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诘问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78435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正确看待反问句及其考查的特殊性
  一联诗句的理解,竟然赋分高达6分!
  诗歌标点的特殊性,让不少考生并没有感受到诗句的反问语气,因为古代诗歌中的反问句多不加问号,即使教科书也往往这么处理。
  《孔雀东南飞》:“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朝哳难为听。”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清照《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屈原《离骚》:“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这些反问句,有的被后人点上了句号,有的被后人点上了感叹号,但多数还是点上了问号。问号自然能提示语气以助我们的理解,但感叹号,特别是句号,如果“看”时不敏感,就会误解诗句。正因如此,高考诗歌鉴赏,有时考到反问这种表达技巧的鉴赏时就会选择那点上了感叹号、句号的反问句来作为鉴赏的对象。诗是用来吟咏的,所以反问的回音在心灵深处所激荡的波澜最难平静下来;但课堂考场没有了吟咏的自由,单“看”的局限便被充分暴露出来。部分读者对反问诗句的不敏感,便也在情理之中。倘若能将其相对集中,有意注意一番,相信对调动我们的敏感性是大有裨益的。
  二、着意培养自己对反问句的敏感性
  或者请老师推荐含有较多反问句的诗词,或者自己在辅导书上寻找,找到适宜的诗篇进行全面排查,对每一反问句进行赏析。下面是我推荐给我的学生的一首诗歌,这里也推荐给你们,请阅读这首诗,看它有多少反问句。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诗,共有4个反问句。
  “更能消、几番风雨”是一个反问句,是说眼前的春天经不起几番风雨便会悄然而逝,也是说南宋经历几场战争不仅没有争得“正常国家”(指南宋要向金国称臣纳贡)的尊严,反而让国力衰减,似乎再也没有成为“正常国家”的希望,诗风沉郁。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这也是一个反问句。“何况”是反问的标志。“花开早”已经让有“惜春”之心的诗人内心满是“恐惧”,而眼前“落红无数”带来的恐惧似乎已经难以尽说,故以“空白”示之。诗风依旧沉郁。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也是反问句,与“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同。这也是一句沉郁之至的诗句。眼前也没有千金,即便有千金也未必能买到相如赋,即便能买到相如赋,也不可能有陈皇后那样的幸运,也不能再时来运转。(其实,陈皇后也没有什么幸运的,司马相如在《长门赋序》中所言“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这也是反问句,是说“玉环飞燕皆尘土”是你我共见之事实。这是“君莫舞”这一立论的观点。“君”大概是指那些洋洋自得者,或许是主和反战而安享所谓的荣华富贵者。其目的是告诫他们不要以为眼前的荣华富贵能够永恒存在,更何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呢!
  这里的反问句之多,真可比拟于李清照的《声声慢》!
  三、“拿来”高考真题反复训练很必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2017年全国卷Ⅱ)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这道题集中于一联,要求考生分析人物性格。显然,理解诗句的含意是前提。首联,从语气看,“那因远适更沾巾”是反问句,意思是说不要因为你即将出使契丹而心生悲戚,这是诗人对苏辙的劝慰,也是一种自勉。从句间关系看,是转折句,即说我们兄弟二人虽然天各一方(根据注释①②可见,一人在开封,一人在杭州,故说“云海相望”),但我们不应该因出使契丹(且不能当面话别)而悲伤。由此可见,苏轼多么旷达。这样的诗句容易让读者联想到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旷达,尽管他们旷达的原因不一样,旷达的表现也有差距。这样的试题,实际上是两问,很多考生似乎不明白。第一问要求概括作答,且必须是关键词作答。第二问要求具体分析,也就是要通过对相关诗句内容的转述以有效阐释关键词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13年全国卷Ⅰ)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拼他镜湖一角。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此类试题,涉及的故事有的是作为一个高中生应该知道的,不需要添加注释;而有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未出现,所以需要添加注释,正如该题。根据注释我们知道贺知章的故事,就是他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而词句切入故事的角度也需要关注,请看原结尾句:“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可见结尾句暗用典故和反问。两句词,前一句是因,后一句是果,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赐与”的否定,而前一句正是否定的原因。大致方向和答题范围确定之后,我们还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去作答:一是该题实为两问,要求先概括后分析;分析也要讲究策略,因为该题复杂在原因,所以最好采用先果后因的分析路径。具体答案如:“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这种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诗句的意譯——创造性的意译。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四大学科素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尽情展现文化“芳香”之美,才能“迎合”高考命题“潜规则”,夺取高分。  一、芳香之美,美在标题  所谓一见钟情,就是考生在拟题时可引用或化用名人名言、古诗词、谚语、经典歌词等名句或典故等,亦可运用某些修辞方法让标题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阅卷老师的第一好感。  1.引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情,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  人是不可能一边攥紧拳头一边微笑的,唯有猴子才会那样。  唯有尽力自持,方不致癫狂。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时间的流逝是平等赋予每个人的疗愈,或许也是救赎。  一有机会,人类可怕的真面目就会在愤怒中不经意地暴露出来。  比目鱼的说话方式,不,世上所有人的说话方式,都像这样绕圈子,既朦朧暧昧,又有种想要逃避责任似的心理,总之
