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言文教学的体会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压力,知识点多,理解难度大,使得教学文言文的课堂成为沉闷、乏味的代言词。本文就如何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重视“读”、重视文言文字词积累以及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谈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诵读
  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
  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呢?首要的是还这些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来打动读者。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好比经冬的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枯黄与衰败,可并不曾死亡,相反,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只要经过春雨的滋润,经过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春阳之后,它便马上蓬蓬勃勃起来,郁郁葱葱成一片片醉人的翠绿,文言文也是如此。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呢?如何寻找滋润文言文教学的那一夜春雨、一缕春风、一片春阳呢?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传统的串讲模式,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笔者认为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读懂课文,学生在这种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还应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3.注重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不能“重言轻文”
  传统的串讲模式偏重于对字词句的讲解,“重言轻文”。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语的堆砌。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反过来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文言文的学习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不断反复,逐步深入地理解过程。经典的文言文之所以能历经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除了语言的凝练美和音韵美,还在于它传承着一种崇高的思想情感,而这种思想情感又会反过来丰富语言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美在对仗工整的语言,更美在蕴涵于字里行间的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使整句话读起来慷慨激昂,朗朗上口。
  4.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
  文言文中或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闻名于世的典型人物形象,或是淋漓尽致地传达了作者自身复杂细腻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总而言之,他们的作品中都有一个“人”,这个“人”今天我们看来是古人,可昨天他们是一个个眨巴着眼睛喘气儿的、有喜有乐敢哀敢怒的活生生的“人”。
  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却感受不到这个“人”,或者对这些“人”的感觉总是平面的、干瘪的、飘忽游移、捉摸不定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让这个“人”的脚实实在在地踏在那个他的时代里。因为我们不理解他们生活的历史,不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所以我们不懂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不能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让这个“人”立起来,让“他”鲜活地站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心跳,感受到他的气息,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方法便是通过对作品背景、相关历史知识和作家经历的介绍,把这个人物还原到他本来的生活中去,让他在他原本的生活中鲜活起来,让他充满自己的个性。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深刻地理解这个“人”。
  课堂上,学生不仅感受到这些具有独特个性、具有不同风格的“人”的风采,而且还可以与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这些文化巨人的心灵交流。学习《岳阳楼记》时,学生将本文与范仲淹的词“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联系起来,畅谈自己对范仲淹的理解和认识。课堂应该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而我们却往往在支离破碎的字词与段落间虚耗着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
  5.汲取古老智慧,更要推陈出新
  文言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责,我们除了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之外,更要学习用现代眼光审视文言文,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看待历史、看待古人,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行为”切入,透过人物的行为来概括人物的“形象”,评价人物的精神,并从现代视角来看待现实中相关的问题。以《晏子使楚》为例,晏子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大义凛然,不卑不亢,机智地挫败了楚王的阴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的机智善辩、从容不迫,卓越的才华,更能感受到他的爱国护国深情。从他身上,我们领悟到要勇于维护捍卫个人和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一个现代外交家应具备这样的素质:爱国的思想,良好的修养,善辩的口才,应变的能力,渊博的知识,勇敢的气概,不卑不亢的精神等等。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思想”入手,古代圣贤的许多主张是十分可贵的,我们要用现代观念去评价,使古代思想精髓为现代人所用。
  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生认识到“磨难造就人才”,“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学生意识到要居安思危,要在困难中铸造自己钢铁一样的意志。
  文言文——古老的文字、古老的文化,可古老并不是意味着衰朽,所以让我们洒下春雨,吹起春风,撒下春阳,让文言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汉语是帮助学生在获得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培育学生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形成止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小学正处于汉语学习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有针对地开展汉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以后的学习过程具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汉语教学  汉语是帮助学生在获得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培育学生
期刊
【摘要】绊脚石是石头,垫脚石也是石头,同样都是石头,为什么分绊、垫呢?原因在于人,在于它的用场不一样。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是你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同样的问题,可能成为你前进的动力,也可能成为你前进的阻力。  【关键词】绊脚石垫脚石感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无可厚非地把老师比作了春蚕与蜡炬,可我却认为:教师应该也是一个舵手,在航行中不断地积累掌舵经验,直至成为一个优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精选习题指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既能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也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加强知识间的联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起航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德育教育培养  从2001年起,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
期刊
【摘要】自信心是成功路上的动力和基石,也是人生不可缺的动力。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进孩子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鼓励快乐  在大众人的眼里都认为一名幼师只要把孩子看好陪着玩好吃好就行,幼儿在幼儿园不需要学什么东西,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相反作为一名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本领,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并用这种人格和心
期刊
【摘要】小小地图,是地理课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教有所依,学有所据,能使教的形象,学的生动;能使教的概括,学的具体。  【关键词】地理教学认识地图教学效果  历史课要使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地理课要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而地图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含了大量的显性和阴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
期刊
【摘要】以往的练习教学我们一般采用就题解题的模式,使练习在枯燥的数学课上,显得特别单调、乏味。在《圆》的复习课上,我们打破就题解题的一贯模式,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并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数学问题,收到了一般的数学复习课所得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解题模式  练习在小学数学中占有举足
期刊
【摘要】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县级职业高中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立足本校和山区县职业高中的实际,认为构建“三大”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质量人才培养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从角色理论的角度提出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工作、学习和交往中应当扮演好的13种角色,以及扮演这些角色应当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关键词】班主任角色心理素质  班主任是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班主任的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级的整体精神风貌,深刻影响着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好班级时必须要具
期刊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我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