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hao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个体努力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小组取得成功,个人才能成功。合作学习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另外,合作学习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从而真正推动学生进步。
  一、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需要合作精神。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竞争的过程同时成为密切合作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竞争更激烈的二十一世纪,世界将成为一个更密切合作的整体。因此,人们在科技交叉、知识融合的社会中,个人作用在日趋减少,成功的关键更多地体现在群体的合作上。具有创作精神、合作精神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2.新课程改革呼唤合作学习。社会需要合作精神的人才,教育在其中将扮演关键的角色,学校教育就成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人才的第一阵地,基础教育是这一阵地的最前沿。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顺应时代需要的三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我们应该大胆实践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尝试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取得巨大的成果。
  二、小组合作前提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它看似简单,其实背后隐含的教育思想极其丰富。教师首先要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其精髓。(1)“互赖理论”: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可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2)“接触理论”:单纯机械地接触,尚不能形成促进性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只有发展成为合作性的关系,才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才能增进友谊,才能有效地学习。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只是社会中千千万万个人中间的小小一员,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比我好的,我能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比我差的,我帮助他,内心是喜悦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只要树立了这种意识,便会在课堂中自发地合作、交流,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
  1.构建小组。合作首先需要一个科学、和谐、具有创造力的小组,需要一个民主的能够共同进步的小组。一个班的学生必须合理分配,尽量使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平等地参与活动,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原则:
  (1)位置:一般采取就近原则,这样便于学生讨论问题。
  (2)数量:我更倾向于四人制,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方便操作,并且有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当然,就合作内容不同,人数可以适当变动,如单词默写,可以两人互批互评等。
  (3)组员构成:组员的构成要下一番工夫,万不可“好好配对”或者“差差组合”,这样合作学习无法起到共同进步的作用。四人应基础好差搭配均匀,这是克服“两极分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此,我提出一点,班主任在排位时要倾向于小组合作的进行。
  (4)组长选择:小组长的选择是必要的,这样讨论问题才更有组织性,小组长有效地组织,能更好地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此,我建议采用轮流组长制,而不是采取成绩好坏作为标准。大家都是小组成员,是平等协作的关系,应该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权利,体现合作的民主性,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组员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花一小时合作探究出的知识远远比教师讲解更有意义,因为其用“How to learn”代替了“What to learn”,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在倾听学生讨论问题时常会发现基础好的学生滔滔不绝,而基础差的学生一言不发,长此以往,必然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教师要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杜绝小组中出现“一人垄断”现象,而应该营造民主平等、互助的合作氛围。
  3.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合作学习作为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经渗透到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教师需要灵活地“驾驭”这种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要恰当地运用学习的重点、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小组合作中教师不仅仅是倾听者,更是小组合作的领导者,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同时,对学生有创造性的建议,要给予鼓励,让学生永远充满对知识探求的欲望,永远具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在合作中寻求快乐,在合作中不断进步。
  四、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是广泛的,它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讨论、对话等形式上,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课外的自主合作的学习上。这样的学习对英语教学教学来讲,更有实际意义。
  1.合作学习单词。单词一直是困擾英语教学者与学习者的一个重大问题,多年来,教师一直采用领读—默读—讲解的方式,如果学生背不好,教师甚至用罚抄的方式达到记住单词的目的。这样无形中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且效果不理想,在此采用小组合作,学生主动轻松地记住单词,记单词时放权给学生。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讨论自学单词,学生相互纠正发音,并且相互提问拼写,大家相互合作、相互关心,很轻松地就记住单词,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主动的,记忆更深刻。在记单词时,学生还有很多有创意的方式,如:一人提问,三人抢答的单词比赛,默写时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填好后及时上交。
  2.合作学习课文。课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初三课文篇幅长,知识点繁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此时必须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预习,各小组成员课前首先自读文章,把不能理解和认为重要的语句画线,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互通有无,许多问题都能顺利解决,课后练习也多数能完成。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堂上细讲,细讲完后留下大量时间做练习巩固工作,一堂课就轻松实在地授完。
  3.合作编对话。口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仅仅靠课堂45分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对话能力,无法实现质的提高。在分组合作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尤其是学生课外的自主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来讲更有实际意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编对话,争取每堂课有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演”(内容要体现上节课的重点句型),这样既可锻炼口语又可巩固所学知识,学生编对话热情高涨,因为是集体活动,平时不愿开口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
  4.合作作业。在处理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我们一直要求学生诚实自主地完成,但无法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小组合作做作业既能避免抄袭又能及时纠正错误。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放权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用对与错显示权威,敢于让学生合作讨论作业互批作业,出现错误时及时讨论纠正。教师不能一味放权,而要适时地面批部分作业,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如果学生讨论仍然不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
  新课改下,小组合作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大胆实践新思想新理念,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及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力的角度出发,把小组合作运用到基础教育的广大空间中,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合作与交流。
其他文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他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还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身体素质、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目的:总结并归纳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2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对纳入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对
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是美术学科最显著的教育功能,美术教学从基础课开始应考虑培养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激励学生用于创造和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尝试,在基础课教学中把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且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课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从教育内部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课业负担就相对较轻,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则必然加重。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一节课自己认为备课充分,知识讲解透彻,应该有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呢?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兴趣
微创,乃至超微创,一直是医师不断追逐的目标.近年来,随着眼科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学利用鼻腔鼻窦与眼眶之间特殊毗邻解剖结构关系,将眼科内镜技术与眼眶外科手术相结合
在全面推行新课改.大力实施索质教育的今天,面对这些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求知欲、表现欲都很强的学生,怎样当好一名班主任.值得我们每个班主任深思。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
课堂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有意义的互动作用,达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交际活动,能够涉及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多种科研成果都在教育和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也是中学教学阶段中的重点内容,由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传统,不能很有效地
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既琐碎又复杂.教育教学工作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内容,21世纪的孩子聪明、顽皮、好奇心强,所以教育者应该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发展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