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技能培养途径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如何培养素质高且综合能力强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确保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稳定健康迅速地发展,就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合理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培养途径 内容分析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技能培养是影响幼儿教育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构建符合幼儿特点的培养途径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目前培养本科教育专业人才的方式基本分为三种,一是分类培养方式。依据学生的意愿、专业素养、职业爱好等状况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二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模式内涵为“基本理论加技能加实践”的一体模式,可根据当地幼儿园的需求采取“订单式”专业培养方式;三是理念与实践兼备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着重以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为培养目标,从专业态度、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态度、职业素质等方面加强培养。
  高校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二是有关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诸多专家学者都倾向于“培养掌握学前科学理论知识、学前儿童保育技能、学前儿童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要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教师专业发展视角、生命塑造理念及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分类培养。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型、研究型、教育专业应用型、实践性人才为目标,以培养专业理论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型或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发展的重点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本科学前教育体系;对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或实践型人才培养进行明确定位,如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等;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型和应用型兼备的综合人才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
  二、学前教育在综合技能培养方面的现状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各类课程专业性不突出,设置的各类课程相互之间的逻辑性不强。第一是通识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所占比重太高,课程中的英语和政治类课程都为必修课和考试课,占用学生过多学时。另外,课程内容以人文社科类设置为主,而自然科学类课程相对较少,对本科生积累深厚广博的科学知识存在不利影响。第二,对学科的基础课程不够重视,体现为多数高校此类科目的课程内容陈旧,学分和学时占较小比例,课程重心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忽视大学教育、社会教育、哲学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等知识,在专业品质和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没有有力支撑。第三,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偏低,除去学生参与的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或劳动实践等与学生专业联系不紧密的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活动只占学分中的极少比例,体现在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毕业论文与教育实习等方面,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时间。
  三、学前教育本科综合技能培养途径探索
  (一)展开见习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我国各学校教育中,大部分都能做到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从事学前教育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例如:一年级将调查访问及家教作为主要活动内容;二年级将见习实习作为主要内容;三年级则将义务从事学前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并且组织各种援助活动,积极参加志愿者行动。通过类似活动的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全面接触社会,增加社会知识,而且培养角色意识,对自身从教素质会产生良好影响。
  (二)实行园丁科教行动计划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入实行“园丁科教行动”,同时将每年五月定为“科技活动月”,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科技素质。第一,利用科技讲座、科技电影、科技板报等,达到宣传科教行动的主要目的,充分学习科技方面的知识,达到营造良好的科技学习氛围的目的;第二,进行科技发明与制作,举办科技成果展览。“园丁科教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可以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同时使学生自身动手动脑能力大大增强。
  (三)深入开展模拟学前教育活动
  模拟学前教育活动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前进入教师角色之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身的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学校可以将一周的某一天定为“模拟学前教育活动日”,让学生自愿两人结组分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后两个学生分别以班主任的身份给学生布置一系列工作,开设专题班会及处理班级各类事务;分别以学前教师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带领学生进行唱歌、跳舞、游戏、做手工等活动,提高学生自身从教素质,增强从教能力。
  结语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技能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要确立专业分类发展思路,让学生向着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现状和未来,更注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类型,明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或实践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提高自身综合技能,为以后学前教育事业做出更多优秀创举。
  参考文献:
  [1]霍巧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8):17-19.
  [2]安石英,钟铧.论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J].安康学院学报,2008(04):15-17.
其他文献
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是生物体内一类多肽类化合物家族,包括血管紧张素I(AngⅠ),及其代谢产物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Ⅲ(Ang Ⅲ)、血管紧张素Ⅳ(Ang Ⅳ)、血管紧张素1
摘 要: 我国高中阶段推行新课改已经十多年了,我区作为教育欠发达地区,也已经进行了将近6年的新课改了。在这将近6年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有收获,也有很多困惑,老师的收获有哪些?特别是老师的困惑又在哪儿?如何摆脱这些困惑?对此作者进行了课题研究,现就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中新课改 生物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探讨CT血流灌注对胶质瘤术前分级和脑膜瘤术前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胶质瘤及23例脑膜瘤患者患者进行CT血流灌注成像及常规MRI增强扫描。
摘 要: 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要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中生物 主动学习 相关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与教师
摘 要: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到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活动。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探究能力 动手激趣 科学训练 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生物课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可以通过有效设问、情境创设、案例教学、优化教法,合理运用多媒体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师生平等、互动、和谐的活力课堂,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绽放魅力,是所有生物教师追求的境界。为此,必须提高生物课堂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性格多样化、思想复杂化、行为异常化,这些因素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情况,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将是如何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对此,本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新
目的:探讨胸腺S-100、HLA-DR双阳性树突状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对16例MG患者(伴胸腺瘤或胸腺增生)、11例非MG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