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运用课堂讨论 切实推进高效课堂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个同课异构公开课的评比活动,深感滥用讨论、无端合作的现象在有些课堂上已经成灾,很有必要纠正一下。
  一、课堂讨论流于形式的表现
  1没有疑问却滥用讨论
  一位教师的公开课上的是诗歌鉴赏复习的习题课,教师课堂上主要讲解作业。在分析一首诗歌的时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对诗句中的表达技巧回答得不太流利,而事实上当时坐着的学生中已经有好几个准确说出了答案。但教师对这些正确的声音听而不闻,依然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大家看看都有哪些表达技巧?结果是学生叽叽喳喳交谈了一番。答案自然超不过之前几个学生的见解。
  教师在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时先不要去开导他;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美表达出来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学生群体中仅仅一两个人对某个问题不敏感,而不是全不懂,这种情况下根本无需讨论。教师此时应该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对学生迟疑之处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何必要浪费所有人的时间呢。
  2有讨论却无呈现机会
  有位教师分析诗歌《塞鸿秋·浔阳即景》,学生对“淮山数点青如淀”一句的表达技巧有疑惑,有的说用了比喻手法,有的说没有,还有的说是用了夸张手法。教师就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争论很热烈,不知不觉间就快下课了,教师一看势头不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迅速终止学生的讨论,自己亲自上马,直接分析,把一帮急切地要发言的学生晾在一边。可以想象长此以往,学生讨论的热情一定会消散。
  3讨论不能契合问题的关键处
  有位教师在讲解贾岛的《雪晴晚望》一诗时,分析:“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教师没有直接讲解问题,而是先投影出一个学生的答案——诗人写自己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看到云朵、樵夫、夕阳,听到寺院的钟声,有听觉有视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孤苦——让大家讨论点评。
  然后学生就看着答案大加讨论,几分钟后,教师让各小组起来点评。于是有学生说:“还看到了山峰和野草,他没有写出来。”有学生说:“还用了白描手法,他没有写出来。”还有学生说:“他对诗人的情感把握不准确。”
  大家都能看出来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期望差距甚远。但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恰恰就出在教师身上: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下该生的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错位关系。学生的思维跑野马是因为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
  二、课堂讨论不恰当的根源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动起来,但怎么动,往哪个方向行动,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以上种种课堂讨论不能让人满意,其实都与教师有关。
  1教师不理解课堂讨论的必要性
  何时需要讨论?应该是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尚不够深入,对问题的理解多样并且对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思考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就可以设置讨论环节。当学生在自己坚持的路子上走得更加远了,问题暴露得更加彻底了,理由想得更加充分了,达到“愤”“悱”交加的时候,学生进行想法的呈现,教师再做适当的指导,这样的讨论才是有价值的,也才是必要的。无疑而讨论,对概念名词、识记成分比较多的内容进行讨论,是无价值的讨论,没有必要。
  2教师不能驾驭讨论的过程
  有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塞鸿秋·浔阳即景》的手法技巧时,也走下讲台,东转转,西转转,偶尔也去听听学生讨论了什么。课后交流时他说:当时看看时间不多了,头脑中就想着怎样迅速结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讨论内容已经听不进去了。这就是教师在讨论时间的把握上出了问题。但更多的时候,往往是教师死抱住教案不放,对讨论中生成的新问题视而不见,结果是讨论后学生的生成与教师的预设平行发展,不能形成碰撞交汇。
  3教师不能高屋建瓴地总结
  学生讨论后,必然会呈现自己的思考,这时候教师就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或者准确点出学生答案中的问题,以四两而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迅速走出错误的泥沼。如果在课堂讨论时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应该用精简的话点明该答案的关键所在,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
  三、开展课堂讨论的关键
  恰当开展课堂讨论,要在如何布置讨论话题、把握讨论进度,怎样总结等方面下功夫。
  1讨论话题要合适
  课堂讨论话题应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因时、因材施论。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学生事前对话题经过了一定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体会和感悟,才会有与组员交流和讨论的基础,发言才会踊跃而切题。也正是有了思考的储备,才讨论得深入,才能达到认识的趋同。教师要精心、合理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一般来说,概念性和记忆性的学习内容简单易懂,没有讨论意义和价值。而那些属于比较玄而难懂、不大好处理的问题,也不应设计讨论。话题的设计应放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讨论,新知识、新观点也就不断涌现和迸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
