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ng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在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为学生走向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生活,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一代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国民。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识,运用新方法,这些都是优化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一、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
  1、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科学而先进的理念是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剂。传统的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必然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递作用,忽视对学生智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参与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别具一格的思维与组织能力;具有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完成角色转换。教师应当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2、教师要积极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技能
  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需要有完善的科学文化素质。知识渊博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工作的要求,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一个活生生、有思维、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必须用知识和能力达到教育目的。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和频率越来越快,要求教师给学生一桶水,自身就应该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奔腾的小溪,达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已不能再把简单地、盲目地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任务,不能再把主要精力用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上。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并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自学环境和创新条件。教师要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的转换。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用科研带教研,用教研促教改。
  3、加强师德建设,推进教育创新
  随着教师职业的社会化进程,师德亦像其它行业道德一样,不断地从人类的道德吸收营养,随着社会道德的进步而不断得以升华。加强师德建设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钟爱教育工作和学生;塑造教师完美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协调能力;不断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创新与关注学生发展等。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启发创造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由于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的参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对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创新意识,设计有利于学生想象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状态,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质疑和解疑,激发创新潜能
  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良好的思维基础上,教师应恰当质疑和解疑。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创新教育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生要“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启发者和督导者,把教师主讲变为以适当方法授予,从而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性人才,因此实验和实训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有些内容可采用现场教学。即边讲边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教学中互动,能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即加深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了他们学习成就感。此外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具体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创新个性品质的目的。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的经济。适应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才能在国际教育发展中赢得自己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振兴中国的教育,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兴旺繁荣。
其他文献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
摘要:拥有创新意识的人就能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获得创造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放过任何疑点,养成爱琢磨,爱钻研,勤学好问的习惯。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开拓 创新理念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社会经济和社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也是新时代提出的要求。当代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
摘要:精心设计导言和提问、善待错误、呵护质疑和增加实验来增强课堂气氛的互动性,通过师生人格平等、教学活动中平等和学生之间平等来体现师生关系平等性,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新颖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和学习活动中的的合作性,以此五要素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环境 互动性 探究性 能力  在当今教育格局下,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许多内容都是抽象的,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思想品德课 应用  案例教学法也称实例教学法或者个案教学法,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1]。案例教学
摘要: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建立一支群众性的科研骨干队伍,是学校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抓好学校科研队伍建设,各级领导重视是保障,搞好培训是基础,科学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是关键。  关键词:教师 科研队伍 建设  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流看,不论是育人环境的改善和德育工作的加强,还是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其关键都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师内容的变革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则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班主任在学校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个性 家访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则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活动,保证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能够迅速及时、准确无误,畅通无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发病率明显增高。现普遍认为,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发
摘要:中学物理的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它的广泛应用正在对物理课程内容,物理教学,物理学习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既能使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好地促进中学物理教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机制,为NCTD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实验证据。方法1.MTT实验:通过检测梯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了使学生能生动活波地学习 ,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探求新知,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为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合作学习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