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片段与评析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哪儿的吗?(课件出示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我们的班级。
师: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生:拍照时站的地方不一样。
师:那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教室的哪里拍的啊?(课件出示站在后面拍摄的图片)
生:后面。
师:为什么是站在后面拍的?
生:因为站在后面拍才能拍到前面的东西。
师:那这张老师是站在哪里拍的呢?
生:前面。
师:(小结)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老师在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给小狗“拍照”。
出示小狗,指导“拍照”方法。
师:请小狗“坐”在课桌中央,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去给小狗“拍照”,调整好角度,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活动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给小狗“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会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从准备好信封里,找出对应的那张自己“拍”的照片。
生:拿出小狗(脸朝1号同学)。
学生实地“拍照”进行小组活动。
(课件依次出示有四个位置拍的A、B、C、D四张照片)
师:能拍到A照片的学生请站起来。
生:(自主起立,每组的1号学生)
师:能拍到B照片的学生请站起来。
生:(自主起立,每组的3号学生)
师:能拍到c照片的学生请站起来。
生:(自主起立,每组的2号学生)
师:能拍到D照片的学生请站起来。
生:(自主起立,每组的4号学生)
师:你是怎么分辨C和D这两张照片的?
生:看小狗的头在左边还是右边。
师:你真聪明!
师:各个位置拍的照片相同吗?
生:不同。
师:如果你们想看到别的照片,你有什么办法?
生1:学生调换位置。
生2:小狗换方向。
师:真不错!下面就把小狗的脸朝3号同学再进行一次“拍照”。
师:(小结板书)前、后、左、右不同位置观察,结果不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与准备好的照片进行核对、比较,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案例反思
综合上述,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活动机会多。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体现出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这节课中,从生活中引出了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的道理,也让学生用这一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笔者觉得本课中也有几个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
1 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
在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中,发现并没有设计让学生之间调换位置而变换观察角度,只是变换小狗的位置。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比如观察固定物体(讲台、建筑物等)时,学生在观察体验中不会去搬弄固定物体,只能变换自己观察站的位置。如果设计让学生调换站的位置去帮小狗“拍照”,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到本节课的重点:观察物体时,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2 突破难点,利于有效教学。
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感到授课教师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并没有完全突破。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狗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狗的脸是朝哪边的。如果教师假设:让学生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这样让学生带这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从而逐步领悟两者的区别。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哪儿的吗?(课件出示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我们的班级。
师: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生:拍照时站的地方不一样。
师:那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教室的哪里拍的啊?(课件出示站在后面拍摄的图片)
生:后面。
师:为什么是站在后面拍的?
生:因为站在后面拍才能拍到前面的东西。
师:那这张老师是站在哪里拍的呢?
生:前面。
师:(小结)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老师在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给小狗“拍照”。
出示小狗,指导“拍照”方法。
师:请小狗“坐”在课桌中央,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去给小狗“拍照”,调整好角度,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活动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给小狗“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会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从准备好信封里,找出对应的那张自己“拍”的照片。
生:拿出小狗(脸朝1号同学)。
学生实地“拍照”进行小组活动。
(课件依次出示有四个位置拍的A、B、C、D四张照片)
师:能拍到A照片的学生请站起来。
生:(自主起立,每组的1号学生)
师:能拍到B照片的学生请站起来。
生:(自主起立,每组的3号学生)
师:能拍到c照片的学生请站起来。
生:(自主起立,每组的2号学生)
师:能拍到D照片的学生请站起来。
生:(自主起立,每组的4号学生)
师:你是怎么分辨C和D这两张照片的?
生:看小狗的头在左边还是右边。
师:你真聪明!
师:各个位置拍的照片相同吗?
生:不同。
师:如果你们想看到别的照片,你有什么办法?
生1:学生调换位置。
生2:小狗换方向。
师:真不错!下面就把小狗的脸朝3号同学再进行一次“拍照”。
师:(小结板书)前、后、左、右不同位置观察,结果不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与准备好的照片进行核对、比较,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案例反思
综合上述,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活动机会多。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体现出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这节课中,从生活中引出了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的道理,也让学生用这一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笔者觉得本课中也有几个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
1 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
在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中,发现并没有设计让学生之间调换位置而变换观察角度,只是变换小狗的位置。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比如观察固定物体(讲台、建筑物等)时,学生在观察体验中不会去搬弄固定物体,只能变换自己观察站的位置。如果设计让学生调换站的位置去帮小狗“拍照”,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到本节课的重点:观察物体时,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2 突破难点,利于有效教学。
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感到授课教师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并没有完全突破。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狗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狗的脸是朝哪边的。如果教师假设:让学生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这样让学生带这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从而逐步领悟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