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和谐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3801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起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情趣
  营造一节和谐愉悦的语文课,首先要激起学生想学语文的美好心情。因为学生只有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才能获得乐学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气氛,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冲动,是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的重要方法。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将如何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巧妙地利用课件来引出新课文,进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平淡的新课导入,虽然能让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明白所要学的内容,但不能从心灵深处真正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不是很容易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在讲《沁园春·雪》时,我用科学的手段制作出集图画、音乐、声音于一体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课件,在这里,我借用多媒体手段,将画面、音乐、朗读为一体的视频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既欣赏到北国壮丽的雪景、充满激情的课文朗读,又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作者宽广的胸怀与宏大的气魄,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上课时教师放下架子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等同的位置上,让学生完全消除对老师的敬畏感,师生之间能有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这样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我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效果不错。(1)课前讲一个令人快乐的笑话调节气氛;(2)讲一些益智的故事,如在学习课文《陈涉世家》时,让学生或者是老师讲秦始皇或其他与课文有关的通俗易懂的故事;(3)根据课文题材创设情景剧,老师与学生都参加表演,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师生共同模拟当时皇帝举行大典时的情景,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这就在无形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语文课堂上,做与课文有相通之处的快乐游戏。快乐的游戏尤其能吸引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适当地编一些充满娱乐性的游戏活动,那必将能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如学习《话说长江》,我们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导游,游客,当地的百姓和官员,在课堂上观赏三峡风情;让学生扮演环保局局长和记者,相互问答。这一系列的游戏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活跃在语文课堂上,促进学生在和谐的课堂里有兴趣地学到语文知识。
  二、落实课标新理念,深化语文教学主阵地
  1.认真而又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语文课。认真细致地备课是开展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例如在学习“综合性实践《黄河,母亲河》”一节课,我们没有必要照本宣科,而是将教学的内容要求由浅入深地进行备课,按照“话说黄河”,“走进黄河”,“歌颂黄河”等几个板块进行授课,这样也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我们还可以开展朗诵、诗歌鉴赏、我爱我的黄河母亲等比赛活动。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对课文内容由浅入深的理解,爱上语文课堂,使得语文课堂更加和谐了。
  2.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快乐场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接受者,我们要学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创设一种平等、民主、互助、愉悦的课堂气氛。如何去营造那么一种民主、互助、愉悦的互相尊重的环境气氛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课堂教学做法: (1)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满堂讲课,学生被动去听去抄写的授课方式。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激起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分小组学习交流等课堂教学模式,小组都有一个学习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当组长。这样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就会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爱表现和想得到他人的表扬是每个人的天性,学生对老师或同学们的观点有质疑时,我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是支持与鼓励,毕竟他有自己的理解角度和能力。作为教师还要懂得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而不是挖苦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加激励。学生得到了他人的肯定,学习兴趣就会更浓,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快乐。
  (3)提供新奇、时尚、充满魅力的学习材料。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给学生展示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认知材料,就会在无形中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那么他们的注意力也就会集中在课堂上。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可以在上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罗布泊神奇而又迷人的风光,再加上有关罗布泊那令人遐想的神奇故事,一定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产生一种很想了解罗布泊的冲动。
  3.语文课堂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将语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社会现状相结合。生活中的世间百态,社会众生相,都有着与学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只有不失时机地将教材内容引申到社会中,才能让学生的灵魂受到触动,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和生活的理解,学生也在乐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学习,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4.课堂教学要注意进行自我反思。
  每一节课后,教师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包括教学设计是否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学生的接受情况如何,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哪些提高,教学是否相长。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教师,才能不断地进步,才会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自主的语文学习氛围
  相信学生能行,看重他们是学习主人的地位。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强调的是师讲,生听,忽略了学生也有自己想主动学习的欲望。既如此,教师何不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老师既可免去“满堂灌”的尴尬局面,又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多了。
  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语文的知识点很多,如果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渗透方法,想必学生对学习肯定感兴趣,一有兴趣,就会有信心。如字音,教师应把以下方法教给学生:a、掌握好拼音规则;b、积累多音多义字;c、走出因方音误读、因半边误读、因形近误读、因古今误读的误区。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在字音上的薄弱点,然后对症下药。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找到学习的规律。
  2.鼓励学生多方位寻找学习资源,并对其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
  例如学习《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可以说,我们这个地方根本没什么戏曲的文化底蕴,但我们有独特的“师公剧”,所以我就鼓励学生去探讨“师公剧”起源及发展,并让学生实地表演,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有许多,但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的。
  参考文献
  熊芳芳 .生命语文[M].吉林:延边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由于贝努利不等式的形式简单,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所以教师和学生对这一部分研究较多,而二项式定理由于形式繁琐,大家都不喜欢多花时间研究.因此,下面我就谈谈二项式定理和贝努利不等式的妙用,力图改变大家对它们的看法.  看似不相关的定理和不等式,其实只要利用放缩法就可以建立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面就对两种方法的应用简单举例.  下面只要对右边展开式进行放缩就容易得到结论.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不能
案例分析发现嫖宿幼女罪判处的刑罚一般来说比强奸罪重.因此,反对嫖宿幼女罪的民众认为该罪比强奸罪判处的刑罚更轻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嫖宿幼女罪所存在的问题是逻辑上的,该罪
服务有别于有形产品的一个特征就是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从而使得顾客参与服务的生产成为不可避免。在不同的顾客参与水平下,顾客在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对
广州市番禺区在2012年开始推广“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并逐渐形成受益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课前自主研学的质量的保证,是实施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如何保证学生课前自主研学的质量呢?除了制度、时间上的保证外,最关键的是编写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高质量研学案,尤其是设计好研学案中学生自学、探究的内容.  问题情境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础。一提到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阅读文学著作。其实学习化学同样需要阅读。化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信息给予题的使用和试卷长度的增加,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改中化学教材容量加大和阅读量增加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