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t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数学;语感;看和记;诵读;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5—0049—0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它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可见,培养语感对于学习和领悟语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要培养准确、敏锐的语感,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得到以下结论:
   一、 多看多记
   多看是指既看社会,又看书本。现在的中学生学习负担重,生活单调,接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少,经常是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即使有参加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其范围也是非常有限。语文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那些特别认真学习的学生,反而没有那些爱玩爱逛的学生对语文的领悟能力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接触生活面宽与窄的关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倡、鼓励、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把学生压在教室里、书堆上。
   就看书这一点,我们都是说得多却做得少。现在的中学生除了课本之外,还能阅读大量课外书籍的人实在是不多,课余时间大都被作业、试卷和课外辅导占据,学生的阅读量少,自然缺少了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
   说到多记,笔者还是觉得现代中学生该记而没有记的东西太多。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最强的时期,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传授给学生大量的语文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填补了他们语言记忆方面的空白。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几年下来,积累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这对培养语感是最基础的一步。
   二、强调诵读
   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先让学生把课文读上一遍,然后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文的分析和归纳上。看起来一节课重点突出,师生配合默契,但下课一想,学生真的有所收获吗?在他们还没有把课文都读熟读懂的时候,那些“中心”“结构”“特色”对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当然笔者所说的强调诵读,不是让学生一遍一遍无目的地读,而是带着目标,有表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投入地读,这就得靠教师做引导。古人读书,特别注重诵读,有时还要吟唱,投身到那高高低低、错错落落的吟诵声中,不由你找不到“感觉”。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之作用,因为“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的过程。不琢磨,语气语调出不来;不体验,情感出不来。语气语调和情感都读出来,对语言材料的把握也就差不多了。因此,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从现行的考试内容看,语文考试没有朗读技巧的考查。笔者觉得在中学语文考试中完全应该增加朗读水平的测试,否则就不能完全代表语文的水平。现在的英语教学中,辅助以听力、口语等内容,虽然语文不能与之等同,但就学习“语言”这一点来说,应该是一致的,都应该适应语言学习的规律。所以说,培养语感,必须强调诵读。
   三、注重想象和联想
   这是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想象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认识主体把语言材料中用文字表述的情景、形象,通过大脑加工和再创造,用生动的图景再现,使之更加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更易于领悟和接受。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描绘荷叶、荷花等形象的优美语言,来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用语言去描述“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叶的轮廊,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短裙亭亭玉立的倩影、翩扇起舞的视觉形象,从而体味出荷叶轻盈舒展、挺拔直立的秀姿之美。再如,学习作者用歌声比喻香的形象描绘一段,可引导学生先用嗅觉感知已体验过的荷花的清香,然后想象那种飘忽不定、隐约轻微、时断时续的荷香之美。如,我们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天可真凉了——”那别有韵味的一声叹息时,如果不能联想到生活中某些类似的见闻和感受,即便是作者在这句话的后面專门加注“了”字,也怕难以体会这“了”字的情韵。联想虽然不像想象那样富有创造性,但也必须有充分的形象活动,这同样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抓住这一点,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形象功能的感受。
   以上几点,实际上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核心内容,现在我们把它们和培养语感联系起来,更可以突出它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毕竟,语文教学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它更需要情感的参与和形象的构想,这是它的独特之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编辑:马德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应在了解弱势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要用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真诚关爱弱势学生,用爱心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弱势生;赏识;关爱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71-01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弱
【关键词】 高中;古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054—01   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可以增强学生对精神世界的认知,从而做到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一、古诗词的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古诗词的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不容
摘 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背诵在积累语言、理解文意、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为提高背诵质量,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促进背诵,理解背诵,化整为零,灵活运用多种背诵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背诵教学;兴趣;朗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1-0077-01  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之一。从传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053—01   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的课堂教学,注重体验式学习,注重改变学习方式,为师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展示、自由交流的平台。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的形象性、交互性和有效性,怎样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值得我们思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主要有:切实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立足于教科书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广泛的语文阅读,借助写作活动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语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40-01  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057—01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重点阶段,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自身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不
摘 要:培智学校教育面对的是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更加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以及耐心的指导。在培智语文教学中,为了降低语文学习难度,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锻炼,教师可将绘本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利用内容丰富和色彩缤纷的绘本带领学生走进语文殿堂,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绘本;培智学校;语文教学;降低难度;语文能力;发展;锻炼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微课;内涵;特征;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053—01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是一种常态,更别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将很有可能改变这种现状。这种声像并茂、短小精炼、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激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与兴趣大有裨益。在音乐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64-01  创新教学的开展,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更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