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吸收语言知识,巩固和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的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实现训练阅读技巧和吸取新知识的双重目的。显然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Reading makes a full man.”由此可见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通常采用这样的思路进行阅读教学:情景导入、听力理解、整体阅读、重点讲解、交际练习,旨在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笔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一、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即将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促进理解。情景导入可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1.游戏导入,寓教于乐。游戏导入法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通过游戏复习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技能,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游戏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枯燥的学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设疑置悬,导入新课。“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教学之始设疑布阵,引导学生去猜测、预估、联想、拓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
二、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听的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丰富知识、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过程。因为听力理解能力不仅与听的技巧和熟练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其他方面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都有密切关系,教师听力教学策略的选择,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学习品质。听力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操作模式和技巧。常见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标题探索(Title Exploration)。该方法主要用于训练主题听力技巧。其教学步骤如下:(1)根据听力材料拟定几个主题;(2)介绍听的任务,使学生在听的时候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大意上;(3)教师播放听力材料;(4)学生根据听力材料选择适当的标题。
2.概述选择(Summary Choice)。概述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可以在听之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听完后总结文章大意,可采用概述选择的方式,即给学生提供几个关于文章概述的选项,组织学生根据所听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最能概述文章主题的句子。步骤与标题选择相同,只是选项不是标题,而是对文章大意的概述。
3.复式听写(Compound Dictation)。复式听写是获取具体信息的教学策略。听之前,教师可将听力材料的焦点,材料的关键所在,或听力材料的技巧性部分挖掉,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关键部分。教学步骤如下:(1)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听力材料的关键词或关键内容挖空。抽掉的可以是单词、短语或完整的句子;(2)将挖空的材料分发给同学,交代听的任务;(3)教师播放听力材料;(4)学生在听的同时将缺少的部分补上;(5)分步播放,个别回答,集体订正答案,明确内容;(6)再次熟悉听力材料,播放并跟读原材料,熟悉语音、语调及节奏。
三、整体阅读
在阅读课教学中,运用听的手段只能让学生获得初步的信息,而这种信息是肤浅的、不完整的。事实上,要对阅读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更多、更完整的信息。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信息。
2.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猜测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的词义、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这样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形成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四、重点讲解
教师在疏导阅读疑难时,要用最简洁的方式扫清语言障碍,但一定不能把阅读课变成语法课,要鼓励学生对非关键词跳读,对关键词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用英语思考的习惯。教师对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及有代表性的词或短语有必要进行讲解和操练。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顾讲解而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回答有问题时,不要轻易地为他们提供“标准答案”,而应设法引导,让他们自己给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五、交际练习
交际练习阶段是通过口头或笔头来了解、掌握课文的情况,然后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
1.口头练习。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我常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评论课文,为故事续尾,并进行小组讨论。讲完课后,对学生进行读后评价性提问,目的是培养学生吸收信息、利用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书面练习。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有时,我让学生写课文概要,改写课文,做汉译英练习,做测试达标练习,或根据课文仿写命题作文的方法进行英语表达能力和灵活思维能力的训练。
总之,教师要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之中。在学生初次接触新课文时,不要让他们刻意学习某些语言点,分析哪个句子遵循了什么语法规则,而是整理这篇文章要给我们一个什么信息,表现手法是怎样的,内容是什么,让他们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归纳文章大意,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朋朋.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主动建构[J].外语界,2001,03.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我通常采用这样的思路进行阅读教学:情景导入、听力理解、整体阅读、重点讲解、交际练习,旨在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笔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一、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即将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促进理解。情景导入可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1.游戏导入,寓教于乐。游戏导入法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通过游戏复习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技能,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游戏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枯燥的学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设疑置悬,导入新课。“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教学之始设疑布阵,引导学生去猜测、预估、联想、拓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
二、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听的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丰富知识、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过程。因为听力理解能力不仅与听的技巧和熟练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其他方面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都有密切关系,教师听力教学策略的选择,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学习品质。听力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操作模式和技巧。常见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标题探索(Title Exploration)。该方法主要用于训练主题听力技巧。其教学步骤如下:(1)根据听力材料拟定几个主题;(2)介绍听的任务,使学生在听的时候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大意上;(3)教师播放听力材料;(4)学生根据听力材料选择适当的标题。
2.概述选择(Summary Choice)。概述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可以在听之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听完后总结文章大意,可采用概述选择的方式,即给学生提供几个关于文章概述的选项,组织学生根据所听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最能概述文章主题的句子。步骤与标题选择相同,只是选项不是标题,而是对文章大意的概述。
3.复式听写(Compound Dictation)。复式听写是获取具体信息的教学策略。听之前,教师可将听力材料的焦点,材料的关键所在,或听力材料的技巧性部分挖掉,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关键部分。教学步骤如下:(1)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听力材料的关键词或关键内容挖空。抽掉的可以是单词、短语或完整的句子;(2)将挖空的材料分发给同学,交代听的任务;(3)教师播放听力材料;(4)学生在听的同时将缺少的部分补上;(5)分步播放,个别回答,集体订正答案,明确内容;(6)再次熟悉听力材料,播放并跟读原材料,熟悉语音、语调及节奏。
三、整体阅读
在阅读课教学中,运用听的手段只能让学生获得初步的信息,而这种信息是肤浅的、不完整的。事实上,要对阅读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更多、更完整的信息。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信息。
2.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猜测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的词义、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这样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形成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四、重点讲解
教师在疏导阅读疑难时,要用最简洁的方式扫清语言障碍,但一定不能把阅读课变成语法课,要鼓励学生对非关键词跳读,对关键词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用英语思考的习惯。教师对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及有代表性的词或短语有必要进行讲解和操练。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顾讲解而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回答有问题时,不要轻易地为他们提供“标准答案”,而应设法引导,让他们自己给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五、交际练习
交际练习阶段是通过口头或笔头来了解、掌握课文的情况,然后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
1.口头练习。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我常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评论课文,为故事续尾,并进行小组讨论。讲完课后,对学生进行读后评价性提问,目的是培养学生吸收信息、利用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书面练习。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有时,我让学生写课文概要,改写课文,做汉译英练习,做测试达标练习,或根据课文仿写命题作文的方法进行英语表达能力和灵活思维能力的训练。
总之,教师要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之中。在学生初次接触新课文时,不要让他们刻意学习某些语言点,分析哪个句子遵循了什么语法规则,而是整理这篇文章要给我们一个什么信息,表现手法是怎样的,内容是什么,让他们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归纳文章大意,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朋朋.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主动建构[J].外语界,2001,03.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