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职学院通信技术专业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实际出发,提出高职教学应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改革的方向。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开发精品教材以适应通信行业的发展、提高授课教师素质以适应教学改革要求以及理论必须与实际紧密相结合三方面来阐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能力培养,是高职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办学的宗旨。
关键词:高职教育 移动通信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尤其是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来,发展迅猛,成绩显著,其特点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其主要是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规格不同,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实际的工作能力。所以我们高职教育应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改革的方向。《移动通信》课教学应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通信岗位要求和分配就业为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适应通信人才市场和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适应通信行业发展,开发《移动》精品教材
1. 教材开发应跟上课程新思路
据有关业内人士指出,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置要以“强化高职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与此相应,教材开发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材内容要注重实践和技能知识点的比重。
我院在充分研究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结构的调整,重新修订了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同时确立了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并开发出相应内容的教材。其中,面向21世纪高级应用型人才,由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推荐的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完成了开发并正式出版。本教材以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为铺垫,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为主体,延伸至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最后增添了移动通信实训内容,结构鲜明、脉络清晰、逻辑严谨、前后顺应、由浅入深、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并已在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学生中投入使用。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和了解已经成熟应用的移动通信技术,而且还始终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真可谓与时俱进。在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充分强调了突出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合理分解,落实到各教学环节中。
2. 让“精品教材”与“经典教学”互相促动
“精品教材”是“精品课程”的核心体现。“精品教材”要突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的融合;基础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强化知识点和技术点的应用;加强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精品教材”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技能,同时能够体验高科技手段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同时,要充分利用“精品教材”的纽带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应实施多样化“经典教学”。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及“精品教材”内容相配合,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大胆尝试,将传统的课堂讲述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变为课堂讲授、实验室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改变为“探索——思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更加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反过来又能促进教材建设和更新,例如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强调实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所用教材要相应增加应用性的实验和工程设计、设备管理实训等知识,从而更好地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
二、适应教学改革要求,提高授课教师素质
《移动通信》课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讲授内容包括基础和应用两大部分,它涉及电波与天线、高频电路、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字通信及通信新技术等多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知识面很广,综合性很强,通信新技术含量大,对授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专业课教师的执教水平直接关系着以能力为目标的教改能否成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措施不仅只是写在教学计划中,更重要的是要真正付诸行动。所以授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学为人师,做为人范,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移动通信》课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以后,才能深刻领会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猛,通信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因此授课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最后,授课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这是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授课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深入现场,学习和掌握移动通信设备使用、维护等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三、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根据高职学院特点,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需要在传统中职培养人才模式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使理论与实际更紧密结合,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等。如《移动通信》课教材中主要讲了GSM系统、窄带CDMA系统与3G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对于课程中未能详细介绍的内容,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网上查询资料进行自学和研讨。
在《移动通信》实训课中,根据实际情况,可让学生对通信行业人才需要情况及手机市场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通信行业人才需求及手机市场的发展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调研可以锻炼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并为他们即将走上社会的就业提供一次很好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移动通信企业(如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等)为依托,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企业作为我们学生参观与实习的基地。通过参观、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移动通信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能加强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对《移动通信》课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如3G、4G等,专门安排学生网上资料查询。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移动新技术,还能够加强他们对现代化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我们可鼓励学生,尤其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移动通信系统(如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进行仿真建模与实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移动通信知识更加清晰,更重要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标准的出现周期越来越短。这就使得《移动通信》课的教学改革显得更为重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能力培养,是高职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办学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论.
[2]高职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
[3]探索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 移动通信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尤其是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来,发展迅猛,成绩显著,其特点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其主要是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规格不同,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实际的工作能力。所以我们高职教育应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改革的方向。《移动通信》课教学应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通信岗位要求和分配就业为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适应通信人才市场和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适应通信行业发展,开发《移动》精品教材
1. 教材开发应跟上课程新思路
据有关业内人士指出,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置要以“强化高职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与此相应,教材开发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材内容要注重实践和技能知识点的比重。
我院在充分研究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结构的调整,重新修订了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同时确立了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并开发出相应内容的教材。其中,面向21世纪高级应用型人才,由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推荐的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完成了开发并正式出版。本教材以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为铺垫,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为主体,延伸至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最后增添了移动通信实训内容,结构鲜明、脉络清晰、逻辑严谨、前后顺应、由浅入深、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并已在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学生中投入使用。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和了解已经成熟应用的移动通信技术,而且还始终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真可谓与时俱进。在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充分强调了突出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合理分解,落实到各教学环节中。
2. 让“精品教材”与“经典教学”互相促动
“精品教材”是“精品课程”的核心体现。“精品教材”要突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的融合;基础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强化知识点和技术点的应用;加强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精品教材”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技能,同时能够体验高科技手段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同时,要充分利用“精品教材”的纽带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应实施多样化“经典教学”。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及“精品教材”内容相配合,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大胆尝试,将传统的课堂讲述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变为课堂讲授、实验室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改变为“探索——思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更加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反过来又能促进教材建设和更新,例如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强调实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所用教材要相应增加应用性的实验和工程设计、设备管理实训等知识,从而更好地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
二、适应教学改革要求,提高授课教师素质
《移动通信》课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讲授内容包括基础和应用两大部分,它涉及电波与天线、高频电路、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字通信及通信新技术等多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知识面很广,综合性很强,通信新技术含量大,对授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专业课教师的执教水平直接关系着以能力为目标的教改能否成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措施不仅只是写在教学计划中,更重要的是要真正付诸行动。所以授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学为人师,做为人范,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移动通信》课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以后,才能深刻领会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猛,通信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因此授课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最后,授课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这是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授课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深入现场,学习和掌握移动通信设备使用、维护等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三、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根据高职学院特点,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需要在传统中职培养人才模式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使理论与实际更紧密结合,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等。如《移动通信》课教材中主要讲了GSM系统、窄带CDMA系统与3G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对于课程中未能详细介绍的内容,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网上查询资料进行自学和研讨。
在《移动通信》实训课中,根据实际情况,可让学生对通信行业人才需要情况及手机市场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通信行业人才需求及手机市场的发展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调研可以锻炼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并为他们即将走上社会的就业提供一次很好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移动通信企业(如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等)为依托,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企业作为我们学生参观与实习的基地。通过参观、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移动通信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能加强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对《移动通信》课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如3G、4G等,专门安排学生网上资料查询。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移动新技术,还能够加强他们对现代化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我们可鼓励学生,尤其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移动通信系统(如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进行仿真建模与实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移动通信知识更加清晰,更重要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标准的出现周期越来越短。这就使得《移动通信》课的教学改革显得更为重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能力培养,是高职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办学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论.
[2]高职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
[3]探索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