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上“延迟退休年龄”一提出,就引起了广大公民的普遍关心,更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延迟退休年龄是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保险金巨大缺口的状况下,势在必行的一项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是1995年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这已与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的社会现状,仔细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实施障碍,谨慎作出调整,采取弹性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关键词:延迟退休年龄;人口老龄化;养老金亏空;养老金并轨;弹性式
一、退休年龄及其相关概念的厘清
(一)退休与退休制度
退休是根据国家的规定,劳动者因年老、疾病或因工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而离开工作岗位。在现代退休制度下,国家制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因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其他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而离开工作岗位时,国家会给予劳动者物质帮助使其度过晚年。
(二)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是指一个国家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和劳动力供应状况等因素对劳动年龄所作的上限规定。①退休年龄分为法定退休年龄和实际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同时也是社会养老保险开始支付的起始年龄。实际退休年龄是指劳动者事实上退出劳动领域的年龄。
二、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现行法律制度
我国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存在着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问题。②在20世纪中叶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50岁左右的大前提下,国务院在1951年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在60周岁,女职工则为50周岁;在195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则把女干部退休年龄推迟到55周岁。自此,“女职工”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有了区别。时至今日,男60,女55/50的法定退休年龄一直沿用着。
三、我国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阻碍性分析
(一)我国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填补我国养老金缺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多,领取退休金的时间越来越长。加之政策的不完善,监管的无力,使得挤占挪用现象屡见不鲜,资金的投资回报率较低,造成社保基金缺失严重,养老基金负担加重。延迟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空缺的压力。
应对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险事业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大多数劳动者到现今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仍具备劳动能力,劳动者有较大的退休年龄调整空间。此外,我国的人均寿命也从50年代的50周岁延长到现在的73.8岁,这就意味着许多劳动人员在可以继续工作的年龄退休,而延长退休年龄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充分利用人力资本。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劳动者受教育时间越来越长,初始劳动年龄不断提高。如果仍然执行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 将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特别是一些科研、管理、医学和教育岗位,这些岗位的劳动者培养出来就要花费比一般岗位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而且55岁、60岁正是这些科研人员作贡献的年龄,此时退休是对高级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
(二)我国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障碍
短期内增加就业压力。近几年由于我国实行高校扩招的政策,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年轻人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若再延迟退休年龄,老年人会挤占一部分的就业岗位,短期内会使得劳动力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恶化。
增加个人和单位的养老金支出压力。对个人来说,要延长交保险的年限,而缩短享受保险金的年限,这个压力是很大的。对企业来说,这么高的比例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削弱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高比例的养老保险可能导致企业逃缴、漏缴、推缴等情况,反而不利于保险金的收取。
损害部分劳动者的利益。中低层收入者生活艰苦,希望提前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减轻自己的负担。从事重体力的劳动者,在延迟退休年龄后则有可能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四、延迟退休年龄的对策
(一)实行养老金并轨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是“双轨运行”的局面,即存在着两套退休养老金制度,一种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运行的“国拨”退休轨制;另一种是在企业单位运行的“缴费型”统筹轨制。养老保险“双轨制”下,企业员工会感到不公平,降低劳动积极性,并且产生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情绪。因此,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首先要解决养老保险“双轨制”问题,实行养老金并轨。
(二)建立弹性退休制度
不同的劳动者对退休年龄的诉求是不同的,政府不宜采用“一刀切”的政策,而应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特殊需要,建立弹性退休制度。鉴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适合分群体、分阶段延迟退休年龄,通过弹性退休制度将延长退休年龄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释放,对可能产生的负担进行合理分摊,同时也将增强延迟退休年龄的可操作性。
(三)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营运和监管力度
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充分发挥商业机构主体作用。尽量提高其投资收益率,确保其保值、增值。同时,还要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工作,加快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制的建设,加大对肆意挪用养老保险基金人员的惩罚力度,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健康顺利运行。
总之,延长退休年龄是一项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细且非常重要的社会制度调整,我国在实施此项制度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权衡利弊,谨慎推行。
注释:
①刘丹. 关于延迟我国退休年龄问题的探析与前瞻[D].南京师范大学,2013.
