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建,让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jpo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有正确的估计和充分的预设,这样才能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做好准备,打造出具有活力的有效课堂。
  1.共同准备学习资源,定位有效课堂的“起步点”
  以学定教强调的是“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案例一】
  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对成语的学习情况,我下发成语文复习调查表,让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成语。课上,我就出示学生找到的出错频率高的词语,并把最容易读错的字用红色进行强调,通过同桌互读、小组内读等多种手段来检查学生是否能读正确。我请四人小组的组长从准备好的信封中取出练习纸,发给小组同学,完成一些形近字的书写。如初出(茅庐)、唯才(是举)等。随着学习深入,学生渐渐明白复习归类词语应该关注易读错的字音,易写错的字形。可以通过朗读、编儿歌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这些知识。这种探究的过程既有独立的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每一次教学过程,教师都需要问自己: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知晓的,哪些是学生还不了解的,那些是学生特别有困难的,教学的起点该怎么确定,教学的重点内容该定什么。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准备学习资源的同时,细心观察,认真研究,就会制定出“轻负高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这样就以学生需要为导向,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共同提出学习问题,捕捉有效课堂的“动情点”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或在讲课前,或在讲课中,或在讲课后,鼓励学生敢问、爱问、善问。
  【案例二】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时,采用了让学生质疑、自主解疑的方法来突破难点。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说说预习中的疑惑。一个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孕育而生。“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为什么如此神奇?它怎么能巍巍然撑立在恶劣的高原上?文章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为什么文章里还要写家乡的灞河柳?作者陈忠实为什么要写这株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的态度和好奇的目光,说明他们对课文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然后引导学生找出重要问题,安排学生围绕个别主要问题在小组内学习、交流,接着是全班范围的交流。这个交流可以是小组内推荐出的同学讲述整个组的观点,也可以是代表个人意见,针对话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或补充交流,或质疑问难,或总结提升……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生感受到了青海高原这株柳巍巍然的外形,顽强的生命力;也明白了文中写灞河柳是为了反衬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强大的生命力;更明白了作者写柳树,实质是在写人。
  3.共同展示学习成果,生成有效课堂的“兴奋点”
  以学定教一定要关注教与学的过程,要有互动的师生合作过程。在教学中,学习成果展示是量化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效果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金钥匙”。一旦使用得当,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案例三】
  “大自然的文字”这一课,我和学生在了解课文中的大自然的文字后,通过ppt投影出低飞的蜻蜓,并说:“从低飞的蜻蜓,可以知道要下雨了。”随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手拿树干截面的图片,说:“从树木的年轮,可以知道树的年龄”;有的学生一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一边说:“从浮出水面的鱼儿,可以知道天要下雨了”……台上的同学说得有声有色,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师生共同展示学习的成果方式诸多:写诗歌,读后感,朗诵等;展示的平台也很多,综合实践课,班会课,文学课……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舞台,呈现了别样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其次,成果展示的方式要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主阵地,是智慧生成与发展的演练场。无论是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方法的学习,还是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为学而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只有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参与探究的实践中,才能使学习充满活力,构筑出一个有效的课堂。
其他文献
利用螯合离子色谱法测定了球墨铸铁中稀土含量。通过选择性螯合树脂和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选用适当的流动相将样品中大量的铁和其它金属离子除去,同时浓缩富集待测的稀土金属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们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对拓展学习日益重视。课堂学习所习得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因此,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学习,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出台八项规定,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作风。开展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心环节就在于切实解决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研究了钒与3,5-Br2-PADAP及H2O2的显色反应、共存组分对测定钒的影响,探讨了钒的氧化机理,将正交试验法应用于显色条件的选择.在磷酸介质中,V(V)-3,5-Br2-PADAP-H2O2三元络合
课堂教学具有情境性、创生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和专业责任等进行专业判断。教师专业判断是教师专业化达到新阶段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变革的必然要求,是引导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思维路径,是提高教师确认和分析教学中关键事件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判断由判断的主体、判断的客体和判断的标准三个要素构成。同时,教师专业
今年的南京青奥会已决定不设奖牌榜。有评论员指出了这样作为的一些进步意义:  第一,这是对奖牌至上思维的摒弃,是对体育功利化倾向的矫正。长期以来,国人对竞技体育的态度往往是只看输赢,不问过程,有关部门则更是把奖牌数视为自己的政绩,“唯金牌论”观点一度尘嚣甚上,助长了极端功利主义倾向,危害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运动员从起步阶段就陷入了“金牌”怪圈中,他们心中只有“输”和“赢”,极度渴望通过任何
利用火花源光谱仪,研究了高锰钢光谱分析的最佳参数,对所制作的 工作曲线进行干扰校正和基体校正,曲线线性良好,分析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 对比令人满意。
有这样一则寓言:农夫在森林里砍了一棵大树,他使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个小木屋。当看到剩下的树根时,农夫觉得如果将其劈下来当柴火用可能会消耗较多的功夫,便弃之野外。在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