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发展,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简要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知识魅力
  什么是语文?“语”指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文”是人们书写的文字。语文就是用文字记录人们的言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语文的影子。我们每天看的新闻,电视节目,以及邻里间的问候,都可以算作语文的一部分。可以说,从我们出生以后,每天都在学习语文。语文是一门覆盖面非常广泛的学科,同时它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语文的教学,并不是几千字就能说完的。初中的语文课,是对小学语文的强化,同时也为学生高中的语文学习作铺垫。在这里,我从兴趣培养,习惯养成,以及学会做人三个方面逐渐的探讨初中语文的教学,望己之拙作能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奇是人的天性,这句话每个人都会说,但是要怎样理解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能因为好奇对任何事情感兴趣,但为什么会有人上一百,五颜六色呐?这就是因为引导的作用。从古至今,中国对读书人的教育都是"为了建功立业而读书",读书就是为了考科举,为了自己的功成名就。因此,历史上的每一代读书人都希望能中科举,做功臣,飞上枝头当凤凰。而看当下,“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语文课里的内容被分成了重点,难点,和考点,学生未必对所学的章节感兴趣,但是为了考试成绩又硬着头皮去学。
  对于现在的应试教育,我们不去评判,而从兴趣的角度来说初中语文的教学。因为好奇是人的天性,所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每个学生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兴趣是一个的生活支柱,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因为我们对它感兴趣。兴趣是一种探索精神,一种求知的欲望。应试教育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是考试以后呐?现实中,我们目睹的很多学生考试以后撕书,考试后就不再去理会学习的事。我认为这种为分数而学习的教育并不是教育,更像是一种技能的培养。
  教师的主要作用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不仅对他的语文考试有帮助,而对其一生都有用。对于具体的陪养方法,我认为这个因人而异。如有的教师定期进行语文知识竞赛,定期进行成语接龙,辩论赛等等。方法有很多,但有一点要注意,作为一个教师,尽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重要,但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学会语文,学会学习。
  二、习惯成自热
  习惯有好坏之分,坏习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学生的身体健康。好习惯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对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以后的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大凡学习成绩很不好的学生,多多少少有一些坏习惯。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的习惯都很好。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习惯的陪养非常有必要。
  语文学习的好习惯有很多,例如按时交作业,积极回答问题,认真修改文章等。习惯的养成,早点比较好,晚的话到时候只能亡羊补牢。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久的事,想要速成是不可能的。习惯是日浸月润,长年累月而形成的。在语文的教学中,应该认识这一点。逐渐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从感性层面来触动学生。人是由感性和理性组成的矛盾体,感性是内在的,而理性是外在的。从感性层面引导学生,可以从心里上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是让学生相信教师所说的,只有在学生相信了教师的话,他们才会去做,去实践。信任,是一间非常难得的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为人师,都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何谈教学,何谈育人。最后是行动,实践才能帮助习惯的养成。纸上谈兵,光说不做,好习惯是不可能养成的。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长期的反复行动中才能养成的。
  三、组织交流探讨,领悟语文知识魅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单一传授知识,更应是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使他们在探究与合作中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创造性地把握与运用教材,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导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学习。设置的问题不但要紧扣课本、具有探究性,还应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应多样化,如:师生间、生生间或分组合作或分组辩论等,同时教师应以鼓励、肯定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多举办一些文字比赛和益智类游戏
  课程里适当的安排一些文字类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其中互相协作加强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多交流学习的经验。比如分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组与组之间相互督促,通过语文课本里的成语再延伸到课外,查查成语字典,在学成语的同时,了解成语的意义。
  语文,是一座百花盛开的园地,语文课文大都是艺术精品,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文辞 优美的散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语文教师应不断积累,丰富阅历,拓宽视野,把语文课教“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古人也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教的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 针对不同的课程运用不同的方法。 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方 法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才会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语文教学效果,不断推动教学的完善与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可供发展的平台。在初中教学中,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改与考试机制方面,只有大大强化与 肯定语文学科的位置, 将它重中之重的首要地位落在实处, 才能真正保障和彰显母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寿群.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08.(Z1):108
  [2]施航飞.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谈[J].才智.2010.(4):130-132.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应该摒弃妨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正是考虑学生差异度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指导,让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把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英语的价值和意义,调动学习的积极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讲究文明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个人而言,如果养成不文明的习惯,就处理不好同事关系、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从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成员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高效教学;好学;教学观  一、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
摘 要: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人格培养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然而据调查发现教师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针对中职院校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进行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青年教师;人文素养;提高  一、引言  伴随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为热点话题。然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师作为教
摘 要:目前,我国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专业口径过窄,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各个学校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找出我国各个学校体育院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各个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们以及社会相关部门极其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武术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学校是传承人类知识的专门场所,武术的继承和发扬绝对不能
摘 要:高中数学是一门注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科目, 本文认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高中数学进行多元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  目前全国上下新课改基本步入正轨,各地也加强了教学实践成果的交流学习,对于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热潮。新课程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革命性的变化,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