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因何而感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常常收获感动。
  锦上添花,给得意的生活增加一种豪迈;雪中送炭,给人生的冬天带来一种温暖;富商一掷千金的豪捐使我们振奋,而拾荒者点滴汇出的助学金更让我们动情。感动难以用金钱来衡量,但金钱有时也能培植出感动。
  然而,当我们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金钱早已隐去,名利已被删除,那一排排的铅字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早已洗尽世俗的功利,幻化成读者心中的海市蜃楼。海市再繁华,蜃楼再雄奇,也换不来一分钱的利益。当我们就着孤灯,冒着寒暑,透过一页页的文字,用心灵去触摸那个无法为我们带来油、盐、柴、米的时空时,我们又因何而感动呢?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我们又如何引导学生,去收获那一份份感动呢?
  作品是作者用心灌溉的花朵,她可能很平凡,如一缕清风、一片落叶、一束阳光、一个脚印;却很精美,因为她是作者借助于清风落叶、阳光脚印对自己情感的精心雕绘。她可能光芒四射却又毫不刺眼,可能千里冰封却又透出阵阵暖意;你能逼视它而不畏惧,靠近它而不却步。原因就在于,作者能通过它给你打开一扇通向另一世界的大门,那里或者是高天落木,或者是马蹄孤村,或者是仙窟千载,或者是黄粱一梦……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总会让你魂牵梦绕,浮想联翩,捶胸顿足,忘乎所以。
  我们何以如此?
  一缕清风,它会引来妈妈轻柔的爱抚,情人绵绵的絮语,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诲;一片落叶会使你想到生命的孤单,灵魂的飘泊,精神的回归;一束阳光会带你到美轮美奂的天堂和虚无缥缈的梦境;一个脚印会引领你去追寻遗忘的岁月和丢失的梦想。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能打开我们尘封已久的情感,涤荡我们行将干涸发霉的灵魂。
  如果把以上的形象变一下,情况就会大变。比如一阵狂风,一块巨石,一束探照灯光,一条蛇印。你会从情感的巅峰猛然跌落下来,瞬息之间,心灰意冷。
  看来,真正感动我们的不是高大,而是弱小;不是凶恶,而是善良;不是丑陋,而是美好;不是残缺,而是圆满……
  换言之,打动我们的不是高山,而是石缝中瘦黄的小草;不是呼风唤雨的玉帝,而是弱不禁风的林妹妹;不是杀人不眨眼的康大叔而是救子心切的华老栓;不是《巴黎圣母院》里伽西莫多奇丑的外表,而是他美好的内心;不是维纳斯的残臂,而是她优美的身姿……
  有时我们确实会面对高山产生万丈豪情,那是因为它终于被踩在了我们的脚下。如果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人的渺小,因而生悲,只不过悲的不是高山,而是自己。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和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都是表达的这种感情。
  有时我们也会长跪高呼万能的上帝,但那并非是动情,而是生畏。虽有时也叩头谢恩,似乎是动了真情,那是因为上帝的慈悲拯救了你的灵魂,你感谢的不是他震天的神威,而是他普度众生的悲悯情怀。
  《红岩》中的沈醉、《西游记》中的白骨精,《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雷雨》中的周朴园等这些文学形象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和脑海时,只有一种可能会让我们生愉悦之情,那就是在他们承受苦难的时候,或走向末日的时候。细究此情,并非是出自丑恶形象本身,而是它的灭亡。你看到他死,心中会说:原来你也有这一天!
  伽西莫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学形象。初一扫视,那奇丑无比的外表令人汗毛直立,惊悚不堪;没有谁能接纳他,就连善良美丽的爱斯梅拉达面对把她从死亡中救出来的恩人的爱抚,明知是爱情的阳光照过来,绝没有功利,绝没有色情,更没有陷阱,也会吓得瑟瑟发抖,节节退缩;外表的丑陋成了他们之间无法逾越的障碍。只有渐渐认识了伽西莫多之后,我们才看到了他身上闪烁的人类善良、真诚、美好的光辉。作为文学形象,我们能够接纳他,因为我们淡化了他的丑,强化了他的美。但在实际生活中,谁又能比爱斯梅拉达更勇敢地越过障碍,去追求那隐藏在如魔鬼般的肉体后面的善良呢?
