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何借助教材把相关的德育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思想、品德和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我是这样思考和尝试的。
一、找准结合点——在不知不觉中渗透
如果单独在课堂教学中加一个“德育”环节,无疑会破坏一堂课的整体性,显得很生硬。教师要进行自然的德育渗透,必须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找准德育渗透的结合点。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让学生在一幅中国地图中标出南沙群岛的位置。通过文中那句“在祖国最南端”的提示,许多学生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他们想到南沙群岛在祖国的最南端,但没有想到会离陆地那么远)。有学生惊讶地说:“我们的祖国真大呀!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又借助多种媒体引导学生感受南沙群岛的壮美:200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蓝玉似的天、翡翠似的海,海水中五彩缤纷的龙虾、燕鱼、海龟,以及托起一团团、一簇簇洁白浪花的波涛……这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对照课文内容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在“美”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一路花香》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学生默读“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这句话,说说两只水罐谁的价值大。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好水罐有好水罐的弊端,破水罐有破水罐的好处。通过对比,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看待人和事。有的学生在批注中写道:“破水罐我要对你说,你不必惭愧,当你全面认识到你自己时,你会感到自豪的。”不经意间,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已经扎根在学生心中了。
二、走进“意义场”——在感悟交流中浸润
书本上的语言,即便是那些精彩的语句,也不过是几行文字。只有让学生走到文字的背后,走进文字的原生地,学生才能在“实景”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时,“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有时声色俱厉地把同事们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已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把这段文字读一读,并针对学生朗读情况适时引导学生评价,从而把读悟推向深入。最后又提出几个发散性的问题:(1)如果你是叶欣,你想对病人或战友说一句什么话。(2)如果你是叶欣的女儿,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3)这是一位怎样的白衣天使(战士)!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在创设情景中进行心灵表白。通过读悟,叶欣的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学习《九色鹿》一文后,我让学生对文中人物(任选一个)作出评价。下面是反馈交流时的片断实录。
生l:我认为九色鹿很美丽,很善良,也很勇敢,它的美好结局不正说明了好人有好报的道理吗?
生2:我认为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为了钱财,他在出卖自己救命恩人的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受到惩罚是他应得的报应。
生3:我认为国王不是个好皇帝,因为他为了满足皇后的无理要求,竟然放下国家大事不处理而带兵去捕捉九色鹿,太不像话了(生笑,有表示赞同的,也有急忙把小手举起来的)。
生4(急忙地):你说得有些道理,不过,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生笑,有惊讶的,也有佩服的)我认为国王也算是个好皇帝。因为他知错能改呀!当他了解事情真相后,很后悔,他不但重罚了调达,而且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这比那些有错而不承认错误、知错不改的人强多了。
师(笑着):“发展的观点”是我经常用来评价你们的,没想到,你也会用了,而且还用得那么恰当,你真善于学习!还有想说的吗?
生5:我同意他的说法,我还想补充一下。从“国王重重惩罚了调达”可以看出国王是一个嫉恶如仇的国君。
生6:从“国王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可以看出,国王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因为,他被九色鹿的行为所感动,他为自己的草率行事而感到羞愧。
通过交流,学生懂得了九色鹿的善良、勇敢是人们所喜爱的,而调达的见利忘义是人们所厌恶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从国王的行为中发现他有缺点,但也有许多优点。这一切来自文本却又超越文本,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学生有了更多的发现和感悟。这样超越文本的深层交流能更好地唤起学生潜在的情感,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能使学生获得更多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合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最佳落脚点
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侧重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德育目标。如《最佳路径》德育渗透的侧重点是通过讨论、交流“格罗培斯的迪尼斯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让学生懂得这样的设计给游人以权利,体现了对游人的信任、尊重,是把游人放在第一位的,以及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的处世理念。而《特殊的葬礼》德育渗透的侧重点则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破坏环境给大自然与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形成自觉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蚁国英雄》和《生命桥》德育渗透的侧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时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四、结合学生实际——
