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pe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目前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本文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对古诗词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古诗词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华,随着历史的流转沉淀,延宕了数千年。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们陶冶情操、修养身心的精神盛宴。因此,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古诗词的教学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热爱并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更在于要让学生从中学会审美、修养身心。
  可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出于应付考试的需要,往往是只讲授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如作家作品、内容大意、中心情感等,而对于作品本身意境、神韵没有进一步的体会、品味。另外,教师自身对古诗文价值认识不足,加上传统文化积淀的“贫血”,教学观念的滞后,造成了诸多教学上的误区,其主要表现为:
  
  一、课上只注重结果,忽视审美体验
  
  鉴赏古诗文是培养学生感知美、学会审美的过程。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通过朗读会形成初步的美感,这种美感来源于古诗词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但是教师往往以本(教材)为本,教学设计中把掌握作家作品、重点字词作为教学重点,然后逐字逐句的对诗词进行翻译,最后归纳作者情感,要求学生背诵,从而完成了一首诗词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忽略了诗歌本身具有的意境、意蕴,使学生无从体验古诗词的审美特质。
  
  二、课下以练代品,忽视审美感受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上的另一个误区就是忽视学生对古诗词的品味、感悟能力的培养,而用大量的练习来代替这一过程,认为练习多了能力自然就形成了。我不否认这种方法有时能有一定的成效,但进入到诗歌当中,无法去感悟诗人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所以说以练代品不能形成审美感受,不能读懂诗歌,也就做不好题。
  古诗词教学与其他文章的教学都不一样。要想使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感性趣,关键在于教学要得法。在教学古诗词中要强化通读通讲意识,领会作者在诗词所体现出来的神韵,并在讲解时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诗词鉴赏应该把对美的感悟放在首位。让学生深切地感知美的存在,而不能只是浮光掠影,甚至一带而过。
  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我升华,备好学生
  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自身的水平决定的。教师的水平包括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在古诗词教学前,我们自己应该先储备一定量的诗词,先要大量的阅读一些古诗词(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比较经典的篇目),先形成对古诗词的独特的美学感受,然后才能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传之于学生。
  其次要涉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理论。让自己的教学理论系统化、规范化,高中生对问题已经有了认知能力,要让他们理解诗词、掌握诗词,形成对诗歌的美学感受就要靠我们将他们领入诗词纯美的意境当中,那么我们必须要有完备的理论支撑。
  再次,要掌握学生对古诗词感受理解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随时变更教案、教授方式,切不可用一成不变的教案去教授不同的学生。
  
  二、注重课上的讲解分析
  教师应该注重课上的讲解与分析,充分利用好课上的45分钟。讲授时,可以先让学生说出他们感觉出来的美在哪里,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适时点拨,将他们的思路引到对诗词正确的理解上来,注意发现、发掘学生独特的审美观点,有时学生自己对诗词的见解与感悟比教师所传授的方法或许更适合教学对象。具体讲授的时候还要明确一点就是以高考大纲要求为主,不能脱离大纲讲授。只有我们抓住了课上的时间,才能有效的将学生领入诗词鉴赏的更深层次的意境。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将诗词中的意境氛围直观地呈现出来。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诗词的直观立体画面,不能将诗词所形成的抽象的美用抽象的语言来阐述,这种教授最终只能流于枯燥乏味。
  
  三、注意方法技巧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诗歌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设计教案切忌为诗歌规定所谓的标准答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这样,往往会把学生已经打开的思路渐渐领进死胡同,重要的是通过好的方法技巧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品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读,抓住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深意去品味。让学生去体验诗中优美的意境。
  2 联类法。就是用联类映衬、互相生发的方法把同类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我们把这两首诗结合起来讲,“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羁。
  3 对比法。就是将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家的作品做比较阅读。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不同作家的思想主题。如将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兵车行》结合讲解,李白的“五花马,干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杜甫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表现出两个作家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
  4 再现法。对于一些写景抒情的诗词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这种场景。也可以让学生用笔将文中的意象在纸上简单勾画出来。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自然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四、加强拓展阅读
  
