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掀翻“友谊的小船”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11月,丰子恺一家10口与族弟平玉、丰家染坊的学徒章桂一起逃难。丰子恺在文章里说:“章桂自愿相随,我亦喜其干练,决令同行。”
  但据章桂回忆,他加入逃难队伍并非自愿,而是出于丰子恺的邀请,“我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希望你能跟我一起走,协助照顾。”章桂表示愿意,但要征求父亲的意见。章父只搓手,不答话,丰子恺说:“我会待他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你放心吧。”章父还是不答话,丰子恺接着说:“将来太平了,我回来定会还你一个完完全全的儿子。”章父這才点头,谁知这次告别竟成永诀。
  甚至到了1950年,丰、章两家之间的怨气还是剪不断、理还乱。按说在丰子恺一家逃难的过程中,章桂出力甚巨,否则他们无法顺利地从沦陷区逃到重庆,但他们的关系何致如此紧张呢?
  1942年11月,经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陈之佛推荐,丰子恺当了该校的教务主任,并邀请章桂一道工作。陈之佛对章桂青眼有加,让他担任后勤总管。丰子恺的教务主任是个虚职,常在家“办公”;而章桂的后勤总管则是实缺,大权在握,公务繁忙。
  一天晚上,章桂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借住的丰家,丰子恺坐在桌前看书。章桂收拾床铺时,丰子恺忽然说:“你不用住在这儿了。”章桂不知所措,愣在当场,丰子恺又说:“你既然为陈之佛做事,就该去他家睡。”章桂愤然离开,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向和颜悦色的丰子恺为何会下逐客令。他在外面兜了一圈,发现无处可去,只得厚着脸皮回到丰家。而让他感动的是,门是虚掩的,说明丰子恺并非真要在半夜三更将他扫地出门。
  作为学校员工,章桂为陈之佛做事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丰子恺怎会说出那句伤感情的话?据时人推测,大概因为丰子恺心理失衡——章桂原是丰家学徒,并无文凭,如今薪水、实权却都在自己之上。
  不久,丰子恺辞职做了自由画家,教育部总务司请章桂到青木关工作,章桂征求丰子恺的意见,丰子恺说:“别去了吧,青木关离重庆太远,我不放心……我会设法替你另找工作。”然而抗战胜利后,丰子恺一家决定出川回乡,临行前并未通知章桂。丰子恺的女儿说这是因为章桂没向父亲求援,否则父亲会帮他的——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章桂也曾萌生回乡与父亲团聚的想法,但当时他已成家,有六个孩子,经济上捉襟见肘,无力筹到足够的盘缠,只能在异乡辛苦挣扎。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到某边远铜矿服苦役,妻子无力养活孩子,他拼死申请回乡当农民。
  章桂费尽周折回乡后,父亲已离世,而妻子因深度近视无法干活,他一人根本养活不了全家。得知章桂的困境后,很多朋友纷纷伸出援手,丰子恺却按兵不动。章桂一气之下给丰子恺写了封信,怨他忘恩负义、背弃诺言,在结尾处说:“慈伯,难道您真就忍得下心吗?”
  这声浸透泪水的“慈伯”似乎并未打动丰子恺,两周后他收到回信,落款是丰华瞻——丰子恺的儿子。丰华瞻在信中说:“你既然把我的父亲当作你的父亲,就该孝敬他,怎能埋怨他没照顾你呢?你是谁,我的父亲又是谁,你们怎能平起平坐?”章桂想起当年自己对丰家的贡献,实在寒心,于是又回了封驳斥的信,丰子恺恼怒地说:“我本想帮他的,被他顶撞后就决定不帮了。”
  后来,丰子恺在给幼子的信中重提此事,说章桂是流氓,借机敲诈还辱骂丰华瞻,如果他亲自谢罪,倒可借给他15元。如果这不是丰子恺的气话,那就是夸大其词了。章桂处境艰难是实事,而那封回信的措辞虽不太客气,但远谈不上“敲诈”;如果章桂真是“流氓”,又怎会有那么多朋友愿意帮他?