创设丰富多彩的渗透形式
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还应结合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思维上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实际情况,选用生动直观的德育方法。如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观察图片、活动展示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在学习《虎门销烟》时,我根据相关资料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来导入新课:清朝末年,在广州虎门,有一位姓张的老汉以打鱼为生。老汉晚年得子,取名平安,老两口对孩子十分疼爱,虽然生活不富裕,却很幸福。一家人和和美美过了十多年,由于张老汉天天出海打鱼,对孩子疏于管教,平安在社会上染上了一些恶习。17岁那年,平安经不住坏人的诱惑,开始吸食大烟。一开始,平安出于好奇,觉得好玩,就尝试了几口,没想到几次下来,他越吸越想吸,越吸越上瘾。他把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偷偷买了大烟。家里的钱花完了,他就拿东西去换,结果被张老汉发现。老两口知道真相之后,当即被气得昏死过去。可是,平安仍不思悔改,天天往大烟馆跑。家里的东西卖完了,平安就背着父母把房子卖了。可怜两位老人只能搬到一个破庙中度日。很快,卖房子的钱也花完了,平安就去偷别人的东西,弄得四邻不安,乡邻见了他就像见了瘟神一样远远躲着走。不管父母怎么劝说,他都听不进去。张老汉气愤至极,老泪纵横地怒斥道:“就当我没生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从那以后,平安流落街头,由于长期吸食大烟,他的身体病弱不堪,连走路都打晃,只好蜷缩在大烟馆门旁的一个角落里,眼巴巴地望着来往的行人,不停地向他们磕头、作揖,想以此来得到一点吸食大烟的钱。在寒冷的北风中,平安痛苦地呻吟着,可是再也没有人去可怜他,再也不会有人来问他冷暖。由于没钱治病,加上被他所气,他的父母已在3天前病死在破庙里……两天多了,他没有一点东西可吃,寒冷的天气加上时常发作的大烟瘾,已把他折磨地没有一丝力气。此刻,他感到越来越困乏,他不由地把头靠在墙上,慢慢合上那疲惫的双眼,迷迷糊糊中他想到了自己快乐的童年,想到了疼爱他的父母,想到了父母病死在破庙里的情形,想到了自己此时的悲惨……不知过了多久,他那干瘪的眼眶里渗出了一大滴浑浊的泪珠,滴在那杆曾经给了他快乐却毁了他一生的烟枪上……据不完全统计,仅1835年,英国侵略者就向中国走私鸦片180多万斤。无数人家因此家破人亡,大量的黄金白银被侵略者掠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值此国家危亡之际,林则徐挺身而出,上演了一场震惊中外而又振奋人心的“虎门销烟”。故事中平安一家人由幸福到家破人亡,以及平安临终时的悔悟情景深深震撼了学生,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同时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也油然而生。这为《虎门销烟》的教学,做了一个有力的铺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因此,教师应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让教育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德育渗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新店镇郑沟小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一、找准结合点——在不知不觉中渗透
如果单独在课堂教学中加一个“德育”环节,无疑会破坏一堂课的整体性,显得很生硬。教师要进行自然的德育渗透,必须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找准德育渗透的结合点。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让学生在一幅中国地图中标出南沙群岛的位置。通过文中那句“在祖国最南端”的提示,许多学生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他们想到南沙群岛在祖国的最南端,但没有想到会离陆地那么远)。有学生惊讶地说:“我们的祖国真大呀!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又借助多种媒体引导学生感受南沙群岛的壮美:200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蓝玉似的天、翡翠似的海,海水中五彩缤纷的龙虾、燕鱼、海龟,以及托起一团团、一簇簇洁白浪花的波涛……这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对照课文内容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在“美”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一路花香》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学生默读“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这句话,说说两只水罐谁的价值大。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好水罐有好水罐的弊端,破水罐有破水罐的好处。通过对比,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看待人和事。有的学生在批注中写道:“破水罐我要对你说,你不必惭愧,当你全面认识到你自己时,你会感到自豪的。”不经意间,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已经扎根在学生心中了。
二、走进“意义场”——在感悟交流中浸润
书本上的语言,即便是那些精彩的语句,也不过是几行文字。只有让学生走到文字的背后,走进文字的原生地,学生才能在“实景”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时,“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有时声色俱厉地把同事们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已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把这段文字读一读,并针对学生朗读情况适时引导学生评价,从而把读悟推向深入。最后又提出几个发散性的问题:(1)如果你是叶欣,你想对病人或战友说一句什么话。(2)如果你是叶欣的女儿,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3)这是一位怎样的白衣天使(战士)!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在创设情景中进行心灵表白。通过读悟,叶欣的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学习《九色鹿》一文后,我让学生对文中人物(任选一个)作出评价。下面是反馈交流时的片断实录。
生l:我认为九色鹿很美丽,很善良,也很勇敢,它的美好结局不正说明了好人有好报的道理吗?