  我们再说维纳斯的残臂,这是一个历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少人认为,维纳斯的魅力就在残臂上,美其名曰“残缺的美”。似乎塑造美的不是雕塑家,而是当年那个一不小心把个完整的雕塑弄进了海里的人;他这偶然的过失,让维纳斯在海里安眠了几个世纪,却造就了一件世界最美的精品。当维纳斯重见天日之时,竟跃身一变,成了人间当之无愧的断臂美神。不该摔的地方都未摔着,如柔滑的脸,丰挺的胸,充满诱惑的臀。摔着的地方正好是该摔的地方,就是那双可有可无的手。维纳斯的残缺反而增加了一种朦胧美,让人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又有人推断,如果有手的话只能有一双定型的手,没有了手,反而想象出形态各异的千万双手。这些话恐怕都有道理,但别忘了,人们之所以如此痴迷于这双手,癫狂地在头脑中把玩这双手,都是因为这双手长在了这位绝代美人的身上;手可以因你去添加,而那不可添加的部分才是真正美的所在;正因为维纳斯现存部分的精美绝伦,才使你不由自主地跨进想象的王国,自由驰骋。
  断臂对雕塑来说,无疑是一种缺憾,但因它是发生在完美的维纳斯身上,于是在我们心中酝酿出了一种如美酒般淳香的悲剧情绪,惆然叹惋;那位伽西莫多是天使的心灵和魔鬼的肉体的杂交,他本身就充满着悲剧,我们从这一形象无法感受到那种春风细雨的美,仿佛雷雨交加的夜晚,一人置身荒野,惊心动魄之中,所幸闪电照着你前进。
  那么,我们因何而感动呢?美的我们会因它的勃发而感动,丑的我们会因它消亡而感动,小的我们会因它的成长而感动,大的我们会因征服它而感动,残缺的我们会因它残存而感动,圆满的我们会因它有了善终而感动。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会消耗作家大量心血,而它能带给我们的,就是感动。寂寥的雨巷中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承受了如山的苦难流尽了一生的乳液的大堰河,一生失意仍冒险前往退秦师的触之武,明知一去不回仍易水壮别的荆轲,明知杀机四伏仍勇闯军帐的樊哙……他们都很弱小,但他们又都是那样善良。他们是文学天宇中的一片彩云,形状各异,却泛着令人感动的金光。
  诚然,文学形象是拔动我们心弦的手指,但同样的手指,未必在每一架琴上都能弹奏出奇妙的旋律。感动是一种能力,需要心灵的纯净与敏感。冰心说:“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泪水,是善良的灵魂里孕育的珍珠;感动,是纯净的心湖里荡起的涟漪。很难想象,一个利欲熏心的人会在乎流水落花、细雨微风;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会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正如屈子做不到哺糟啜醨与众人同醉,诗仙做不到摧眉折腰侍奉权贵,我们在欣赏文学形象时,很难被不符合我们人生信条的东西所感动。要被美好的文学形象所感动,首先需要我们的情感世界也是美好的。缺少感动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只能生长名利的荆棘;常被感动的人生是一片花园,充盈着人性的幽香。
  那么,在欣赏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因何而感动呢?因美好的文学形象,也因我们心灵的纯净美好。
  ★作者单位:四川雅安市名山中学。
其他文献
一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关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在课堂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文的外衣。高考作文等级评分要求学生“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在语言表达上有个性特色,就增大了提升文章的文学品位打动阅卷老师进而获得理想分数的可能性。但现在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用语太过随意,写出来的语言没有个性特色,更谈不上表达力和感染力了。笔者认为,高三冲刺阶段的学生要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打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结合已经复习过的相关专题知识来加强语言训练,力求
实施远程教学是目前网络应用的热点.在当前网络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将远程教育系统与网络管理控制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远程教育系统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使远程教
许多年轻语文老师初登讲台,往往拿捏不好“教什么”这个问题,喜欢模仿别人,缺少教学自信力。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发现若有“点”的意识,从“点”切入文本,教学设计也会变得有层次起来。  一、重点:支撑课堂教学的支点  一堂好课的内容设置总是有限的,能不能把握住重点是衡量一个新老师教学能力强弱最起码的尺标。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在教学中,课文重点就是支撑整堂课的支点。譬如法国思想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  然而,目前学生作文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畏惧写作训练,作文质量普遍不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消极被动,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
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味”,其实是“言语形式”的“味”。我们说,只要人心有灵性,诗意无处不在。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的参与,这诗意就没有语文味;只有用语言来表达诗意的时候,诗意才具有语文味。  一、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句描写陆虞候的句子:“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在指
众所周知,语文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历年高考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学生得分率最低。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最感头痛的也是现代文阅读,大多数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感到无章可循。笔者经过长期的积累发现,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当中,大多以散文和小说为主,其它文体还包括议论文、诗歌等等(但不常见),虽然考试文体有不同,但是答题思路却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的基本规律,才能够拥有轻松打开现代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