  丰子恺对章桂的冷漠与吝啬似乎是个特例,因为他对别人却很热心。在给幼子写了上述那封信后不久,一个素不相识的江西青年慕名来访,丰子恺不仅留他在家中住了两天,还慷慨资助他10元。
  丰子恺这般厚此薄彼的行为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大概正像作家毛姆所说:“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
其他文献
米芾有几大怪癖,洁癖,石痴,拜石为兄;再就是坑蒙拐骗,喜欢顺人家东西,比如字画、古玩、好石头等,甚至为了一幅字帖要与船同归于尽。  这还不算什么,借人古画临拓,完了造一张假的归还,真品自己留下……米芾这一类的事更是层出不穷,所以米府金石字画藏品甚丰。但他还是在画家王诜手里吃了次苦头——有一次,王诜借了米芾收藏的王羲之书法卷,归还时竞剪下一段自己留存了。  王诜也是个借物不还的惯犯。他和苏轼是好朋友
郭嘉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说是算无遗策,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他弃袁绍而投曹操后,为曹操陈述“十胜十败”;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准确预见孙策之死;献计曹操伪征刘表,使袁绍二子发生内讧,平定冀州;建议曹操以轻兵击乌桓,果然,乌桓仓促应战,蹋顿阵亡,袁尚败走辽东。因此,曹操极力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还在赤壁之战战败后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然而郭嘉真的有这么牛?  郭嘉确实是非常出色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汉高祖坚定的崇拜者。他隔三岔五就跟群臣说:“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朕最服的就是汉高祖高超的用人本事!  汉高祖用人确实有本事:他老婆吕雉差点儿遭到仇家雍齿的毒手,自己更是被项羽的大将季布追得入地无门;待到汉高祖君临天下,他却先给雍齿封了侯,又给季布封了官——整我整得越惨,越说明这是好员工,当然得重用!  唐太宗不仅佩服,更把对汉高祖的学习成果运
八达岭长城:虽然杂草丛生,但是游客可以随意攀登,关键是不要门票!  清末北京天安门:当时的人们估计怎么也想不到,如此冷清的天安门前有一天会车水马龙。泰山顶的南天门:此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喊着“泰山欢迎你”!  济南大明湖:旁边那座房子莫非就是大明湖畔夏雨荷的家?  西安大雁塔:唐高宗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建,据说杜甫与岑参、高适等人均在此留诗。  四川的乐山大佛:大佛脸上的油彩掉了不少,大佛
1242年,蒙古军入侵四川,宋理宗紧急任命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全权主持四川防务工作。  大敌当前,宋理宗如此信任余玠,是有理由的。余玠是穷苦人家出身,从小就没法子拼爹,只能走读书这条路子。16岁那年的一天,余玠上街买茶,与卖茶老人发生口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血气方刚的余玠将老人推倒,不料老人倒地身亡。一下子,青年学生余玠成了通缉犯。书没得念了,余玠一口气逃到湖北,隐居在偏僻的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诸侯联军进入咸阳,将秦宫付之一炬,大火整整燃烧了三个月。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阿房宫也是在此时被项羽烧毁的,但事实是这样的吗?  人们之所以认为项羽曾经火烧阿房宫是因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曾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但也有人认为,《阿房宫赋》不过是杜牧借古讽今的文学之作,并不能证明项羽曾经火烧阿房宫。  针对阿房宫到底有没有被烧毁的疑
当年,奥地利有个小学生在拍毕业照时被排在了最后一排。于是他两臂交叉,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傲慢样子。这个孩子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原來,根据当时的惯例,拍照的位置要按學习成绩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坐在前排老师身边,成绩差的往后排。11岁的希特勒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所以站在最后一排最中间的位置。  一个11岁的孩子在上小学时就因为成绩最差而受尽羞辱,真的不敢想象希特勒是怀着怎样的心态读完小学的。但可以肯
在《水浒传》中,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夫妇没加入梁山集团前合伙开黑店。孙二娘的胆量是不用说的了,她亲自操刀做人肉包子,而张青却是个胆小怕事的“妻管严”。  张青向武松自我介绍时说道:“(准岳父)因见小人手脚活,便带小人归去到城里,教了许多本事,又把这个女儿招赘小人做个女婿。”可见,张青的岳父对他有知遇之恩,不但教了他很多本事,还将女儿许配给他。但是,这桩婚姻又有点儿特殊,因为张青是做“倒插门”女
按套路来说,诗人少年时多写“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则写“客舟中,断雁叫西风”;老年又变成“僧庐下,听雨到天明”。但李白是个例外,他的诗只有少年气。  唐朝诗人各有绝招也各有短板,只有李白属于全能型天才,无论古体诗还是律诗、绝句,都写过超一流的作品。他的封神之路大概从长安开始,这时他三十来岁,把《蜀道难》亮出来后,贺知章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他为“谪仙人”,算是正式加V。  
1917年,北洋政府再三邀请留法多年的蔡元培回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朋友们都力劝他千万不要就职,以免影响一世名誉。  原来,1917年之前的北大,学生多是官二代、富二代,以混学历当公务员为目的;教师有的不学无术一心当官,有的本身就是政府官僚。学校上下风纪败坏,尤其是“课余生活”令人瞠目:晚饭后,有钱的教师带头,大批师生坐洋车直奔北京最大红灯区——八大胡同。妓院皆称“两院一堂”是照顾生意的最佳主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