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六年级学生睡眠质量和家庭作业情况调查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ingm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睡眠不足、课业负担重是全社会关心的一个话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很多减负措施,厦门市教育局的减负令就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本研究从厦门市小学生主观睡眠质量、家庭作业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减负的效果。对集美区两所学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五、六年级学生530名,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调查表测查,同时收集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发现:四、五、六年级学生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指数均有显著差异;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小于1小时的占调查对象的58.79%,四、五、六年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呈递增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有睡眠障碍的人数显著多于女生;完成家庭作业会显著影响学生日间功能,但不是学生睡眠障碍的显著影响因素。
  〔关键词〕睡眠质量;家庭作业;四、五、六年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8-0016-04
  一、引言
  睡眠是人的本能,就其功能来说,睡眠除了帮助人们恢复体力和精力,促进生长和代谢,增强免疫力之外,还负责大脑功能培育,参与记忆和学习。因此,对人类来说,睡眠不仅仅是健康的要素,而且是智慧的源泉[1]。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良好的睡眠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睡眠障碍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发现,上海市城、乡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均明显低于国外同龄儿童及我国颁布的有关学生健康和卫生工作条例中所规定的每天应保证小学生10小时的睡眠时间标准[2];武汉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报告率为71. 9%,睡眠焦虑报告率最高为38.0%[3];重庆市主城区4~6年级小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6. 2%[4]。影响小学生睡眠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和社会环境、课业负担、睡眠习惯、抚养人的学历及焦虑情绪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六大城市2640名学生及他们的父母进行学生睡眠时间和睡眠习惯的问卷调查,发现近一半学生因为作业太多而无法按时睡眠,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课业负担较重[5]。
  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过重,已经被人们诟病了很多年。为此教育部公开征求意见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第四点要求:不留作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和农业劳动[6]。厦门市教育局也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的《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其中减负措施中规定: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做到“三严格”:(1)严格控制学生每天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每天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2)严格控制双休日、节假日布置的作业量[7]。经过这一轮减负后,学生的课业负担怎样?有没有减轻或消除对睡眠的影响?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本研究通过用分层整群抽取厦门市集美区两所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530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问卷进行调查,再收集调查对象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来了解厦门市小学生的睡眠情况和家庭作业情况,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对睡眠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
  在集美区两所学校四、五、六年级随机抽取530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30份,有效问卷478份,有效率为90.19%。有效问卷中,男生251名,女生227名;四年级113名,五年级166名,六年级199名;年龄区间为9~13岁。
  (二)工具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 PSQI的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床上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条目8 和9 之和)7个项目[8]。各项目的赋值情况见表1。累积各因子成分得分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参照刘贤臣等的效度研究结果, 将PSQI 评分≥8 作为睡眠障碍的评判标准[9]。
  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家庭作业指由学校老师布置的在校外完成的作业。问题为“你需要多长时间完成你的家庭作业”,30分钟为一个段:1=(0~30min)、2=(30~60min)、3=(60~90min)、 4=(90~120min)、5=(120~150min) 、6=(150~180 min)、7=(180~210 min)、8=(210~240 min),请学生勾选。
  (三)统计方法
  用EXCEL录入原始数据后,导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
  三、结果
  (一)不同分组下学生PSQI各维度得分比较
  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在睡眠效率上,男生要显著高于女生(p<0.01);男生和女生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指数上均无显著差异。四、五、六年级学生在睡眠质量(p<0.01)、入睡时间(p<0.05)、睡眠时间(p<0.05)、睡眠障碍(p<0.05)、日间功能障碍(p<0.01)、睡眠质量指数(p<0.01)均有顯著差异,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指数上呈现递增趋势,在睡眠时间上呈现递减趋势。
  (二)完成家庭作业时间不同段学生PSQI各维度得分比较
  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完成家庭作业不同时间段学生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睡眠质量指数上均无显著差异,在日间功能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三)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分布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完成家庭作业所需在30分钟内的占总调查对象的14.02%,30~60分钟的占44.77%,即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小于1小时的占调查对象的58.79%。统计分析发现,男女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上没有差异;四、五、六年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呈增加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
  (四)不同分组情况下学生睡眠障碍分布情况
  将PSQI 评分≥8 作为睡眠障碍的评判标准,PSQI得分大于等于8的有40名,占总调查人数的8.37%。其中,男生有睡眠障碍的显著多于女生(p<0.01),四、五、六年级学生睡眠障碍情况呈增长趋势,各年段间有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5。
  (五)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对睡眠障碍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将PSQI 评分≥8 作为睡眠障碍的评判标准,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各段学生在睡眠障碍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完成家庭作业不是睡眠障碍的显著相关因素。详见表6。
  四、讨论
  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时期,拥有良好的睡眠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影响他们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因素是课业负担较重,社会上也很关注这个话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很多减负措施。本次调查发现,四、五、六年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均分低于5分,睡眠障碍检出率为8.37%,低于重庆、武汉、上海等城市的平均水平,这说明集美区学生的整体睡眠质量较好。四、五、六年级学生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指数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指数上呈现递增趋势,在睡眠时间上呈现递减趋势。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睡眠质量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成长中的一些其他因素,如人际关系变复杂等,影响学生的睡眠,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处于青春前期的小学高段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不同时间段学生在日间功能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随着完成家庭作业时间的增加,学生的日间功能,即白天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差,这也符合人们的一般认识,所以减轻学生家庭作业负担很有必要,但是家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还是可以商榷的,因为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内的学生,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分为0.95,日间处于很好的状态,所以家庭作业时间控制在多长时间,应该通过更大范围的调查分析后得出。
  经过这一轮减负后,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小于1小时的占调查对象的58.79%,小于1.5小时的占85.78%,这说明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内执行效果一般,但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大多数学生能在1.5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调查还发现,四、五、六年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呈增加趋势,且有显著性差異,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显著增加,睡眠质量随着家庭作业负担增加而降低,但是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各段学生在睡眠障碍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家庭作业已经不是学生睡眠障碍的显著影响因素。如果孩子睡眠质量不佳,我们就应该考虑更大范围内的原因,比如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等,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了,需要更多部门的协作。
  参考文献
  [1]思柯.睡眠的科学常识[J].世界科学,2013(7):1.
