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何在我们面前展开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夏天喧闹而且漫长,云从山后面涌出来,给饱受热浪摧残的街巷带来清凉的雨水。街边的行道树环绕在楼群腰际,街巷被雨水冲刷干净,人流熙攘,车辆轰鸣往来,整个城市流淌在夏夜的透彻星河里,像一个倒影,世界就在我们面前被慢慢展开。
   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学,这不是最开始的问题。
   那个最初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无比宏大的世界。回答这个问题的难度在于人类和世界本质上的冲突,這涉及到人类的有限,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注意力。从方便理解的角度讲,即上帝造人如此,或者说人类的生理结构决定了我们的思想、行动、语言还有命运。
   如果只吃杂草就可以度过一生,这能让我们获得绝大的自由。可遗憾的是,人的胃里不分泌草酸。有限的时间让代际传承的必要性成为我们文明的基石,我们的生理结构和感官发育,令人在同一时刻只能关注一件事情,这决定了我们思考问题的形式、思维逻辑和内化在我们身体里的时间概念。
   很多动物的感官和注意力方式都和人类大不相同。比如蝙蝠或者海豚特有的感官超声波,还有章鱼可以同时关注周围的很多事情。如果他们有一天也拥有了自己的文明,或者像电影《降临》那样,外星类似章鱼的文明与我们交流,他们的基本观念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比如他们的时间也许是非线性的,未来与过去同时存在。克鲁苏神话里的深潜者之主就是章鱼的形象,以人的思维来看,他们的确是混乱、没有逻辑和不可理解的。
   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注意力造就了我们线性的时间轴,以及历史的展开方式。记录有意义的地方首先是超越了时间限制。壁画可以保存上千甚至上万年,文字更能够贯穿整个文明的进程。现在我们还可以保留画面,拍摄影像存录。但个体还是无法超越线性的时间,和它带给我们的因果律逻辑根底。记录的丰富渐渐对我们有限的注意力也造成挑战。我们现在面临着的不是录的障碍,是如何读取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最初的那个问题,如何把世界在人们的面前展开。人类需要地图,或者路标来认识世界。
   把全世界摄像头拍出来的画面同时在人的面前播放,对于我们了解世界没有任何帮助,虽然这可能是我们在字面意思上展开世界所做的最大努力。人类的注意力限制了我们,关注越宏大的事物或者概念时,我们越关注整体,具体的面目就越模糊。这样的话,也许应该把摄像头推向太空,拍摄地球的画面。
   但人类所知道的世界一直在扩大。日心、地心的争论就使人类把世界的范围从地球扩大到了整个太阳系。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宇宙中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所以用地球作为观测点还是以太阳为中心,都不算错,之所以日心说成为主流只是因为以地球为观测点,星球的运动轨迹太复杂了。当我们再把视角扩大到银河系,地球已经可以忽略不记,这样的宏观只能带来个体的无限虚无。
   康德告诉我们,人的有限还体现在我们能认知的世界是有限的。人类只能理解宏大世界的有限部分,理解我们所能够感知的、能够理解的。所以展开在人类面前的世界应该只是有限的这个部分,用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
   在世界的本质上,每个角落做好“路标”,不论是用语言还是其他什么符号,是没有用的,世界的变化会让这些符号迅速失去意义。就像把一路上的路牌拆下来,企图用它们记录归途一样。
   这样层层筛选之后,文学成了仅剩的最恰当展开世界的唯一手段。
   首先,文字是最接近思维本身的一种表达。对比更直观的画面或者动态影像来说,文字保留的可能性最多。相比于世界,文字更接近人。
   文学还是世界的模拟,将人类可以理解的、与人相关的部分,甚至是人本身展示出来,展示我们关心的核心,在脑海中制造出投影。就像是一张复刻世界的地图,通过展开地图,我们可以窥到世界的一丝意味。
   伟大的文学本身就是世界。那些大师笔下的文字,当他们在繁闹的大街上停笔了之后,书里的世界会自动生长延伸,蔓延到背街的角落去,展示一个阴影中小阳台上的一朵花,以及幌子后面摇椅里的老妇人。
   文学的意义不是对于世界的,世界不需要文学的记录,但是人需要。我们需要《史记》帮我们记住项羽兵败之夜呜咽的“奈若何”,虽然这一点也不历史;我们需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虽然随着他预见到祖国希腊不可避免的失败,最终没有完成这部著作的结尾,我们需要这个“未完成”;我们需要巴尔扎克的“我能战胜一切”如同我们需要卡夫卡的“一切都能够战胜我”;撑着狄更斯打捞尸体的小船,抬头看见毛姆的月亮,你就会知道那个“最伟大”时代的伦敦,以及垃圾堆里踽踽而行的孤儿;托尔斯泰负气的临终出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的轮盘赌规律,让西伯利亚除了寒冷之外还有了别的气质;蒲松龄的诡谲世界,以及托尔金为精灵发明的语言,是现实世界疆域的拓展。
   再回到那个问题,世界那么恢弘巨大,复杂的社会关系,科学和艺术,工业和商业的威力,所有的一切都在不可遏制地发展着,一个渺小的人永远也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有朝一日不让这一切轻视自己,不睡在城市中装饰华丽的车前,不把自己的血溅在车轮上。
   只有文学可以给我们一点安慰,让我们掀开世界的一角,像翻开一本瑰丽的图册。
其他文献
