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三年级,学生就普遍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主要是因为从写话到写段,字数有所增加,还有从单纯的写话到一定的描写,语言上还需有所提高。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害怕写作文,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无从下笔。许多老师在作文指导时,常常是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精彩何在?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谈谈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写作兴趣很重要
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很重要,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源之水”,学生的作文水平是绝不会提高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因此,每次提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描写秋天的作文时,把同学们领到田野里、树林里、校园里等地方,让他们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用心去体会。同学们沉浸在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中,沉迷于迷人的秋色中,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从而写出自己心中、眼中的秋天。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是习作的强大动力。
二、创设情景,使学生会写
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地点创设“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高度有意注意的状态下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逐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时,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地去体验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并分类进行积累。这样,写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了。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要多阅读和仿写。一是要多读书。既要广泛猎取知识,也要对优秀的篇章段落多读,达到能理解消化,甚至能熟读成诵。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地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二是要善读。读与写的联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使阅读达到善读的水平,养成善读的习惯,才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通过阅读学习积累运用好词佳句,学习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规律。在思想表达方面,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而达到增长见识,扩大眼界,陶冶情感,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将其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三是要会仿写。小学阶段的作文,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又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四、引导观察,注重积累,为作文打好基础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开始,任何事物只有通过观察充分感知,才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智力,也只有有了真切的感受,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能鲜明、具体。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积累,才好生动准确地表达。所以,平时,我让学生准备两个小本子,一是“词汇本”,用来积累词语;一是“写话本”,用来每天写几句话,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用几句话写下来。写时不受任何限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会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一般来说,学生写出来的话大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语句也比较通顺。我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班级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运用恰当的词句就及时表扬,并讲清好在哪里,使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便激发其写作兴趣,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多元作文评价,强调指导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教师评价作文形式可多样化,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朗读学生比较成功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点评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励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值得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给予不同等级。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能力。还有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注意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用心去描绘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感受学习的快乐。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谈谈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写作兴趣很重要
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很重要,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源之水”,学生的作文水平是绝不会提高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因此,每次提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描写秋天的作文时,把同学们领到田野里、树林里、校园里等地方,让他们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用心去体会。同学们沉浸在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中,沉迷于迷人的秋色中,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从而写出自己心中、眼中的秋天。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是习作的强大动力。
二、创设情景,使学生会写
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地点创设“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高度有意注意的状态下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逐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时,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地去体验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并分类进行积累。这样,写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了。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要多阅读和仿写。一是要多读书。既要广泛猎取知识,也要对优秀的篇章段落多读,达到能理解消化,甚至能熟读成诵。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地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二是要善读。读与写的联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使阅读达到善读的水平,养成善读的习惯,才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通过阅读学习积累运用好词佳句,学习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规律。在思想表达方面,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而达到增长见识,扩大眼界,陶冶情感,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将其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三是要会仿写。小学阶段的作文,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又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四、引导观察,注重积累,为作文打好基础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开始,任何事物只有通过观察充分感知,才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智力,也只有有了真切的感受,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能鲜明、具体。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积累,才好生动准确地表达。所以,平时,我让学生准备两个小本子,一是“词汇本”,用来积累词语;一是“写话本”,用来每天写几句话,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用几句话写下来。写时不受任何限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会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一般来说,学生写出来的话大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语句也比较通顺。我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班级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运用恰当的词句就及时表扬,并讲清好在哪里,使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便激发其写作兴趣,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多元作文评价,强调指导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教师评价作文形式可多样化,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朗读学生比较成功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点评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励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值得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给予不同等级。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能力。还有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注意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用心去描绘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感受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