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一学生心理教育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eng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步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由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化的关键时期。要更好教育农村高一学生,必须深刻了解其心理特点。笔者长期从事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从中体会到农村高一学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独立性与依附性并存心理。伴随着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
  成人感与幼稚性矛盾心理。他们情绪上表现出两极化,可以因为偶尔一次的成功盲目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也可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妄自菲薄,自卑消沉,经常是敢作敢为却又患得患失。
  青春期的逆反性心理。他们常将父母给予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把老师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体现出明显的叛逆性,而且追逐标新立异。
  松懈性心理。农村高一学生在步入高中后,没有了中考的紧张和压力,在高一学习不努力,得过且过,干什么都没劲,产生了松懈心理。
  不适应性心理。农村高一学生对高中生活有明显的不适应性。首先是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其次是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青春期的性心理变化。农村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一些身体的外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生理的缺陷甚至是皮肤的黑白、脸上的“青春痘”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惧感、羞怯感、自卑感。
  针对农村高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其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作为教育者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作为家长或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学会尊重,理解接纳。针对农村高一学生的成熟性心理和逆反心理,教育者要学会尊重,正确理解和接纳。绝对不可忽视他们的独立性,不要硬性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想法做事,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处世方式,家长最好给孩子空间,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平心静气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人感,尊重他们的成人意识,应给予他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对孩子的意见、要求应该尊重。教育者要转变角色和观念,将命令式的单向沟通转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沟通,使孩子在沟通上寻求到平等的地位。
  二是积极鼓励,正确强化。针对部分农村高一学生出现的自卑心理和不适应性心理特点,教育者应当给予积极的鼓励予以强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教育者应当给予适时的鼓励,而不是一味批评和责备,甚至是取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责备和批评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和无助感,也容易引起孩子和教育者的对抗,形成逆反心理。
  三是适度挫折,谨防松懈。针对农村高一学生松懈性心理,应当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挫折教育也能调整学生的骄傲情绪和松懈心理。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是注重指导,激发动机。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不自信,放弃应有的尝试和努力。教师可以通过为他们选择难易适合的任务,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来提高自信。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观察、学习身边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学生的成功经验,通过替代性经验来强化和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
  五是积极关心,正确疏导。针对农村高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者应给予正确指引和积极疏导,不能过多责备。首先,家长、教师应当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行为的变化,如心情有无异常,作息习惯是否突然变化,来往的朋友乃至电话书信是不是和以往明显不同等等,以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在前面。其次,家长、教师在关心的基础上要给孩子适当的教育。其中包括:一、性生理知识的教育,让孩子消除对性的神秘感,让孩子走出性的蒙昧状态;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一方面让孩子把注意力从狭窄的性意识中转移出来,让他们开阔胸怀,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理智的力量,淡化性刺激的影响。同时,让孩子了解性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性活动也应包括情感、文化、审美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孩子发展多种兴趣,参加有趣有益的体育、文化活动,以使孩子体内的能量能健康地释放出来并产生积极的效果。即使发现孩子有了“出格”迹象,家长都必须保持冷静,避免做出过激反应,不能以冲动对冲动,而应和颜悦色地进行疏导。
  总之,农村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只有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就业的快速便捷的趋势,职业中专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学生们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就业的多元化和多变性的大环境,更多的是把精力注重到学习专业技能的课程中,忽视了像语文科这样的文化课程,致使出现了在进行文化课的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互动性不强的局面。在经过多年的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中,针对以上问题,我的观点是:以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为前提、以社会大形势为载体,传授适合学生的文化知识。具
学生不喜欢学英语,怕学英语,归根到底是基础打不好。为了使学生掌握并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尤为重要,把握好词类教学是培养英语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抓好英语词类教学显得特别重要。  词类又称词性。英语有十大词类:1.名词(n.)2.形容词(adj.)3.副词(adv.)4.动词(v.)5.代词(pron.)6.冠词(art.)7.数词(num.)8.介词(prep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财富,所以用富有实效的载体助推校园文化和谐发展是学校的使命。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创新校园节会这个载体,全校联动、人人参与、寓教于乐,在推动高职校园文化和谐发展中取得了实效。  一、校园节会及其时代意义  1.校园节会是高职院校崇尚文化的自觉实践探索  校园节会以提高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同时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
评估机制对被评估人起导向、约束、激励作用。它应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被评估人走正确的工作方向,有利于发挥被评估人最大的工作能动性,有利于实现最客观的评估结果,有利于被评估学校获得有效的改进和加强。实现“四个有利于”依赖于评估机制中的评估内容、评估过程、评估结果三环节的科学安排、统筹兼顾。现阶段受办学条件、行政体制、传统观念的制约,学校评估机制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可以为解
自1980年代财务公司在中国诞生以来,监管部门根据经济环境变化和财务公司发展状况,在制度设计上对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进行了适时地调整,经历了内部资金调剂、中长期金融服务和资
一、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做到领导示范的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人格魅力、学识水平、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不仅引领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也决定着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在学校管理的决策中,充分发挥班子领导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信任班子成员,对他们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他们有职有权,放开手脚大胆地开展工作。在民主管理过程中,不
摘 要:国有企业偏向于承担具有更多社会责任的保障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初期投入资金大,建设、运营周期长,资产流动性低,项目回报期跨越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般来讲,难以达成常规投资项目的资产周转效率和效果。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可以缓解上述难题。本文针对该论题展开论述,从运用现状分析资产证券化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盘活国有资产、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提供的价值和意义,并深入探讨实现路径。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