生2:我认为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为了钱财,他在出卖自己救命恩人的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受到惩罚是他应得的报应。
生3:我认为国王不是个好皇帝,因为他为了满足皇后的无理要求,竟然放下国家大事不处理而带兵去捕捉九色鹿,太不像话了(生笑,有表示赞同的,也有急忙把小手举起来的)。
生4(急忙地):你说得有些道理,不过,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生笑,有惊讶的,也有佩服的)我认为国王也算是个好皇帝。因为他知错能改呀!当他了解事情真相后,很后悔,他不但重罚了调达,而且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这比那些有错而不承认错误、知错不改的人强多了。
师(笑着):“发展的观点”是我经常用来评价你们的,没想到,你也会用了,而且还用得那么恰当,你真善于学习!还有想说的吗?
生5:我同意他的说法,我还想补充一下。从“国王重重惩罚了调达”可以看出国王是一个嫉恶如仇的国君。
生6:从“国王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可以看出,国王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因为,他被九色鹿的行为所感动,他为自己的草率行事而感到羞愧。
通过交流,学生懂得了九色鹿的善良、勇敢是人们所喜爱的,而调达的见利忘义是人们所厌恶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从国王的行为中发现他有缺点,但也有许多优点。这一切来自文本却又超越文本,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学生有了更多的发现和感悟。这样超越文本的深层交流能更好地唤起学生潜在的情感,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能使学生获得更多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合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最佳落脚点
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侧重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德育目标。如《最佳路径》德育渗透的侧重点是通过讨论、交流“格罗培斯的迪尼斯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让学生懂得这样的设计给游人以权利,体现了对游人的信任、尊重,是把游人放在第一位的,以及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的处世理念。而《特殊的葬礼》德育渗透的侧重点则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破坏环境给大自然与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形成自觉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蚁国英雄》和《生命桥》德育渗透的侧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时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四、结合学生实际——
创设丰富多彩的渗透形式
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还应结合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思维上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实际情况,选用生动直观的德育方法。如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观察图片、活动展示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在学习《虎门销烟》时,我根据相关资料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来导入新课:清朝末年,在广州虎门,有一位姓张的老汉以打鱼为生。老汉晚年得子,取名平安,老两口对孩子十分疼爱,虽然生活不富裕,却很幸福。一家人和和美美过了十多年,由于张老汉天天出海打鱼,对孩子疏于管教,平安在社会上染上了一些恶习。17岁那年,平安经不住坏人的诱惑,开始吸食大烟。一开始,平安出于好奇,觉得好玩,就尝试了几口,没想到几次下来,他越吸越想吸,越吸越上瘾。他把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偷偷买了大烟。家里的钱花完了,他就拿东西去换,结果被张老汉发现。老两口知道真相之后,当即被气得昏死过去。可是,平安仍不思悔改,天天往大烟馆跑。家里的东西卖完了,平安就背着父母把房子卖了。可怜两位老人只能搬到一个破庙中度日。很快,卖房子的钱也花完了,平安就去偷别人的东西,弄得四邻不安,乡邻见了他就像见了瘟神一样远远躲着走。不管父母怎么劝说,他都听不进去。张老汉气愤至极,老泪纵横地怒斥道:“就当我没生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从那以后,平安流落街头,由于长期吸食大烟,他的身体病弱不堪,连走路都打晃,只好蜷缩在大烟馆门旁的一个角落里,眼巴巴地望着来往的行人,不停地向他们磕头、作揖,想以此来得到一点吸食大烟的钱。在寒冷的北风中,平安痛苦地呻吟着,可是再也没有人去可怜他,再也不会有人来问他冷暖。由于没钱治病,加上被他所气,他的父母已在3天前病死在破庙里……两天多了,他没有一点东西可吃,寒冷的天气加上时常发作的大烟瘾,已把他折磨地没有一丝力气。此刻,他感到越来越困乏,他不由地把头靠在墙上,慢慢合上那疲惫的双眼,迷迷糊糊中他想到了自己快乐的童年,想到了疼爱他的父母,想到了父母病死在破庙里的情形,想到了自己此时的悲惨……不知过了多久,他那干瘪的眼眶里渗出了一大滴浑浊的泪珠,滴在那杆曾经给了他快乐却毁了他一生的烟枪上……据不完全统计,仅1835年,英国侵略者就向中国走私鸦片180多万斤。无数人家因此家破人亡,大量的黄金白银被侵略者掠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值此国家危亡之际,林则徐挺身而出,上演了一场震惊中外而又振奋人心的“虎门销烟”。故事中平安一家人由幸福到家破人亡,以及平安临终时的悔悟情景深深震撼了学生,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同时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也油然而生。这为《虎门销烟》的教学,做了一个有力的铺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因此,教师应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让教育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德育渗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新店镇郑沟小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