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论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观念的变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论教”是新课程改革所推行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这种评价观主张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而不仅仅是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把握和呈现技能的水平。有些老师虽然课上得很漂亮、很精彩,但只是他自己漂亮、自己精彩,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老师展现自己才能的道具,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完全被老师控制和牵引,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很显然,这样的“好课”是有缺陷的,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观念必须把焦点对准学生的“学”。这里的“学”,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评价纬度:一方面指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考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另一方面要考查学生学会没有,有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具体要考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作为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换视角,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实践,并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只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贯彻“以学论教”的理念,才能真正形成以评促学、以学定教、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的创造性课堂,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全面成长。
  “以学论教”的具体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呈现的五种状态: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以下分而述之。
  一、从学生的情绪状态考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及其目标实现程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在知识、能力方面的发展,更要重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获得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此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卓越和崇高的价值观念,这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实现与否,在课堂中的外在表现就是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是否对所学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是否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能否自我控制和调节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的意愿的动机是否持续增强。我们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表现感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获得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学生也在这样的积极情绪状态中得到智慧的启迪,丰富情感,磨砺思维,从而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灵魂、有智慧、有作为的幸福快乐的人。很显然,学生这样的课堂学习的情绪状态,反映的是教师教学的成功和有效。
  二、从学生的参与状态考查教师教学的内容组织及呈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考查学生学习的参与状态,主要观察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参与的深度和参与的广度。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踊跃发言,所谓“小手直举,小嘴只张”的热闹状态,而且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思考是否深入,是否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和讨论中。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深度则体现在学生的参与行为是否只是表面化的,有些学生虽然也配合老师的问答,但只是听命令式的条件反射,并不是真正地参与学习。有效的学习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等,往往有以下具体表现: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积极运用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达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可以观察到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学习过程中有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己能够制订进一步学习的计划,协同老师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试。而考察参与的广度则可以看“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有多少;是否全体学生参与了学习,是否投入了学习的全过程”,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参与活动的感官种类应该包括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总之,一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语文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成功设计并组织施教的能力。
  三、从学生的交往状态评估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水平。
  以往评价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水平更多地是看课堂纪律,但课堂纪律只能反映整体情况,甚至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教师严格的课堂管理手段和强有力的课堂调控能力就是保证教学有效的必要前提,事实上这是片面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形式,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需要通过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来完成。因此,评估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水平,就可以从课堂上学生的交往状态这个角度来衡量,可以看学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能否协调、沟通各自的想法,能否针对学习的疑难问题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课堂教学中信息交流是否顺畅,信息反馈是否及时;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的交往是否处于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状态,交往的气氛是否民主、宽松、和谐,学生在交往中是否普遍能畅所欲言,是否提出新问题和新观点;学生的奇思妙想是否被嘲笑,教师的评价是否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些具体的课堂交往行为和状态都将展现一个教师民主平等的现代教学理念,同时也体现教师管理课堂的真正内涵。
  四、从学生的思维状态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评价学生的思维状态,要考查学生在课堂上学生能否围绕重点的问题积极思考,是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批判性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否体现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答问语流畅和有条理、有个性也表明学生思维的缜密和灵活度。总之,不仅仅要看老师思考了什么和怎么思考,更要看学生思考了什么和怎么思考。
  五、从学生的生成状态判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也就是说,学生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堂知识的分享和共建者,教师要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发现和领悟学习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既要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又要得到意外的收获和惊喜,这是衡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小学语文课堂应当呈现多变性和丰富性。我们在提倡教学生成性的同时,也重视教学预设的严谨和充分,主张教学预设要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鼓励学生自主建构;教师则充分估测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并设计出多层次的教学对策。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状态和教师课前的以学定教(预设)紧密正相关,也就是说预设越充分,生成越精彩。而学生的生成也正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体现。
  “以学论教”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全新理念,其对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都有推动作用。它既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内燃机,又是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通过以评促学、以学定教,充满活力的创造性课堂就会层出不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就能发挥更加全面有效的功能。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说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是从作家灵魂深处流出来的,是作家感情思想的结晶,思想的升华。一篇优秀的小说离不开优美而传神的语言。因而,语言鉴赏成为小说鉴赏的重要内容,品评语言独特的魅力和功效是小说教学的“重头戏”。“品读”“品析”“品写”是鉴赏语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小说教学 品读 品析 品写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用语言为物质手段塑造形象、反
本文采用体外微粒体酶生化测定和体内探针药物代谢法评价了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活性,探讨了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肝微粒体CYP450的诱导作用。 1 鸡肝微粒体细胞色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
新课程理念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这是很有意义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讨论也成为评课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一线教师也在逐步地运用这种教学形式,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不少问题。例如,不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每课必讨论,讨论的层次很浅,都是“是什么”的问题,每次讨论给予的时间很短,匆匆而过,不够深入,流于形式,有的是为讨论而讨论,讨论的问题是肤浅的,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原因很多,但根本的问题是不明
根据PRRSV美洲型毒株VR-2332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GP5基因特异性引物P1/P2,利用RT-PCR扩增出PRRSV JL/07/SW分离株GP5基因,以pMD18-T为载体对GP5基因进行克隆。序列测定表明,GP5基
摘 要: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尊重个人见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 阅读 提问 解读 迁移    常听到有些老师课后有这样的抱怨:学生启而不发,结论难以生成,一节课上得了无生趣,为了完成目标,不得不让学生把所谓的标准答案记下。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可以先问自己几
摘 要: 课改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她会使老师更加充分地发挥潜能,更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她会使课堂教学变得逐步成熟起来,使教师不再拘泥于旧有的模式,不再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努力尊重学生,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进而使师生在课改中共同受益。  关键词: 课改 变“活” 有“智” 爱“美”    当清晨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暖暖地、轻轻地抚吻大地,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