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长策:目标2049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uery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性大国、或即将步入世界性大国行列的国家,必须有与其世界治理能力相匹配的海洋战略和政策体系。中国地处亚太,学界此前关于海洋政策的研究也因此相对集中于亚太地区、太平洋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路一带”国际战略布局,视野更为广阔,意蕴更加高远,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需要我们加深对印度洋区域历史、现实和战略格局的研究与思考。
  纵览人类文明史,历次大国崛起与争霸,其对弈大体都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棋谱”中:一个中心,就是印度洋及其北岸地区;两个基本点,就是大西洋及其两岸地区与太平洋及其两岸地区。世界那么广大,海洋那么辽阔,大国争夺的目标为什么最终都集中到印度洋呢?这不仅因为印度洋是世界关键海上通道最密集的区域,同样因为这一区域是现代工业所需资源、尤其稀缺资源分布最密集的地带。正如尼克松所言,“这个基本事实在20世纪最后这几十年里使波斯湾成了全球风暴的风眼”,进入21世纪之后,印度洋仍然是世界风暴的中心。从“9·11”事件到“伊斯兰国”,印度洋“全球风暴的风眼”的地缘政治特点没有丝毫减弱。我们应怎样认识并把握这一地缘政治特点,如何争取发展主动权、预判和规避潜在风险?
  另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是,印度洋北岸地区的中亚既是世界地缘政治的中枢,又往往会成为世界霸权的坟墓。当世界霸权国家进入并控制印度洋的同时,它们的霸权命运也就进入由盛而衰的转折。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古代国家的军事动力还处于自然阶段,没有远征的能力。但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苏联和21世纪的美国都是工业革命后的国家,其军事动力技术代表同时代最先进水平,但他们依然都败在了帕米尔高原脚下。从这些历史现象中,我们能够进一步探寻哪些深层次规律,得到什么样的经验、警示和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古今大国在印度洋的成败兴衰警示我们,一个成熟的世界性大国需要有成熟的印度洋政策;一个大国能否获得国际社会的持续认可,其印度洋政策体系的科学、系统、完整程度更是关键因素之一。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关于海洋战略、关于印度洋政策的深入研究、前沿探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印度洋长策:目标2049》一文,洋洋洒洒十万言,系统回顾了史上历次以印度洋为中心的大国崛起、争霸与兴衰,围绕“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研究并及时提出当前一个时期、乃至2049年的中国印度洋的政策构想,进而从世界情势的变动中研究中国的国家战略演进,具有较高理论水准、重大现实意义,本刊予以全文刊发,并向广大读者郑重推荐。更加希冀闪烁着思想光芒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国家战略体系的丰富和完善献长策、建箴言。
  ——《学术前沿》编者
  【摘要】印度洋是古今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必然要关注但进入后其结局都不好的区域。一般说来,控制印度洋的制海权必须有覆盖南北纬30度区域的作战能力——而只有世界性的大国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不然,其前途要么崛起,要么灭亡。但古今霸权国家来到印度洋便进入衰落期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印度洋地区争强好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独吞世界从而独控印度洋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对中国而言更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分享才是守福之道。国家发展道路并非只有要么衰落要么崛起即行扩张的黑白两道,在这中间一定会有守中持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世界只能在分享繁荣中和谐前进:欧洲当为欧洲人民的欧洲,美洲当为美洲人民的美洲,亚洲自然也是亚洲人民的。中国未来应当在“一截遗欧,一截赠美”的愿景中为自己也为亚洲争取到“一截还东国”的前途。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节制性地运用国力既是保持国力持续增长的秘密,也是中国几千年屹立不倒的智慧所在。中国坚守地区性守成的政策既可帮助印度洋国家减轻“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的紧迫感,也会让中国避免在印度洋地区不恰当地透支国力并由此保证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在21世纪下半叶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印度洋 世界霸权 中国安全 大国地缘政治
  【中图分类号】E8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云南省印度洋研究会特聘专家。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战略、中国海权。主要著作有《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印度国家发展潜力及其评估——与中国比较》、《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论中国海权》、《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等。
其他文献
1921~2021,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百年前的红色火种形成燎原之势,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百年风雨兼程,谱写了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华章。百年接续奋斗,擘画了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与进步,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磨难与觉醒,一个政党矢志不移的奋斗与探索。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
【摘要】锰产业是我国战略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代表。物联网开启了智能时代,推动了新型生产方式、工艺流程、技术手段、交互方式的变革,也给锰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当前,应用“互联网 ”作为锰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打造一批数字矿山、智能工厂。本文以湘西州锰产业在智能时代的精深加工为切入点,探讨在我国以矿产资源为支柱产业的贫困地区传统
【摘要】本文探讨了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的贫困人口概况,包括俄罗斯贫困线的界定、贫困的类型、贫困人口的分布与特征以及民众对贫困人口的态度等。当前按照俄官方的贫困线标准,贫困人口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实际的生活水平依然低下,贫困人口处于社会最底层,由于遭到社会排斥而难以向社会上层流动。  【关键词】俄罗斯 贫困人口 贫困线 社会剥夺  【中图分类号】 F13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出行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均面临着智能化变革,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智能机器人,无一不显示着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智能时代将颠覆传统产业结构,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是重塑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提升国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创新活动进入新的密集期,将给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世界进入了创新全球化的新阶段,创新全球化打破了以往以制造业全球化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活动方式,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不断突破国家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并形成全球一体的创新网络。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兴起是科技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发展的结果。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在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中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城市或
摘要:王安忆与贾平凹是中国文坛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侧重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必然性与诗性;贾平凹则侧重于表达对当代城乡生活的个人感受。作为小说家。他们的创作方法分别显示出客观性和主观抒情性。在王安忆由客观世界去发现心灵世界的过程中,存在着武断和片面的倾向;贾平凹对身边世界的抒怀,也常常演化为个人的文学抱负。  关键词:王安忆;贾平凹;小说;方法    无论当今的文坛如何热闹或者繁华,它
2021年4月14日是第一个“世界量子日”。世界量子日源于全球超过65个国家的量子科学家的共同倡议,旨在促进公众了解并讨论量子科学技术,认识它将如何引领未来的科技革命及如何影响人类社会。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从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到20世纪20年代薛定谔波动方程等量子力学基本理论的形成,人类社会经历了“第一次量子革命”,半导体晶体管、激光、核磁共振、高温超导材料等现
摘要:晚清翻译日文作品方面,冷血(陈景韩)做了大量工作。而他译自日本作家黑岩泪香原作《无惨》的《侦探谈三》,是其时侦探小说译本中的力作。《无惨》本是日本原创的最早一部具有现代侦探小说特色的作品。冷血翻译该书,从结构到行文,虽颇尊重原著,但也有若干基于中国文化语境及社会状况的细节变化。特别是通过他在翻译过程中自主添加的“批解”、“疑难例”等内容,更能够显示晚清时期对于外国现代侦探小说独具本土特色的接
【摘要】主权数字货币是金融科技创新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产物,必然成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变革的关键工具。数字人民币作为大国主权数字货币的代表,能够成为国际贸易、跨国资本流动、跨国产业投资的计价、支付和结算手段并能够在国际社会扮演重要的储备货币角色。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和国际化,能够推动人民币承担起“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货币的职能。构建以区块链为基础技术支持的跨境数字人民
【摘要】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正从百年华诞走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从百年辉煌奔向光辉灿烂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有着百年积淀、基础坚实而成就卓著的新起点,是有着百年历练、经验丰富而信心倍增的新起点,是有着百年筑底、贯通历史而朝向未来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制定五年规划,谋划远景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