  2主动介入学生讨论
  课堂讨论成败的关键就是教师如何去“导”。讨论不只是学生参与,教师旁观,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投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及时启发、引导。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介入进去,要注意观察与辨别:哪个小组的嗓门最大,争论最激烈。这表明这一组里形成了对立性比较强的观点,思考比较深入了,可以拿出来展示。哪个小组的学生面有难色了?那说明这个小组集体陷入了困境,需要教师去点拨一下,推动讨论的继续进行。哪个小组讨论不热烈甚至没有什么交谈?那说明这个小组的学生比较被动,需要去弄清楚原因。教师在主动介入各个小组讨论时,要把学生的想法及时与自己的预设进行碰撞,提前构思好应对策略,甚至修改自己的课前预设内容。
  3课堂讨论不应过度
  讨论过度,一是会影响教学进度,有的课堂讨论,学生对问题已有了正确理解,但教师听而不闻,依然安排讨论。二是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兴趣,有的教师把不需要讨论的内容也搬出来,学生哪里还有获得新知识的乐趣?课堂上的讨论,应根据学生对教材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需要讨论则讨论,切忌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不管内容是否需要,刻意安排讨论的做法。
  总之,讨论问题是为了深入思考问题,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答案。教师要把握课堂讨论的度,精心设计课堂讨论问题,积极指导和参与学生的讨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上,放在易混淆处。这样的讨论,才是恰如其分的课堂讨论,这样的课堂,也才是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225500)
其他文献
教育教学与网络环境实施整合,不仅是信息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整体融合,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学科教学的效率,比如其自身的多媒体化、超文本方式、大容量的信息贮存、资源共享,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等都为语文教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给
目的观察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移植性黑色素瘤是否具有诱导免疫偏离的能力.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共5组.分别于实验组小鼠的前房或玻璃体腔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跨入了新阶段.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农产品出口也必然会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国际贸易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及农业生态环
一、研究背景  为了更加具体地掌握目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发现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探索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新方法,也为了调研写作学案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可行性,课题组对高中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停留在一个感性的、经验的层面,缺少系统的、科学的、有序的和符合相应要求的指导,因此亟需转变写作教学的理念和方式。  本
思维导图(Mindmap)又称心智地图,顾名思义就是发散性思维通过图像具体化呈现,这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具有实用价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围绕主题延伸自己的想法。或许表达形式不同、或许修辞手法迥异,甚至正反观点都可能同时存在,思维导图的运用成功梳理学生的思路,而不至于观点杂乱无章、偏离中心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项目造价的特点,从项目业主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做好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招投标阶段发挥主导作用;施工阶段应加强管理,严防工程变更;竣工结算阶段注意详细汇总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设项目业主;工程造价;投资决策;竣工结算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129-02    笔者从事工程建设十余年,近年来参与
在现代商战中,市场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只有具备完备的信息系统,把握市场信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企业开展知识经济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探寻的一个重点。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其特点在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以期与广大一线教师在交流探讨中共同成长。  一、什么是探究式
在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墨水”太少,写作素材困乏;还有的苦于方法欠缺,面对作文题,无从下手,仓促而就往往篇章结构混乱。如何解决学生的认知障碍,让学生面对作文茅塞顿开,写出文道俱佳的上乘之作?毛继东的《三步作文法》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有章可循,易于实践;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掌握写作的技巧,从而使作文教学出现新的变化。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以字、词、句和语言训练为教学的关键,普遍认为“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