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新理念与孔子乐教思想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等都做了详细的重新定位,课程标准成为了现在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最权威参考依据。孔子的乐教思想是中国古代乐教的思想精华,对乐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两种思想体系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却都是被所处时代所认可的观点。那么,两个同样关于音乐教育的思想体系是否具有相似性和某些共通之处呢?孔子乐教思想是否有值得我们关注、值得现行音乐教育理念吸收的价值呢?本文就这样的问题,开展一些比较研究。
  一、对音乐教育德育作用的认识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八》)这句话概括了孔子教育的全过程,其中礼与乐是其教育的核心内容,礼与乐的结合是教育形式,同时他“把‘乐’的完成看做是其教育完成的最后阶段”,可见孔子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及肯定程度非同一般,也是对乐教价值的充分肯定。从教育的整个过程看来,教育的每个阶段都伴随有乐教内容,而乐教的完成又成为对一个人教育的完成标志。在孔子看来,音乐教育不仅仅在于让人学会歌唱、舞蹈,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乐教的教化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为国家培养人才。这是孔子乐教思想对音乐教育根本价值的认识,即音乐教育对人的不可替代的德育教化作用。
  孔子对音乐教育价值与作用的认识与我们音乐教育改革后当代音乐教育对音乐课程价值的认识具有相似性。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课程审美体验价值是这样写的,“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中这样写到,“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这是对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的认识。音乐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在音乐中欣赏美、体验美、鉴别美的能力,促使他们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可见,孔子乐教思想和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的理解是一致的。
  二、重视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活动
  在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十大理念中第一条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审美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过去的音乐教育中,正是由于没有将“审美”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才导致了音乐教育失去了其本质意义和价值,成为了技能的训练场。改革后的音乐课堂将审美作为音乐教学的中心内容,正确认识了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欣赏、体验音乐中培养审美能力,这和孔子及其重视乐教中的审美体验和美育作用是具有相似之处的。
  三、音乐教育对象的平等性
  子曰:“自行束滫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即从带着十艇干脯为礼来求见的起,吾从没有不予以教诲的。(钱穆《论语新解》)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篇三十八》)。这两句话是对孔子的教育对象的平等观念的记录,所有人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陈规,改变了自古以来严格的乐教等级制度,这在中国古代的乐教历史上是一项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举措。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多出自毫无阶级地位的“贫农”家庭,如颜渊、子路等,他们在孔子的悉心教导下,在音乐方面有了很好的见解,并继承发展了孔子的许多观点,成为当时的“贤人”。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和当代音乐教育中所有义务教育階段的学生都是音乐教育的对象的观点形成了回应。“面向全体学生”是课程标准的第三条基本理念:“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因此,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四、音乐教学的综合性
  乐德、乐语、乐舞是孔子乐教内容的三大组成部分,所谓“乐德”,就是“中和、袛庸、孝友”等伦理道德观念;“乐语”就是“兴道、讽诵、言语”等礼教行为规范;“乐舞”包括大舞、小舞等音乐理论,音乐诗篇的唱诵、舞蹈以及六代乐舞的表演。学生在整个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音乐基本知识、音乐基本技能以及舞蹈等纯粹的音乐领域内部的学问,同时还要配以行为、修养等方面的学习和培养,这些都是相互伴随的,而不是阶段性的。“六艺”教育,注重的是教育的完整性、系统性。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诗、礼、乐这三位一体的关系应用到教育的方面,才能完成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教育的社会功用才会得到完整的发挥。所以站在教育的立场,三者应该是相辅相成。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对乐教所起的重大作用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孔子乐教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音乐的学习是和其他文化的学习分不开的,乐教始终要与各种文化的教育相结合,才是成功的乐教。
  总之,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后对音乐教育的重新认识、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学行为,都和孔子的乐教观念及行为无形中契合,体现了我国传统乐教观的价值所在。孔子乐教思想的某些正确性,即便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是适用的,也在启示我们对传统乐教思想的重视与深入研究和吸纳。
其他文献
近日有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北京大学邀请全国近80所中学的校长参加自主招生座谈会,北大招办主任表示,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而经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对此,舆论的第一反应是审慎而不乐观,并发出一连串的疑问。  仔细分析“校长实名推荐制”获得的普遍负面评价,我们不难发现,中学校长的诚信受到了社会的质疑,但需要检讨的,则是新闻所反映出的问题,
目前,乐清市教师的素质提升工作从理论培训阶段,转人“全员赛课”的实践行动阶段,“全员赛课”的目的是关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在探索与理解其政策背景与理论支持的同时,努
看了贵刊2009年第10期的《“婉约派”班主任治班有招》一文后,笔者深有同感,觉得奉明茂老师提出的“婉约派”班主任治班的几点做法,如“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怒其不争不如促其奋争”“严厉教化不如故事感化”等,确实是一位成熟班主任深思熟虑后的稳健之举,是一种对人对事胸怀豁达的表现。但是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当中,我们也常常见到一些与“婉约派”班主任办事风格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班主任,他们工作雷厉风行,
期刊
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在从事作文领域的教学活动时,格外需要一种普罗米修斯的精神,通过四个台阶,用智慧和热情将抒发和书写的火种播入孩子们的生命之中,在认识上还原作文教学的生命原态:重积累、重激发、重赏识,重真诚、重灵性、重妙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写作是彻底的主体兴味,要靠自己——自己积累,自己领悟。  火种初萌:阅读积累与情感积累  针对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阅读兴趣轻浅、趣味不高等问题,除了组织佳作推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大医院纷纷采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管理,保障了医院的信息系
对采用斜形连接板的上机架、机座的应力、变形和受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斜形板的最优安放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