、音乐及其他活动方面很多学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找到自己擅长的强项,并在思想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不仅在这些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且其他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师,就必须既是专家,又是杂家
  在《刘永康语文教育文选》中,有这样一句话:“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师,就必须既是专家,又是杂家。”其实,不仅仅是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师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教师更应该是这样。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师,作为“杂家”的重要性。
  语文教师应该是个“专家”,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语文”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文学常识。不是仅仅是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笔者在讲文质兼美的散文绝不能等同于一般历史背景的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场面描写的欣赏。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等专业知识,是需要教师加强的。
  教师要做个“杂家”,做个全能冠军,成为一个文化的研究者,真正教给学生在信息海洋遨游的本领。语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科,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先导学科。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文化判断能力。语文教师文化判断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同样有赖于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跨学科能力,由此才能对纷繁复杂的文化进行鉴别,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如果教师只关注某些教学方法那则可能仍在教学的最低境界,当学习了某种教育理论并实践它时,便达到了一种更高的教学境界,
  鉴于此语文老师必然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多接触优秀的书籍,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学科知识作底色,需要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也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作底蕴,需要博杂的知识信息作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完善的知识结构征服学生,才能洞悉学生的心灵,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必要的安抚与激励。给学生以引领,让学生从心底深处佩服,从而让学生亲近自己、靠近自己、喜欢上自己。笔者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讲苏轼对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时,就曾经做过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的准备。
  三、提高教师语文素养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提高教师的素质。”新课标更注重了学习对人的提升功能。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的知识、能力、方法与习惯、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在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以语文知识、生活体验、情感态度、文化品位为基础,以思想观念、思维品质、方法与习惯、审美情趣为指导,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有属性。 语文素养是其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作为系统,每个要素都很重要。必须重视每一个要素,而且各要素应相互浸润、相互营养,才能提高语文素养这个系统整体的质量。—个人仅有丰富的语文知识不能叫语文素养好,否则,百科全书理应成为素养最高者。
  综上所述,广大语文教师要从刘永康教授的教学思想中我们能够看出语文教学不是技术,而是艺术。一名优秀的教师,须是一个对教育和课程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懂得教学规律、深知学生学习心理、巧于驾驭教学过程、善于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人。真正能对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应是从众多的个体读、说、写的实践经验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理论。通过教师适当的课堂教学行为、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组织,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与对话、合作与互动,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成为一名熟谙教学规律的、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导师”。
其他文献
[摘要]S-ISAL(Space-based 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Learning),即基于空间的信息搜索与分析学习的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阐述S-ISAS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怎样实现与课程知识的链接,发展学生完整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S-ISAL 包装设计 渗透 课程  包装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涉及
期刊
摘要: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本文是笔者从教以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希望能够对广大一线高中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  在当今,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门动作的艺术,与此同时,也是一门音乐语言艺术,每一种舞蹈都有具有各自特点的音乐,怎样做好舞蹈音乐中的选择与应用成为了艺术家们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舞蹈音乐的选择与应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舞蹈音乐 应用 选择  概述:  舞蹈的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因素,音乐作为舞蹈运动单元的一个规矩的依据。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表演与表现,音乐就像是舞蹈艺术生存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宁武县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掌握了解宁武县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找出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宁武县;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1 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期刊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 。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趋势,明确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使命和任务,并对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几点初步探索,目的在于形成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思想,以期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作为大学教育的公共课程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学者的高度重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
期刊
创新是什么?创新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时代进步的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既是当代和未来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的中学生,并不缺乏学习能力,我们的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容量比美国的中学生要大得多,而正是因为这样大的知识容量,使我们的学生没有时间去创新,只能去被动地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期刊
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在哲学上体现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来实现激发个体最大潜力的实施过程;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则体现为从学习动机的形成到学习目标实现的一个完整过程。  一、期望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提出期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提出期望首先要学生明确学习英
期刊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
期刊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与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和建设班级文化对当今教育教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从心理学角度讲班级文化是学生在班级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氛围;从教育学讲有人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的集体精神风貌,也有人认为班级文化体现了素质教育标准下社会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期望标准。在此笔者认为上述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