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转喻和隐喻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8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发条鸟年代记》作为村上春树的转型之作,与村上前期的作品不同,篇幅更为庞大,视角更为广阔。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更为复杂,不仅仅只是限于两性之间单纯的性关系。村上将性与暴力、邪恶、反抗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使性带有更为多元的象征意义。在这部作品中,性是人性的回归点与出发点。不仅如此,性作为连接此端世界与彼端世界的通道、作为身体与意识的连接点,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起着引导与推动作用。  关键词:性;
摘 要:《菊与刀》可以说是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诸政策的指导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日本文化的经典之作。而作为这本书的主角“日本人”,他们是怎样看这本书的呐?本文以著名学者川岛武宜为主,通过分析日本学者对《菊与刀》的评价,了解日本人对这本书的心理历程和看法。  关键词:《菊与刀》;川岛武宜;评论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1 
摘 要:《七个脚趾的人》是翁达杰第二部诗集,翁达杰在这部诗集中展现了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广袤壮阔的原始风光,描绘出现代社会与原始文明之间的较量,交融并最终被原始文明深深影响的场景。诗人剪辑情节的片段,选择故事的截面,运用奇谲的想象,以半神话半民间传说的形式构建了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恶托邦”。暴力,既是“恶”的体现,也是美的诞生。  关键词:翁达杰;七个脚趾的人;暴力;想象;美学  作者简介:庞程(199
摘 要:蜚声赣南文坛的学者、作家罗旋以质朴和真情融入一脉乡心,小说集《含笑》尽显赣南山水的特色风情。本文重点论述小说中的主题内容和写作特色,以此展现作者浓郁的客家情怀。  关键词:罗璇;叙述特色  作者简介:肖戎(1994.8-),女,汉族,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1  一、这边风景
摘 要: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一定要充分地对其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并通过研究中西方文化间差异,提高作品翻译的质量。本文首先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探究,然后提出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技巧,望能促进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英美文学作品;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摘 要:作为一首情诗,穆旦《诗八首》除了“你”“我”之外还大量出现第三人称用法;第三人称在《诗八首》中包括“他”和“它”两种使用方式,二者指代对象并不相同;前者主要指的是神性与自我分裂,后者则主要指的是自然之力和人类之能;第三人称在《诗八首》中的使用使诗歌视角更加丰富;是穆旦“知性抒情”展现方式的需要;有助于塑造穆旦诗歌意蕴的多重解读属性,对于《诗八首》的诗性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穆旦;九
摘 要:齐鲁文化与法家文化的对立,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重要原因之一,使秦汉典籍的传承近于中断,文化原典出现断层,既而揭开了两汉今古文经学的序幕。  关键词:齐鲁文化;焚书坑儒;两汉经学  作者简介:查传斌(1984.12-),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毕琳(1980.3-),女,汉族,天津人,硕士,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教学
摘 要:此论文是对李劼人先生的著作《死水微澜》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两位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蔡大嫂与刘三金是这部小说中刻画得比较详细丰满的两位女性,她们长相漂亮,大胆真挚,但她们的人生又充满无奈与顺从。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这两位女性形象,从而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更深刻地感知这些女性人物。  关键词:《死水微澜》;蔡大嫂;刘三金;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徐宝杰(1992-),女,汉族,
摘 要:论诗诗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这种批评文体由于借用诗的文体形式和比兴象征等艺术表现方法来品评诗人诗作。即使从外在形式看,论诗诗处于一种散在的形态,但还是能从创作者深思熟虑的简短字句中,窥探到其内在的整体性。《二十四诗品》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所呈现的,往往超越了普通存在的诗歌批评,从而升华为一种诗性的哲学。  关键词:论诗诗;《二十四诗品》;直觉象征型思维  作者简介:张馨文,
摘 要: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以来阻力重重,全国各地教案迭起冲突不断。其根本原因是传教目的已不是单纯的宗教性质,而具有较强的殖民主义色彩。基督教的侵略实质与国人的民族意识、晚清知识分子的态度、中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等也是引起冲突的重要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冲突客观上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桎梏,成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助力,在教育办学、医疗卫生、社会环境等方面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