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en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Ⅲ卷有三大特点:选择题布局与往年相近,突出考查主干知识、核心能力;主观题稳中有新,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区分度明显;关照时政与历史的连结点,聚焦立德树人,引领价值取向。在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中学生应:以主干知识为基础,以核心素养为灵魂开展复习;关注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导向性作用,突出相关内容的复习;关注时政热点,研读相关学术专著;研究题型特点,关注题型变化,落实解题技巧。
  [关键词]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评析;备考策略
  [中圖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87-02
  2018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全国Ⅲ卷的历史试题因其既贴近时代又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在广大师生间反响良好。课改前,历史试题曾是文综三科中难度最大、最难以把握的,师生长期苦恼于教的不考,考的没教。课改后,在课改方向的指引下,考什么与教什么的标准日益清晰,且难度在逐年降低,极大提升了师生的获得感。2018年的高考历史卷既明确地考查了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了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又贴近了一线的教学实践。
  一、对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Ⅲ卷试题的具体分析
  1.选择题布局与往年相近,突出考查主干知识、核心能力
  选择题从24题到35题,涉及的版块及考点依次如下:24题,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25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宋代政治、科举制;26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古代医药学的发展;27题,明清时期的士人文化之崇尚文化的氛围;28题,维新思想之严复的救亡图存思想;29题,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0题,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之56年的法制建设;31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32题,雅典民主政治之公民积极参政;33题,启蒙运动之法国沙龙文化;34题,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工人工资降低;35题,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从版块分布来看,试题延续了往年的四四四格局,即中国古代史四道,中国近现代史四道,世界古代与近现代史四道的格局。从考查内容来看,所有试题均涉及主干知识,无一道偏题怪题,在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文明领域均有考查。从考查能力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覆盖全场。单独看每一道题,最少考查两项以上的核心素养;12题合起来看,则体现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反复交叉考查,其中唯物史观、时空念与历史解释是考查的重中之重。
  2.主观题稳中有新,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区分度明显
  稳,是指基本题型稳定,每一种题型的特点都与往年接轨。历史主观题有三道:一是25分综合题,二是12分论述题,三是15分选做题,一共52分。2018年的综合题保持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论述题保持了考查学科素养为着眼点、灵活多变的特点。选做题中的改革题依然保持了远离课本 全新材料 全新设问的特点。
  新,是指2018年的主观题在传承的基础上呈现了创新的一面。综合题41题的创新点在于材料的新意与设问角度的新意。题目考查了近代上海与曼彻斯特双城发展中的中外比较。设问分三个层次:一是二者发展为大都市的相同因素,二是上海相对曼城发展的有利条件,三是以曼城为例说明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城市化的问题,本是长效热点问题,但是以中外两座城市的发展为切入点来考查,含全球视野、东西对照、异同归纳,设计巧妙,能力要求很高。论述题42题的创新点在于把人物评价引入论述题之中。材料给出了《汉书》中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的列表,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提出看法并予以说明。人物评价往年只会出现在选做题中,且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选人物评价题,而是选改革题。换言之,人物评价学生并不熟悉,但它又是最基本的史学素养之一。此次12分题把人物评价与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相结合,对学生来讲出其不意、前所未有,成为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试金石。此外,三道主观题均突出考查了比较能力,也是不同以往的新现象。比较能力是高考能力要求中比较高的层级,往年从未在三道大题中同时呈现过。2018年Ⅲ卷的三道主观题,除了选做题中的战争与和平题(按往年数据,广西极少考生会选做此题)外,都全部出现了对比较能力的考查。这说明了出题者对学生主观题的能力要求是有所提升的。
  3.关照时政与历史的连结点,聚焦立德树人,引领价值取向
  2018年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是维新变法12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这些时政热点背后的历史事件分别出现在28、29、31题中。家国情怀出现在28、29题中,社会阶层流动性出现在25题中,科技创新与政府支持出现在26题中,法制建设出现在30题中,城市化内容出现在主观题的25分题中。不避热点,通过对热点的历史反思,引领价值取向,以试题来聚焦立德树人,正是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Ⅲ卷的特点和亮点。
  在分析的最后,引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8年全国历史Ⅲ卷的基本评价:激扬家国情怀,传承时代精神。该历史试题体现了三大导向:(1)聚焦立德树人,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2)落实依纲考试,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3)优化考试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二、对2019届高三考生提出的复习建议
  1.以主干知识为基础,以核心素养为灵魂开展复习
  主干知识,即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高中生学历史不是为了成为历史专家,而是要通过历史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所以主干史实是学习首选,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科学认识史实的工具,也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
  2.关注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导向性作用,突出相关内容的复习
