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意义不容小觑。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谈点浅薄的认识,希望能对各位同仁的教育教学起到些许点拨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 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42-02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把握课堂教学过程,让教学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矛盾互动”中有效推进,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应该用心琢磨的。
一、收放之间,彰显数学魅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通过小组探究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要学会还课堂给学生,教师要学会“放”。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还得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根据教师的精心预设有序展开,去努力促成有效生成。这中间,教师应该学会“收”。“放”而不“乱”,“收”而有“方”,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努力探究,积极思考。
二、“放”而不“乱”,让小组合作动起来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教学方法要多变,对课本内容要学会取舍,该讲的讲透,可讲可不讲的可以大胆放给学生。说到底,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角。这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放的“尺度”。如果是基础差的班级,老师放的要适当少一些,以抓基础为主。
笔者在执教“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时,有意识的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中融入这种教学理念,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做的:
师: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并提问,上面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表格中所给的路程、速度、时间中哪几个是常量?哪几个量是变量呢?
生:路程1463km是常量,速度v,时间t是变量。
师:当速度v取定一个值时,时间t有几个值与它对应?当速度v增大时,时间t在如何变化?
生:一个,减小。
这个环节中,用到的都是孩子们原有的知识储备,所以放手让孩子们回答就行。实践证明,孩子们几乎没有通过同桌探究就能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引出教学重点。然后,我对问题做了整改:
师:时间t随着速度v的变化而变化,但乘积不变,且当速度v取定一个值时,时间t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这说明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或着问:时间t与速度v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函数关系。
师:那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函数关系吗?小组合作谈论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
生:t=或v=或vt=1463
这样就合理引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整个环节下来,学生学的不累,老师讲的很轻松,课堂效果却很好。应该点到的是,我们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追求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同时,还得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不能让小组合作探究乱起来。
三、“收”而有“方”,让四两巧妙拨千斤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只放不收,是不负责任;只收不放,是应试教育。只有主体得到突出,主导得以合理发挥,从而产生大于预期的“生成”,才是一节成功的课堂。
还是前文所说的课例:
师: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函数关系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点击屏幕)下面的问题:(共两个小题),还是请大家写出这些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讨论一下。
生1:y=或yx=1000
生2:s=或sh=1.68×104
师:很好!上述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y=的形式.
师:能不能给这种函数取一个名字呢?
生:反比例函数
师:这样我们就把形如y=(k是常数且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一起学习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其中x是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
很快,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甚至出现了“争吵”的声音。几分钟下来,大部分小组找到了解题的思路。但是有个别组同学仍然是眉头紧皱,一副一筹莫展的样子。这个时候,我给予适当提示。最后,小组间的交流让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地“收”,以有效完成课堂预设。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学会大胆取舍,处理好“收”与“放”的辩证关系,必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能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的合作学习会变得更加“任性”。
参考文献:
[1]金瑞.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06期
[2]张海飞.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新课程(中) 2014年06期
[3]唐桂东.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 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42-02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把握课堂教学过程,让教学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矛盾互动”中有效推进,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应该用心琢磨的。
一、收放之间,彰显数学魅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通过小组探究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要学会还课堂给学生,教师要学会“放”。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还得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根据教师的精心预设有序展开,去努力促成有效生成。这中间,教师应该学会“收”。“放”而不“乱”,“收”而有“方”,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努力探究,积极思考。
二、“放”而不“乱”,让小组合作动起来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教学方法要多变,对课本内容要学会取舍,该讲的讲透,可讲可不讲的可以大胆放给学生。说到底,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角。这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放的“尺度”。如果是基础差的班级,老师放的要适当少一些,以抓基础为主。
笔者在执教“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时,有意识的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中融入这种教学理念,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做的:
师: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并提问,上面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表格中所给的路程、速度、时间中哪几个是常量?哪几个量是变量呢?
生:路程1463km是常量,速度v,时间t是变量。
师:当速度v取定一个值时,时间t有几个值与它对应?当速度v增大时,时间t在如何变化?
生:一个,减小。
这个环节中,用到的都是孩子们原有的知识储备,所以放手让孩子们回答就行。实践证明,孩子们几乎没有通过同桌探究就能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引出教学重点。然后,我对问题做了整改:
师:时间t随着速度v的变化而变化,但乘积不变,且当速度v取定一个值时,时间t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这说明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或着问:时间t与速度v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函数关系。
师:那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函数关系吗?小组合作谈论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
生:t=或v=或vt=1463
这样就合理引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整个环节下来,学生学的不累,老师讲的很轻松,课堂效果却很好。应该点到的是,我们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追求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同时,还得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不能让小组合作探究乱起来。
三、“收”而有“方”,让四两巧妙拨千斤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只放不收,是不负责任;只收不放,是应试教育。只有主体得到突出,主导得以合理发挥,从而产生大于预期的“生成”,才是一节成功的课堂。
还是前文所说的课例:
师: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函数关系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点击屏幕)下面的问题:(共两个小题),还是请大家写出这些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讨论一下。
生1:y=或yx=1000
生2:s=或sh=1.68×104
师:很好!上述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y=的形式.
师:能不能给这种函数取一个名字呢?
生:反比例函数
师:这样我们就把形如y=(k是常数且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一起学习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其中x是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
很快,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甚至出现了“争吵”的声音。几分钟下来,大部分小组找到了解题的思路。但是有个别组同学仍然是眉头紧皱,一副一筹莫展的样子。这个时候,我给予适当提示。最后,小组间的交流让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地“收”,以有效完成课堂预设。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学会大胆取舍,处理好“收”与“放”的辩证关系,必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能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的合作学习会变得更加“任性”。
参考文献:
[1]金瑞.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06期
[2]张海飞.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新课程(中) 2014年06期
[3]唐桂东.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4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