  [2]张燕萍.上海市城乡小学生睡眠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5):500-502.
  [3]陈忠.儿童学业压力居住环境与睡眠障碍关系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2 ,33(1):54-56.
  [4]雍那.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6):727-730.
  [5]孙宏艳.当前少年儿童睡眠状况报告[J].家庭教育, 2005 (4A) :5-11.
  [6]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OL]. http://www.moe.gov.cn/p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48/201308/156160 html,(2013-8-23)[2014-01-18].
  [7]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OL]. http://www.xmedu.gov.cn/publish/portal3/tab569/info18362.htm,(2013-02-01)[2014-01-18].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375-378
  [9]刘贤臣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 2):103-107.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厦门 ,361022)
  编辑/于 洪 终校/卫 虹
其他文献
人与人的任何关系,包括亲子关系,都需要一个“度”,这个“度”就是界限感。对于个体来说,在这个界限之内才会觉得安全,而一旦有人越过边界,强行进入自己的领地,就很容易激起内心的强烈反击。就像下面两个例子:  一个16岁的高中男孩子,妈妈总在他洗澡时毫不顾忌地走进浴室。这个男孩子跟妈妈说了好几次,但是妈妈并没有放在心上。有一次他正在浴室洗澡,浴室门又被母亲推开,恼火的男孩子让妈妈出去,妈妈却觉得无所谓。
〔摘要〕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拖拉问题严重,母子两人因此冲突频发,求助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心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拖拉问题其实是母子两人在控制与反控制较量中纠缠不清的关系所致。三次个别辅导过后,尝试家庭治疗未果。对此次失败的家庭治疗反思如下:家庭治疗要邀请相关家人一起会谈;辅导教师要协调多人现场对话;要借助在场人员的力量推动咨询;要帮助修复关系中的创伤。长期形成的家庭互动模式很难改变,但父
〔摘要〕某学校教师自杀后,引发全校教师的恐惧、悲伤、失眠、不愿意上班等一系列心理應激反应。为了给受到事件冲击的教师们提供社会支持,使他们尽快度过危机,回归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学校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团体辅导干预。回顾和总结整个干预过程,笔者认为,对教师心理危机的团体干预应当分步骤分层次进行;危机干预的对象不仅是教师,也应当包括学生和家长;干预过程中的引领要重在正向资源的发掘和促进;应强化对
〔关键词〕爱情教育;异性交往;自我成长;绘本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8-0046-03  【活动背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人际交往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高中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
〔关键词〕活动设计;新生适应;高中生  【活动理念】  适应能力是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评价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一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的目标之一;同时,培养高一学生的主动适应意识,将为其高中三年的生活奠定基础,积累资源。本课针对高一学生初入学,原有人际环境、生活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
〔摘要〕采用信效度良好的“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问卷”对235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和其维度退缩性人格、偏执在学业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学业成绩较差的同学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和其维度比学业成绩优秀的同学得分显著高;(2)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和其维度退缩性人格、交往失调在异性交往效能上有显著差异,异性交往效能低的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和其维度上比异性交往效能高的学生得分显著高;(
〔关键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抑郁症;学习  2012年11月23日,《天津日报》的记者在一篇题为《一个抑郁症女子的康复历程》的长篇报道中这样写道:“能够战胜抑郁症,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战胜之后,又能站出来帮助抑郁症患者,更是了不起的人。央视名嘴崔永元站出来了,天津又站出一个刘野。”[2]  2012年5月16日,《大连晚报》记者张晓帆首先报道了刘野助人摆脱抑郁的事迹。紧接着,《家庭主妇报》《现
〔摘要〕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普遍比较敏感、自卑,欠缺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本文通过一例因自卑、敏感,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离家出走的个案进行分析诊断、辅导和跟踪,在辅导过程中对其无条件关注、倾听、共情,并运用空椅子技术帮助来访者宣泄积压的愤怒,引导来访者意识到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接纳父母,接纳自己,学会积极归因,提高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同时,提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关注并引导家庭关系不良及
〔摘要〕这是一个特殊的恐怖表现的心理咨询案例,来访者对同学的恐惧并非来源于一般的人际交往或被伤害的可能,而是由于自己自我防御的心理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一方面他不想伤害他人,另一方面却已经做了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内心因此无比的自责与愧疚,从而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理。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终于脱掉受害者外衣,表露真实的自己,表达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敞开心扉,郑重道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资源;教师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催生的一种新生的教育内容,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今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大潮中,有着深远的研究价值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多年来,吉林省永吉县在探索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地域、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仍然处在人员短缺、资源匮乏、专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心理教师紧缺,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且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