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32-01
一、问题的缘起
在学校管理中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主要是以“给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为原则,该制度是以学生班级为单位,配备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制度,它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思想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导心”、“导学”的作用。
二、个案辅导过程
班上有位女生廖xx,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学习上非常努力,对自己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并不是每次成绩都理想。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与了解,我发觉她自信的表面下其实有着一颗并不自信的心。这种不自信来自于她的家庭。她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在家务农,有一个哥哥,高中毕业,但没有工作,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姐姐和一个读高中的妹妹,还有年迈的爷爷和奶奶。可见家里的经济负担很重。她很喜欢读书,但又没有钱买书。在了解了她的这些情况之后,我制定了如下的帮扶计划。
(一)经济上援助,生活上关心
升入高三之后,廖xx同学由于家庭的经济原因,她总是借同学的参考书来看,小心翼翼地阅读,怕把别人的书弄坏了。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到书店给她买了一套参考书。她家离学校比较远,如果晚自习后她还骑自行车回家的话,我十分担心她的安全问题。当我把这件事跟她说起的时候,她只是摇摇头,表示没有办法。我经过考虑,决定把自己的宿舍让她去住,这样既可以避免晚上回家的安全问题,又可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学习。我的这些关心,廖xx同学的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我己经得到了她的完全信任,她有什么心理上的困惑,都愿意讲出来和我交流。
(二)学习上辅导,学法上指导
廖xx同学的学习虽然十分勤奋,但成绩却经常考砸。我觉得她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她在语文的学习上,过于侧重拔高题练习,而忽视了基础题的思考。在了解到这个问题之后,我把各个单元的基础题型同时又是重点题型逐一归类,让她重新练习一遍,把基础知识夯实得更牢固一些。同时,一有空闲,我就和她聊聊天,说点轻松愉快的事情。她在学习上碰到的问题,这时候也可以加以解决。
(三)心理上疏导,思想上引导
廖xx同学高傲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自卑的心。她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她希望通过学习成绩来保持她那点小小的自尊。长此下去,必然会对她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和她多次交谈,告诉她学会和别人相处的重要性。在我的说服教育下,她能够主动和班上同学交流,能主动去帮助别人。虽然有时候表现不是很理想,但我想这需要时间,相信她以后会敞开心扉,乐观阳光地去和别人交流。经过一年的拼搏,高三的紧张学习结束了,廖xx同学不负众望,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三、导师制在中学实施的意义
(一)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保证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学生思想上的转变,心理上阴影的消除,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教育者一定要有“水滴石穿”的意志,最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行。而人的精力和时间又是有限的。
(二)给师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有些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教育之后,思想转变不明显,收效甚微。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太少,或者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关“爱”不够。在教育学生方面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很重要,教师的“爱”的付出也更重要。
(三)在教育方法上可以更好地运用“困材施教”理念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在导师制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去研究自己所带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环境状况,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去了解学生,直至走进学生的心灵。
(四)在教育管理资源的分配上更为合理
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班主任要对本班的一切日常事物负责,学困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以班主任教育为主。由于在职责上的约定不清,造成了科任教师一种思想上的误区,学生有什么违纪行为,总是向班主任投诉,交由班主任去处理,而忽视了自己做为当事人教育学生的责任。实行导师制后,责任明确,分工到位,科任老师对所带学生要从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全方面地去了解,去负责,这样教育的针对性更强了,同时,科任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教育管理资源的分配也更为合理。
导师制在学生思想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农村高中学校推行导师制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时导师制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导师制应该怎样的学校范围内推行,怎样去界定导师所带的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在教育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方面应该怎样去落实,这也是目前学校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蔡楷有.高校实行学生导师制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
一、问题的缘起
在学校管理中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主要是以“给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为原则,该制度是以学生班级为单位,配备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制度,它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思想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导心”、“导学”的作用。
二、个案辅导过程
班上有位女生廖xx,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学习上非常努力,对自己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并不是每次成绩都理想。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与了解,我发觉她自信的表面下其实有着一颗并不自信的心。这种不自信来自于她的家庭。她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在家务农,有一个哥哥,高中毕业,但没有工作,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姐姐和一个读高中的妹妹,还有年迈的爷爷和奶奶。可见家里的经济负担很重。她很喜欢读书,但又没有钱买书。在了解了她的这些情况之后,我制定了如下的帮扶计划。
(一)经济上援助,生活上关心
升入高三之后,廖xx同学由于家庭的经济原因,她总是借同学的参考书来看,小心翼翼地阅读,怕把别人的书弄坏了。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到书店给她买了一套参考书。她家离学校比较远,如果晚自习后她还骑自行车回家的话,我十分担心她的安全问题。当我把这件事跟她说起的时候,她只是摇摇头,表示没有办法。我经过考虑,决定把自己的宿舍让她去住,这样既可以避免晚上回家的安全问题,又可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学习。我的这些关心,廖xx同学的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我己经得到了她的完全信任,她有什么心理上的困惑,都愿意讲出来和我交流。
(二)学习上辅导,学法上指导
廖xx同学的学习虽然十分勤奋,但成绩却经常考砸。我觉得她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她在语文的学习上,过于侧重拔高题练习,而忽视了基础题的思考。在了解到这个问题之后,我把各个单元的基础题型同时又是重点题型逐一归类,让她重新练习一遍,把基础知识夯实得更牢固一些。同时,一有空闲,我就和她聊聊天,说点轻松愉快的事情。她在学习上碰到的问题,这时候也可以加以解决。
(三)心理上疏导,思想上引导
廖xx同学高傲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自卑的心。她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她希望通过学习成绩来保持她那点小小的自尊。长此下去,必然会对她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和她多次交谈,告诉她学会和别人相处的重要性。在我的说服教育下,她能够主动和班上同学交流,能主动去帮助别人。虽然有时候表现不是很理想,但我想这需要时间,相信她以后会敞开心扉,乐观阳光地去和别人交流。经过一年的拼搏,高三的紧张学习结束了,廖xx同学不负众望,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三、导师制在中学实施的意义
(一)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保证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学生思想上的转变,心理上阴影的消除,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教育者一定要有“水滴石穿”的意志,最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行。而人的精力和时间又是有限的。
(二)给师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有些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教育之后,思想转变不明显,收效甚微。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太少,或者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关“爱”不够。在教育学生方面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很重要,教师的“爱”的付出也更重要。
(三)在教育方法上可以更好地运用“困材施教”理念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在导师制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去研究自己所带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环境状况,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去了解学生,直至走进学生的心灵。
(四)在教育管理资源的分配上更为合理
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班主任要对本班的一切日常事物负责,学困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以班主任教育为主。由于在职责上的约定不清,造成了科任教师一种思想上的误区,学生有什么违纪行为,总是向班主任投诉,交由班主任去处理,而忽视了自己做为当事人教育学生的责任。实行导师制后,责任明确,分工到位,科任老师对所带学生要从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全方面地去了解,去负责,这样教育的针对性更强了,同时,科任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教育管理资源的分配也更为合理。
导师制在学生思想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农村高中学校推行导师制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时导师制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导师制应该怎样的学校范围内推行,怎样去界定导师所带的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在教育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方面应该怎样去落实,这也是目前学校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蔡楷有.高校实行学生导师制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