对于“死”,国人观念上一直相当避讳。近日,江苏常州一家幼儿园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小朋友开展了一场关于死亡的生命教育课。这堂课由皮球虫的死亡引发,孩子们谈到死亡,纷纷表达害怕。老师耐心地带孩子们给皮球虫举办了一场葬礼,孩子们一起完成了名为“虫虫的美好回忆”“虫虫的一天”的小册子来纪念皮球虫。最后,老师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孩子一起阅读生命教育绘本。  幼儿园的院长表示:不谈论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对于死
适用主题:消除固化思维;去标签化;人文关怀……  对于山东青岛李某等9名考生来说,今年高考还有一层特殊意义。2016年3月,李某等9人与同学“约架”,将对方打伤。二审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意见,9名少年全部改判缓刑,于是,他们可以参加高考了。检察机关同时将其犯罪记录依法封存,帮助9人重归正途,继续学业。  高考既承载着老百姓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认同,也承载着公众对纵向社会流动的期待。年少轻狂的几名高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战国时期,蔺相如为赵国屡立功勋,官职高于廉颇将军。廉颇不服,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回避忍让,最终感动廉颇,在廉颇负荆请罪之后,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汉初三杰”之一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太和睦。萧何病重时,孝惠皇帝问询谁能接替萧何担任相国,萧何举荐了曹参。曹参担任相国后,沿用萧何当年制定的法令和律例治理国家,使社会趋向稳定。  唐代文坛上,白
十月的中国,经历了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后,咱再来谈爱国、说国庆,心里的底气便足足地往外喷涌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这是一场奥运的盛会;它让世界人民借此领略到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大国的文化自信和科技豪情。  十月的中国,天高云淡,天青气爽。七天长假,正是出门旅行的好时光。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家乡的地理风貌,玩,玩它个痛快淋漓!可惜,小小年纪的咱们除了会看、会玩,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咱们的旅行感
一个普通的鸡蛋放进清水中,肯定会沉入水底,但是,棉花糖通过一个小魔法(mó fǎ),就叫清水里的鸡蛋漂起来!不信?那就看咱给你露一手吧!  1.将准备好的鸡蛋放入大碗中。  2.倒清水到碗中。  3.将准备好的食盐放进水中,一边放一边搅动(jiǎo dònɡ)盐水。  原本沉在水底的鸡蛋漂啊漂啊,咦,漂起来了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取决于它的密度。鸡蛋的密度比清水大,因此,放入清水中后,一定会沉入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营造活力高效的课堂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幽默激趣——让枯燥变生动  数学计算题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但如果配以幽默的语言,就可以把它上得妙趣横生。例如,在教“有趣的算式”时,我先出示一组算式“99×99=(),999×9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远钟文学社成立于21世纪初,现有社员500多名。文学社是在校团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文学社每两周定期开展一次文艺文学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沙龙、读书会、诗歌朗诵比赛、百家讲坛等等,现有多名社员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   指导教师:祝振全  上榜理由:★★★★  精神蕴于物质 审美灵动实用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學 包振华  远古的人类为什么要保留火
一、指导思想  自新课程开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着力追求构建一个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智慧的课堂,这就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关注情景、关注过程、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智慧课堂的主要目标是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讨论一个难度较大假设的时候可以将其拆分成几个层级阶段,也就是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使每个部分都能建立在前面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