女王和法官  2011年12月7日,在英国伦敦,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全世界最大的国际商事法庭揭幕。图为高院法官身着新换的红色法官服,接受女王的祝贺。    美女的献礼  2011年12月7日,美国二战纪念馆举办珍珠港事件纪念仪式。图为幸存者阿尔瓦拉多被乐队“自由美女”的成员亲吻脸颊,老人对这突如其来的“福利”,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孩子王”  2011年12月9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在首尔访问一家
(一)  “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月光把爱恋洒满了湖面,两个人的篝火照亮整个夜晚……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  回首2015年的年度记忆,少不了这种俄罗斯式低吟浅唱又意境开阔的调子。中国三军仪仗队在夜色中走过红场、进行阅兵式彩排时,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国流行歌手李健安静地登上舞台,成为轰动一时的现象级话题时,唱了上面那首《贝加尔湖畔》。  俄罗斯离我们太
44岁的马琳·勒庞金发碧眼,烟瘾不小,声音沙哑,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1年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名人之一。马琳喜欢读书,每年夏天都会带很多书去海边度假,吹吹海风,同时也让自己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她为人随和,面对镜头从来不会刻意摆出某种姿态,而是任记者随意拍,不会提出任何要求。这让不少人觉得她很“亲民”,也很有魅力。  然而,马琳并不是一位温柔的女学者,而是一名女律师、女政客,极右翼的法国国
赤裸上身的肌肉男和身着红上衣黑内裤的女子在地板上缠绵,旁边一名金发碧眼的白衣女子微笑着看得津津有味,周围站着一圈性感的长腿美女。起哄声、欢呼声充斥着“性派对”现场,让人脸红心跳。  这场“性派对”让捷克总统泽曼很烦,因为有媒体爆料,白衣女子就是他19岁的女儿卡特里娜,而且有很多照片和视频可以证明。这场“性派对”发生在2012年10月,正是捷克总统大选前。消息传出,还是高中生的卡特里娜连忙否认,“这
感资本在职场中的潜力  性感资本包括个性、魅力、活力、社会能量和让别人感到轻松,希望了解你的能力。研究人员一再发现,工作收入中存在着10%─20%的“美貌溢价”。在需要与顾客或客户接触的工作中,这种回报甚至更高。例如,在其他相关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从著名法学院毕业15年后,在私人律师事务所工作的、长相好的律师比长相平平的律师,年收入高出2万美元。  但这些数字中潜藏着性别失衡。20世纪90年代一
一直都觉得父亲是这个世上最胆大的人。  我刚上小学时,父亲便在离家几十里之外的一所初中学校的食堂里做饭。从我家到这所学校要走一段很长的山路,两旁全是黑森森、遮天蔽日的茂密松树林,平日里,很少有人会走这条路,只有父亲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走在上面。  记得那时父亲每天去学校时,都要随身带上一个手电筒和一把小弯刀。冬天天黑得早,给学生把晚饭一做好,父亲便急匆匆地往回赶,但还是会赶上走夜路。我曾问过
地炉火暖黄昏睡  《风雪杉松图》中的主人公,大概是所有山水画中最无聊,但也最像隐士的隐士。  图中近景巨大的杉松连接尺幅,比远景的群山还要高。李山巧妙地戏弄着远、中、近三景交替呈现的传统构图,让凌寒挺立的杉松成为画面的绝对主角。  视线延伸,透过杉松之间的缝隙,有一间屋檐上覆盖着白雪的茅屋。幽暗的屋内并没有几件家具,也没有多余的人物。作者用简笔勾勒出屋主的侧影,他并没有在看书、写字或者做任何带有文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发言人日前宣布,俄罗斯可能将在位于北极新地群岛的老核试验场恢复进行亚临界核试验,测试其核武库。据俄罗斯《独立报》报道,鉴于美国持续推进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加之本国洲际导弹不断老化,为防范核威慑失效,俄政府考虑采取“恢复措施”,以提高国家威信和安全感。  亚临界核试验与真正的核试验有一定区别,是否属于核试验在国际法理和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亚临界核试验就是把武器级核材料放在高爆炸药
电影《无人区》的宣传海报上,有4个字格外惹眼:铁定上映。无怪乎要强调“铁定”,这部宁浩导演的作品从2009年完成拍摄,到2013年12月3日上映,硬是搁置了4年,其间6次传出消息说要上映,甚至排好了档期,最终却都被证明是一场场“忽悠”。  坐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对面的宁浩,对片子经历的波折似乎早已看淡。他穿着中式服装,有意无意地拨弄着手上的念珠,说的话也颇有些宿命感:“一部片子开始拍了,它就有自己的
法国总统萨科齐可能没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了位“奢华总统”。法国和英国媒体连日来纷纷报道,在总统府爱丽舍宫的地下车库,停着100多辆豪华汽车,总统府每天的报纸开销是1200欧元(1欧元约合8.32元人民币),光《费加罗报》就订了82份,每天的餐饮费要花掉1.2万欧元。这一切,让身处债务危机的法国公众内心非常不舒服。    大手大脚能摆谱  捅出萨科齐“大手大脚花钱”的,是法国社会党议员多西尔。他在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