②金刚. 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 社会保障研究,2010,02:32-38.
关键词:延迟退休年龄;人口老龄化;养老金亏空;养老金并轨;弹性式
一、退休年龄及其相关概念的厘清
(一)退休与退休制度
退休是根据国家的规定,劳动者因年老、疾病或因工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而离开工作岗位。在现代退休制度下,国家制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因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其他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而离开工作岗位时,国家会给予劳动者物质帮助使其度过晚年。
(二)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是指一个国家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和劳动力供应状况等因素对劳动年龄所作的上限规定。①退休年龄分为法定退休年龄和实际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同时也是社会养老保险开始支付的起始年龄。实际退休年龄是指劳动者事实上退出劳动领域的年龄。
二、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现行法律制度
我国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存在着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问题。②在20世纪中叶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50岁左右的大前提下,国务院在1951年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在60周岁,女职工则为50周岁;在195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则把女干部退休年龄推迟到55周岁。自此,“女职工”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有了区别。时至今日,男60,女55/50的法定退休年龄一直沿用着。
三、我国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阻碍性分析
(一)我国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填补我国养老金缺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多,领取退休金的时间越来越长。加之政策的不完善,监管的无力,使得挤占挪用现象屡见不鲜,资金的投资回报率较低,造成社保基金缺失严重,养老基金负担加重。延迟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空缺的压力。
应对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险事业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大多数劳动者到现今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仍具备劳动能力,劳动者有较大的退休年龄调整空间。此外,我国的人均寿命也从50年代的50周岁延长到现在的73.8岁,这就意味着许多劳动人员在可以继续工作的年龄退休,而延长退休年龄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充分利用人力资本。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劳动者受教育时间越来越长,初始劳动年龄不断提高。如果仍然执行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 将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特别是一些科研、管理、医学和教育岗位,这些岗位的劳动者培养出来就要花费比一般岗位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而且55岁、60岁正是这些科研人员作贡献的年龄,此时退休是对高级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
(二)我国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障碍
短期内增加就业压力。近几年由于我国实行高校扩招的政策,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年轻人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若再延迟退休年龄,老年人会挤占一部分的就业岗位,短期内会使得劳动力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恶化。
增加个人和单位的养老金支出压力。对个人来说,要延长交保险的年限,而缩短享受保险金的年限,这个压力是很大的。对企业来说,这么高的比例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削弱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高比例的养老保险可能导致企业逃缴、漏缴、推缴等情况,反而不利于保险金的收取。
损害部分劳动者的利益。中低层收入者生活艰苦,希望提前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减轻自己的负担。从事重体力的劳动者,在延迟退休年龄后则有可能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四、延迟退休年龄的对策
(一)实行养老金并轨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是“双轨运行”的局面,即存在着两套退休养老金制度,一种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运行的“国拨”退休轨制;另一种是在企业单位运行的“缴费型”统筹轨制。养老保险“双轨制”下,企业员工会感到不公平,降低劳动积极性,并且产生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情绪。因此,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首先要解决养老保险“双轨制”问题,实行养老金并轨。
(二)建立弹性退休制度
不同的劳动者对退休年龄的诉求是不同的,政府不宜采用“一刀切”的政策,而应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特殊需要,建立弹性退休制度。鉴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适合分群体、分阶段延迟退休年龄,通过弹性退休制度将延长退休年龄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释放,对可能产生的负担进行合理分摊,同时也将增强延迟退休年龄的可操作性。
(三)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营运和监管力度
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充分发挥商业机构主体作用。尽量提高其投资收益率,确保其保值、增值。同时,还要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工作,加快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制的建设,加大对肆意挪用养老保险基金人员的惩罚力度,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健康顺利运行。
总之,延长退休年龄是一项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细且非常重要的社会制度调整,我国在实施此项制度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权衡利弊,谨慎推行。
注释:
①刘丹. 关于延迟我国退休年龄问题的探析与前瞻[D].南京师范大学,2013.
②金刚. 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 社会保障研究,2010,02: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