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展开了分析。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积极、主动、自觉地汲取知识。拥有自主学能力的学生往往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恰到好处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这样的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未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在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要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优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明确学习目标。将数学学习目标分解、细化,让学生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达到目标,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主动去探寻数学的奥秘,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注意力将会更加集中,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并且产生源源不断地学习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营造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和思考,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和生动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教学《三角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的特点,认识到三角形的种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再从各小组中派出代表说出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也提高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增强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将数学问题转换为生活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知识难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会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数学情境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举个例子,“一个篮子里有四个苹果,小朋友又往篮子里扔进两个苹果,篮子里一共有几个?”在解决这种问题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文字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出来,“四个苹果”用数字“4”来表示,“又扔进”用符号“ ”来表示,“两个”用“2”来表示,整个问题的意图是“4 2=?”运用这样的转换方法,学生就会很容易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计算出来。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回归到基本问题。比如,“79×68 79=?”那么可以这样变换位置“79×(1 68)=?”,这样一来,复杂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此外,将图形与数学问题进行结合,往往会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因此,教师善于借助生活实际,将数学问题转换为生活问题,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认识和解答数学难题,同时也让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充满趣味,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乘法计算中,“小红去买苹果,一斤苹果4元钱,她一共买了5斤苹果,问小红花了多少钱?”教师开始上课时,先为学生们设置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由于本节课是对乘法计算的讲授,所以在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往往是运用加法得以计算。当学生发现连续的相加比较麻烦时,头脑中将会产生新的思维模式,即是对新知识的渴求。所以,当教师讲授乘法内容时,学生将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想看看新知识的应用是怎样将麻烦的连续相加变得简单明了。这种教学模式,是将提出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开课内容,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自身掌握有限知识的情况下,引发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助于新知识的导入,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将数学问题转换为生活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作者单位: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湾下小学 广东】
其他文献
《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这本书中提到:“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存在方式,游戏精神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幼儿教师自身儿童观、游戏观的错误引导下,教师游戏精神缺乏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一、没有摆正游戏者身份,不能还幼儿适度的自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提供幼儿自由表现,自由表达和创
实验是培养小学生核心创造力与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用眼仔细观察的过程中,用手来实际触摸的状态下,其大脑思维与肢体的协调得到了有效的统一。现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摒弃了之前以教授具体知识为前提的教学策略,而逐渐转向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实质,即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科学正好具备这一特质。学科内容汇聚了众多严谨而又全面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同时,可以了解到许多生活中时常见到并富有科学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6年和2007年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品种、数量、金额、供应商和产地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与供应商管理,合理选择植入性医疗器械的
目前.医学高校图书馆仍主要以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提供信息服务.远不能体现现代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和满足广大医护人员对医学文献信息的多层次需求。医学高校图书馆要提供高质
上好作文指导课,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要从激发写作兴趣入手,开启学生的习作之门。学生想写作文并知道写什么,就能轻松地进行写作,写出生动、具体,富有情感的好文章。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很害怕作文,他们每次要写作文时,绞尽脑汁却还是写不出来,有的虽然能写出一定字数的作文,但是存在内容不具体、选材不新颖、主题不突出等问题。对于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呢?我觉得学生如果缺乏积极写作的
新课改提出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小组合作性知识是教学的关键。如何在小组合作中汇总不同的意见,达成共识,是教学中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包括三个过程:观点呈现,深度互动,达成共识。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性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三个过程,密切相连,相互交织。这说明,在小组合作学习
本文介绍了引进人才要与培养"本土"人才并重,用不同的激励方法留住人才,努力构建适应竞争型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体系的人才开发思路,为人才建设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