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道德课堂焕发活力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e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开发及利用课程教学资源,促使道德课堂焕发活力,创新与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优化与整合的课程资源中道德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针对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道德课堂焕发活力的教学措施进行了探究及分析。
  关键词:课程资源;道德课堂;核心素养;教学途径
  小学生由于年龄、认知水平的限制,加上实际生活与学习中缺乏相应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且小学生正处于社会认识的年龄,他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获取准确的教学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道德品质培养需求、性格特点等不断的开发利用课程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在多元化及创新的学习资源中强化自身的自主探究及学习,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状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性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需求开展优化教学,无法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了改善这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性格特点等结合书本内容进行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性,选取他们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兴趣爱好的激发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不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中去进行学习与讨论,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品德教育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如在进行“大家排好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由于插队引发的纠纷案件或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排队问题,或通过情境重现(一组同学都在有秩序的排队,班级内一位个性较为张扬的同学一来就插到了小瑜的前面,如果你是小瑜你会怎么办?)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后,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问题应如何进行优化解决,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本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2充分开发及利用文本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在编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收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让课本中的事例及图画变得活化起来、生动起来,让学生在事实面前不断缩短与教材之间的距离,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本中进行相应的学习与探究。如在进行《我和大自然》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描绘了很多大自然中美好的风景、动物及植物,但是现阶段的小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小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职能看到枯燥的公路、建筑物及大量的车辆等等,很难有深入大自然的机会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因此,在教学前要求学生通过调查附近的大自然景区、网络搜集信息等资料,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出来,这样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深入的融入大自然中感受其中的美好,通过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不断的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3巧妙开发及利用生活资源,强化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道德法治教学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基础,从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学生的真实感受等着手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话题、案件及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究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实际生活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实践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道德品质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整体上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有效性,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焕发全新的活力。如在进行《干点家务活》的教学过程中吧,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如抹布、水盆、刷子、手套等等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利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平时在生活中哪些同学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呢?这么多的家务活中什么最辛苦?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做什么?平时爸爸妈妈做家务辛苦吗?帮助妈妈做家务后你会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呢?”当学生一一回想自己生活中做家务的相关事宜后会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到家务活应该由家庭成员共同承担,自己在学习以外的时间应帮助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及情感体验的培养。
  4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实施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性特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开发及利用文本的教学资源及巧妙开发及利用生活资源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学生道德品质观念及个人修养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陳树林.巧用动态生成资源,构建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高考,2019,13(3):237-238.
  [2]王英美.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活力——《描绘清晰完整的我》教学设计案例[J].新课程.小学,2016(11):104.
  [3]陈庆华.巧用网络资源,激发思想品德课堂活力[J].未来英才,2017,35(24):22-23.
  [4]郭路遥.开发课程资源,让课堂更精彩——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8):113-113.
  作者简介
  李香(1971.10—),女,汉族,江苏苏州,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语文的教学观念也与以前大不相同,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不是在朝夕间便能够完成,而是需要教师长年地摸索语文教材内容,及其特点而做出相应的措施,于是,此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素养;素养培养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关键的不是教给学生如何答题,而
期刊
摘 要: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化场景等方法,寓教于乐,让智障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生活化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理念为“以生活为核心”,彰显了特殊教育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生活语文教学要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历史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发现在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很有意义的,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大厦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历史事件。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都忽视了这一点,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后,我们就觉得任务完成了,这样子就忽略对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本文就高中历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目标  读历史能够
期刊
摘 要: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核心素养。空有历史知识是无法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这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的摸索积累,才能够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能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素养能力是可以在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属于小孩子学习数学内容的基础课程,基于核心素养观念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革新,可以依靠核心素养观念的引导丰富授课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小朋友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观念,介绍了小学期间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期间;数学教学;有效途径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工作,是培养小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变化的今天,针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宗旨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教学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意义,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阵地,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谈不上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性 ;兴趣;教学形式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意识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是深入贯彻新课改的重要表现。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由于历史的文科性,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在知识上的引导,同时还需要发挥学生的自我思考,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也是需要进行一些摸索和探究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和帮助,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主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下,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小学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领域的重要课程,对此,在这个过程中更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实物展现,建立空间观念;发挥主体作用,深化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想象,升华空间观念;多媒体教学,感受空间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生活实际;有效途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实物的具体特点和特征想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出其描绘的实际物体;能够用适当的方式描绘出物体之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