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偶像变迁是观察不同时代青年价值发展变化的一种独有视角。对上海青年的调查发现,偶像崇拜现象仍然是青年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和以往世代
【机 构】
: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
【基金项目】
: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发展与社会政策”创新工程基金支助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偶像变迁是观察不同时代青年价值发展变化的一种独有视角。对上海青年的调查发现,偶像崇拜现象仍然是青年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和以往世代相比,“80后”“90后”的偶像崇拜现象表现出几种新特质,一是去偶像化比例有所上升,二是选择不同类型偶像的主动性增加,三是所崇拜的偶像类型中生产偶像比例开始超越消费偶像。从当代“80后”“90后”的偶像选择来看,很难用单一的后物质主义来解释,生产型偶像的回归显示中国青年价值的变迁受到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深刻影响,以混合价值观为代表的“双重现代化”
其他文献
伯明翰学派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在20世纪70年代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人阶级青年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关于其方法论中的民族志,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批判文献阅读和比较分析,从
2020年12月的一个午后,上海的空气透着说不出的凉意,负责培训的王臻静刚刚下课,便接到了妈妈孙萍打来的电话。孙萍细心地询问她的穿着和饮食。轻声细语的母女交流里,上海的空气似乎也不那么寒冷了。 没有人知道,作为一名美丽的空姐,王臻静竟然曾经是铅球冠军。她之所以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发生如此大的转变,离不开妈妈的非常培养和精心教育。母爱不离左右,打造了王臻静令人惊叹的人生…… 天生神力,铅球冠军一往
这是一次11年的寻找。 2010年1月30日,全国进入春运的第一天。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年轻的母亲,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抬头前行的年轻母亲面色红润,一双大眼睛坚定有力。 就在那一天,这张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被新华社的编辑含泪编发,在当晚海量春运照片中直击人心。 “一张震撼人心却又让
城市文化空间既是物质的空间,也是行动和意义的空间,它并不仅仅是城市活动的载体和容器,而是成为浓缩记忆和情感、包含历史和文化、传递思想和价值的具有社会属性的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