  从2018年高考及近几年的高考来看,以下知识点是高频考点: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史、改革开放史、抗日战争史、救亡图存史、近代化史、经济全球化史、中外经济政策史、科技文化史等等。这些考点成为高频考点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里面蕴含了丰富的家国情怀、以史为鉴的价值取向,突出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历史演进中有益于立德树人的内容,将利于学生参加选拔性考试及今后人生的发展。
  3.关注时政热点,研读相关学术专著
  高考从不回避热点。长效热点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近代化、中英近现代化的比较、中国国家基层管理、国家统一、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在2019届复习中仍需重视,同时,2019年的周年大事也很多: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互联网诞生50周年、中美建交40周年……这些热点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必须予以关注。
  此外,某些学术专著多次成为命题来源,是另一种学术热点。如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已无数次被引入高考试题。有能力的师生可对近年全国卷常用的史学专著进行归类总结,研究命题方向。
  4.研究题型特点,关注题型变化,落实解题技巧
  虽然广西进行课改仅四年,但全国的课改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在命题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一份试卷中,约80%的题型是有章可循的。研究历年高考真题,找规律,找方法,往往成为提升成绩的便捷途径。
  但是高考命题也是年年出新的,“永远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对待试题的升级演化,我们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即以最核心的技能和素养去应对一切变化。所以,落实核心技巧、核心素养是根本制胜大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只要在高考复习中认清大势,顺势而为,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就一定会在历史高考中取得硕果。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摘 要]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把教育目标分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其中,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基于布卢姆目标分类的学测复习模式为:事实性知识(基础知识过关)→概念性知识(基础知识整合)→程序性知识(读图能力、审题能力)。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模式 
[摘 要]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方法,深得广大教师的喜爱,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应持有的理念及要求、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法 主动学习 合作 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
[摘 要]导学案通常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任务、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在导学案中设置学习目标、解读历史概念、构建知识网络、设计探究问题、布置巩固训练和进行学法指导,可以提高历史高考备考的有效性。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历史;高考备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内于心、化为行,从而构建生本课堂。  [关键词]生本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5802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
[摘 要]区域地理是高三地理复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引导学生复习时要有计划有侧重地深挖有关区域地理的题型,锻炼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答题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有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93-02  高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应用高中地理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历史叙事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批判,小组活动轰轰烈烈,探究研究红红火火,看似热闹,但其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沈为慧在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通过描述人物内心活动、分析地图和结合学术界观点等方式进行叙事,展现了历史课堂叙事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叙事教学;魅力;沈为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
[摘 要]传统的英语课外作业开放性、层次性、实践性不够,这样的作业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层次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课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0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了作业以后,学生或者不愿意做作业,或者彼此抄作业,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不能从
[摘 要]文章以作者参加2015年南通市初中历史评优课为起点,从参赛选手课堂教学的亮点、不足以及自己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参加活动的深刻感悟。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评优课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92  2015年12月22—23日,笔者有幸观摩了南通市初中历史学科的评优课(部分)比赛。本次评优课是以同
[摘 要]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史始终存在紧密的关联。通过文史结合、以文释史的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文学作品,了解历史背景,解读历史事件,触摸历史本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文史结合;以文释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7801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引导学生正确
[摘 要]“互联网 ”对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影响日渐显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互联网 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导入、自学反馈、基础强化、分组探究、进阶提升、学习小结,此外还要注重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  [关键词]“互联网 ”;微课;翻转课堂;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