  注重课上的教,不能忽视课外的读。课本上的诗词是有限的,教师讲授结束后要注意留课下的朗读作业。要让学生将课上所学和自己的感悟继续深化,巩固课上所学。
  总体来说,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给学生营造一个品读诗词的空间,充分挖掘、重视学生对古诗词形成的美感,才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写作最主要的是要提炼出观点,只有提炼出了一个或者一些站得住的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深入浅出地阐述,文章才能“站住脚”。以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为例,只有跳出“环保”这个怪圈,提炼出新的观点,写出来的作文才更容易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高考作文 提炼观点 独辟蹊径    高考语文已经结束了,各地的试题也陆续浮出了水面,作为一个江苏本地的高三语文教师,在考试结束后,来说说我对今年江苏省
【摘 要】良好的班集体激励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受教育者心情愉快,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本文探讨了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蓝,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
【摘 要】《春江花月夜》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情 景 理 意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一朵绽放在初唐诗苑的奇葩,堪称绝唱之作,其所产生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令人叹为观止。全诗共三十六句,从整体上看
【摘 要】黛玉的死是文学艺术的必然,是思想内涵里最有价值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如果黛玉不死,那么封建社会那残酷的吃人本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揭露,所以,黛玉之死,使《红楼梦》有了更深邃的思想,使读者用心去触及到了社会灵魂的更深之处,更使《红楼梦》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魅力。  【关键词】林黛玉 悲剧价值 思想魅力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里,他把黛玉安排在妒忌与愤恨中死去了。这样的安排也许
【摘 要】从成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推敲,思考成语在句中是否符合语意、是否合乎语法、是否构成语病,有时候解决问题会更有效、更便捷、更轻松,不失为破解成语题的妙招。  【关键词】成语题 语意 语法 语病    我们在做成语题的时候,常常从成语本身的角度思考使用恰当与否,常见的成语题错误有:望词生义、褒贬误用、谦敬不当、对象错位等。其实,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如果还能从成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推敲,思考成语在句
【摘 要】《蜀道难》文笔雄奇奔放而富有章法,构思瑰奇恢宏而紧扣诗题。整首诗情感奔腾起伏,笔法变化多端,想象奇幻莫测,语言参差错落,韵律锵锵高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一首“奇之又奇”的乐府诗。  【关键词】《蜀道难》 艺术特色 雄奇奔放 瑰奇恢宏    《蜀道难》是李白七言歌行中的代表作品,是一首“奇之又奇”的乐府诗。诗中,诗人以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蜀地山川的雄奇险峻。其情感之奔腾
【摘要】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要获得高效,更要师生互动式的交流与合作,此时,作为老师的一方有三忌:不作准备,不造情境,不作计划。  【关键词】互动教学 讲评课 高三语文试卷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
【摘 要】文言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强化诵读。在读中掌握字词的读音与意义,在读中习其句读,在读中品味精妙的语言,在读中感受人物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诵读 学习兴趣 阅读能力    文言文该怎样教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无疑是诵读。下面就以《项脊轩志》为例,具体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译注存在一些不妥之处,或错译、或硬译,或当译不译,或忽视直译,这几方面影响了学生对古文的理解,甚至误导,极不利于古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材 文言文 译注 语文教学    学好文言文不仅是因为了高考,更因为他肩负着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古典文化的重任。多年来,我在教学第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深感教材的重要性,“以教材为准”已成为老师和同学
【摘要】祥林嫂、翠翠、水生嫂这三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不同时空中中国女性的代表,她们鲜活地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作为存在主体在生存价值上取得的一次次进步与升华。  【关键词】祥林嫂 翠翠 水生嫂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讲完后,祥林嫂、翠翠、水生嫂这三个女性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久久盘旋,挥之不去,她们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