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赜索隐 求是求新——简评《隋唐佛教文化史论》

来源 :唐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隋唐王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仅因为经济发达和国力强盛,同时也因为思想活跃和文化繁荣.言及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人们常常拈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术语来概括特定时期的思想文化特色,所谓先秦的子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朴学,而隋唐时期最具特色的思想文化是佛学.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高峰,因此长期备受学界热切关注.以往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思想史的通史著作中都为隋唐佛学开辟专章,中国佛教史著作更是对隋唐佛教大书特书.
其他文献
有关唐代内诸司使系统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之多,这主要是指内诸司使的个案研究[1],然而对有些基本问题尚没有清晰的结论,比如关于这一系统的定义与始置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有异
期刊
开元二十七年(739)八月,当唐玄宗遣人前往洛阳改建明堂时,引发了民间恐慌谣言,“二十七年八月,东京改作明堂,讹言官取小儿埋于明堂下,以为厌胜.村邑童儿藏于山谷,都城骚然,或
期刊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裴耀卿因关中缺粮奏言:“今天下输丁约有四百万人.”[1]而杜佑《通典》记载:“天宝中天下计帐,……课丁八百二十余万.”[2]裴耀卿语中“输丁”在当时
期刊
大中十二年(858)至咸通二年(861),经三年苦战,张议潮领导的归义军收复凉州[1].其后不久,唐朝派一支2500人的郓州军队戍守凉州[2].对于郓州天平军戍守凉州一事,学界已有较多研
期刊
以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利用344份个体员工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个体跨界行为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员工创造性绩效.研究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