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学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358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协同教学较之传统教学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和壮大优秀教师队伍等优势,因此,建议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中应用协同教学,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和资源协调等具体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协同教学 文化类课程 应用
  一.协同教学的优势
  “协同”在《说文》中的解释为“协,众之同和也。同,合会也。”即为了达到目标,把多种不同的资源合理高效地整合起来,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协同教学”则立足于协同论,从教师团队的建构、教学过程的实施等入手,在有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协同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对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突出体现在教师团队的建构,这一团队可以打破专业的壁垒,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的特长,在合理有效使用教师资源的前提下,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因此,协同教学对教師和学生而言,可以实现双赢:
  第一,有利于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协同教学能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禁锢,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发散性思考;打破学生盲从教师和书本的陋习,敢于发问、敢于质疑;打破学生追求唯一答案的束缚,重视和享受思考的过程。
  第二,有利于优秀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协同教学组建的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互相吸取有利养分,减少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摸索期,更快更好的意识和弥补自身存在的教学不足。
  从20世纪70年代协同教学理论诞生以来,鉴于协同教学的优势,在我国诸多高校和教学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不少学者也就协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例如《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西南政法大学“多师同堂”(教育报);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的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纯文化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向的专业方向课《西方文化专题》、《地方文化专题》和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专业方向课《西方文化概论》。二是与其他领域交叉或相关的文化课程,包括与语言学交叉的传播方向的专业方向课《语言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专业方向课《文化语言学》;与史学相关的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专业方向课《中西文化交流史》;与交际学相关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方向课《跨文化交际》。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湖北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主要由每学期任课老师来决定,教学方法上也以老师讲授为主。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无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十分单一,过多依赖于网络资源或书本上的知识,缺乏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缺乏敢于怀疑、敢于思考的精神。因此,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不利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协同教学能够较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协同教学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中的应用
  1.师师协同:师师协同的基础是形成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至少由两名以上的教师组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案的撰写、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评价体系的使用等都由此团队共同实施。例如,《西方文化专题》、《西方文化概论》、《中西文化交流史》、《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可由文学院教师与外国语学院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专题》等课程可由文学院教师与相关研究院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语言与文化》、《文化语言学》等课程可由文学院语言与文化教研室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协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根据各自老师擅长的研究领域来确定其教授的章节,或者是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参与课堂等。
  2.师生协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放弃唯教材论、唯教师论、唯答案论的教学传统,让学生在发挥见解中体会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感受到自身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和教师真正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
  3.资源协同: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例如资料室、网络平台等,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能把有益于课程学习的资源以文字、网络链接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供大家一起分享;每位任课教师把授课的经验、反思等记录下来供其他老师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向征.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教学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
  [2]张强,刘晓剑.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2008(5)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南永前图腾诗对图腾的文化阐释不限于一般性的精神领域,而是将图腾作为一种生命元素或者生命形式来解读。作者着眼于这些图腾形象在生命过程中的原生意义,试图通过各种图腾形象与人类生命秩序的重新调整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还原;通过对人与自然对象主客二分的传统关系的解构来实现生态关系的还原;通过对自然对象全新的道德评价来实现生态道德的还原。  关健词:图腾诗 生态还原 道德评价  生态意义是现代人在新的生
内容摘要:谈及日本文学,便不得不谈起物哀,其是日本民族一种传统的审美观,但物哀本身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美学范畴,对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日本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为日本文学增添一种阴柔婉转、清新悠远的纤柔之美。本文立足于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思想,分析其起源、成因和影响,希望给相关学者一些启示。  关键词:日本 文学 物哀  1.物哀之内涵  在现代日语中,“物哀”假名写做“物の哀”(ももののあ
内容摘要:卞之琳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诗歌史上较为独特的诗人。他的诗总是从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事物入手,经过其智慧的渲染,是诗歌充满了哲理。他在诗歌中隐匿自我的感情,以客观冷隽的态度入诗。他的诗歌跳跃性大,联想丰富,尤其突出戏剧化,理智化。  关键词:智慧 非个人化抒情 化古化欧  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个诗歌流派叫做现代派。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
内容摘要:芥川龙之介中小说多次出现“地狱景观”,描写的十分恐怖可怕。他不仅通过描写地狱来说明佛教思想中的善恶有报,同时更多的是用地狱景观来反观人性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地狱景观 人性  芥川龙之介热衷于描写地狱景观,在众多的小说中都曾经出现过。地狱不仅是人犯罪之后惩罚的场所,同时也是人性的试炼石,正如其所说“人生比地狱更为地狱”。其通过对地狱景观的刻画描
教师是每所幼儿园宝贵的财富.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否落实,不取决于政府,而是取决于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这充分说明幼儿园的发展是以教师为本的,教师是幼儿
期刊
內容摘要:朗读是语文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只有教师讲解,或者师生之间无休止的轮流对话,就是听不见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也很少有教师如韩军一样声情并茂的范读,即使设计范读的环节,大多也是利用多媒体,放放录音而已。殊不知,朗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看法。  关键词:朗读 语文体验 语文积累 智力发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
內容摘要:小组教学法是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将学生安排为学习小组的教学组织手段。它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的习惯和创新能力,但小组教学也存在学生参与不均、易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等弊端。本文就小组教学存在的不足,分析小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提出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小组教学的有效举措:灵活分配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与目的、预留充分时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内容摘要:范例引导法就是指作文教学中为师生的对话交流提供几个具有典型性、比较性的感性范例,并从写作的视角探讨“写什么”与“怎样写”一类的理性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让学生有创意地进行写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 习作教学 方法  一.举作家作品为例。举作家作品旨在充分发挥课文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即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把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通过老师的再点拨,让学生把作家
内容摘要:体验是主体把握和理解事物的本来意义及其引申意义的心理过程。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其体验是不尽相同的,有时候还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出现了“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教学时,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阅读 教学 独特体验  阅读首先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图片等载体搜集信息,在这个搜集的过程中认识世界万物,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阅读教学有四个要素,即教师、学
内容摘要:绘本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要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绘本,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加入延伸活动,确立适宜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绘本阅读 策略 高效性  一.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绘本。对于幼儿来说,何为优秀的绘本呢?首先对于绘本本身来说要做到文图一致。好的绘本是以图画的细部与整体结合以图文一致的形态表现整个故事。如果幼儿由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